这里是行者老张的旅行和历史研究所,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封神榜姜子牙在哪里封神?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封神榜姜子牙在哪里封神(封神榜中的姜子牙确有其人)

封神榜姜子牙在哪里封神

这里是行者老张的旅行和历史研究所。

钓鱼台,此钓鱼台非彼“钓鱼台”,不是首都北京那个接待外宾的钓鱼台国宾馆,而是3000多年前,太公姜子牙拿着“没有鱼钩的鱼竿”钓鱼的钓鱼台,历史上称其为“姜子牙钓鱼台”或者“姜太公钓鱼台”。

姜子牙钓鱼台位于关中平原,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天王镇境内,秦岭脚下的磻溪中上游,磻溪是渭河支流,姜子牙当年就是在这条小河边钓鱼,他钓鱼的地方往南六公里就是渭河,所以历史上也说姜子牙是在渭水边垂钓。

当然,姜子牙垂钓不是为了“”,他是为了等他的“伯乐”,所谓“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姜子牙等来了他的那条“鱼”,周文王姬昌。后来,君臣二人齐心协力创建了西周,开启了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王朝周朝,这就是“太公钓鱼,文王访贤”的历史典故。

姜子牙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但并不像神话小说和电视剧《封神榜》里面演义的那样,是个神仙。真实的姜子牙是一位具有“特殊才能”的奇人,武,能决胜千里文,能治国安邦,就像汉初的张良,汉末的诸葛亮一样,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贤臣谋士”。历史典籍《史记》、《吕氏春秋》、《水经注》中对姜子牙的生平事迹均有详细记载,《搜神记》、《封神榜》等神话小说中只是把姜子牙“神化”了,不过里面的历史人物和故事大部分都是真实的,比如“武王伐纣”,当然,很多神话细节都是作者为了使情节饱满而杜撰的。

姜子牙在磻溪钓鱼,被周文王姬昌这位伯乐发现以后,就来到西岐,当时的姬昌还不是“王”,是“西伯侯”,封地西岐,就是今天的陕西宝鸡扶风县和岐山县交界的地方,西岐在渭河以北,磻溪在渭河以南,两者相距近三十公里。西伯侯为姜子牙提供了施展才能的平台,他帮助西伯侯励精图治,开疆拓土,最后建立了西周王朝,此后又辅佐周文王的继位者周武王姬发灭商伐纣,成就大业。

西周王朝的建立和逐渐强大,姜子牙立下了不世之功,被称为“太公”,不过除了姜子牙,还有两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也是开国功臣,分别是周武王的四弟周公姬旦和堂弟召伯,他们共同辅佐了周武王、周成王等多位君王,为八百年周室天下奠定了基础。位于岐山的周公庙就是纪念几位功臣的祠庙,里面主要祭祀周公,也有纪念姜子牙和召伯的太公殿和召伯殿。

据记载姜子牙曾在昆仑山之巅的麒麟崖上攻读兵书四十年,精通六韬三略,掌握了安邦立国之策后下山,以图建功立业,不过在很长的时间内他都没能遇到赏识自己的“伯乐”,正如诸葛亮在南阳卧龙岗耕读十年,等待刘备三顾茅庐一样,姜子牙在磻溪钓鱼台也隐居了十年,才遇到了遍寻贤才的周文王,从而成就了一番伟业,名垂青史。

现在磻溪太公庙前,河中有一块石头据传是姜太公当年垂钓的地方,石头上还有两个很深的凹痕,跪坐的话膝盖正好放到里面,传说姜子牙当年是跪坐着钓鱼的,一身蓑衣,一顶斗笠,一个装酒的葫芦,便是姜子牙的行头。当然,那两个凹痕很有可能是后人为了纪念姜子牙而“补上去”的,不过它却让人们永远记住了西伯侯和姜子牙这对明君和贤臣偶遇的故事。

此后历代文人墨客纷纷来到磻溪寻古访幽,《水经注》作者,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唐代大诗人李白、北宋大文豪苏轼等都曾到此一游,并赋诗记胜。唐代贞观年间,人们在姜子牙垂钓的磻溪岸边建造了姜太公庙,并在门前种植了四株柏树,如今古柏仍然枝繁叶茂,粗壮挺拔,树高都已四十多米,树龄超过1300年。

太公庙经过一千多年,历代均有重修,又增建了文王庙、三清庙、山门等建筑,那四棵古柏一直坚守着磻溪和太公庙。对面河中有有一块巨石,上刻“孕璜遗璞”,“璜”是丢石的意思,传说巨石是女娲补天所遗,姜太公有一天钓到一条鱼,剖鱼得石,丢在溪中,见风就长,成了现在这个样子,石头顶部是平的,上面有游客扔的五彩石。

姜太公钓鱼的故事人人都知道,可能很多朋友并不清楚钓鱼台的具体位置,在秦岭北麓,渭河南岸,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天王镇磻溪峪,这里是一处集奇、险、幽、秀于一体,人文与自然完美结合的风景名胜。往东不到二十公里就是著名的五丈原,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的战场,也是他去世的地方,那里保存有诸葛亮的衣冠冢和始建于魏晋的武侯祠,两位先贤曾距离如此之近,难道是天意?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我:行者老张

【作者简介】:行者老张,摩旅爱好者,当代徐霞客,用脚步丈量地球,随时分享旅途见闻。欢迎关注、点赞、评论,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