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杆长线守磻溪,这个机关哪个知?只钓当朝君与相,何尝意在水中鱼”,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姜太公为什么在钓鱼?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姜太公为什么在钓鱼(姜太公渭水垂钓)

姜太公为什么在钓鱼

姜太公渭水垂钓,是谁出的注意?背后隐藏着一位三界大佬!

“短杆长线守磻溪,这个机关哪个知?只钓当朝君与相,何尝意在水中鱼。”

落魄之至的姜子牙,直谏纣王无果,反遭商纣王的“通辑令”,一个五行遁术,就来到了西周的岐山。

岐山是周文王的地盘,文王贤德,爱民如子,四方钦佩。他的贤德,在朝中小人的谗言下,就连商纣王也起了疑心。

不在一棵树上掉死!姜子牙择主而事,就选择了凤凰曾鸣啼过的地方。

想一鸣惊人,就不能按常规出牌,就得出奇招!这就有了姜太公“渭水垂钓”的好戏。

“源易缘”注意到,姜太公的“宁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不为锦鳞设,只钓王与候!”的出奇制胜,很有效果,起到了“四两拔千金”的作用。

80岁的姜子牙,靠此一法,不仅吸引来了周文王的关注。文王还亲自“三顾茅庐”,请太公出山相助!

那么,姜太公的“垂钓”之法,是不是他原创发明的呢?

通读神话名著《封神演义》,“源易缘”发现,最开始令姜太公耐下心来磻溪“垂钓”的高明之招,是经人指点过的!

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姜子牙从耄耋老人才被赋予重任,成为西周大元帅,开创周朝八百年基业,流芳百世,也确有高人帮助和指点!

这位高人,又是谁呢?

孟子老先生说,“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封神中,彼时天下大乱,恰合“成汤当灭,西周当兴”的天数,又逢众神仙了犯杀戒。

已上昆仑仙山玉虚宫40年学道修行的姜子牙,遇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遇!

有一天,师父元始天尊,命白鹤童子,请姜子牙来见!这一次,姜子牙紧紧抓住了这个建功立业的机会!

元始天尊对子牙说:你生来命薄,仙道难成,只可受人间之福!此处也不是你的久居之地,早早收拾下山吧!

姜子牙为人厚道朴实,没有像《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在众师兄弟面前卖弄技艺。元始天尊更不会像菩提老祖那样,赶着徒弟下山。

不明真相的姜子牙,以为自己哪里犯了错,恋恋不舍之余,苦苦哀求元始天尊:弟子真心出家,苦熬岁月几十年,情愿留在山中……还望师父大发慈悲,指点迷津!

原来,元始天尊看到姜子牙的天命在人间,就想令子牙代他完成三界定下的大事——“封神榜”!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一时没有领悟师父的苦心,元始天尊的大徒弟南极仙翁,上前从侧面“点拔”姜子牙:机会难逢,时不可失,何况天数已定,自难逃躲。待你功成之日后,自有山上之时!

“源易缘”发现,就在姜子牙下山时,关心自己的未来前途和命运时,元始天尊送给了爱徒一首八句偈语:

“二十年来窘迫联,耐心守分且安然。磻溪石上吹垂竿钓,自有高明方子贤。辅佐圣君为相父,九三拜将握兵权。诸候会合逢戊甲,九八封神又四年。”

注意到了没有,虽然天机不可泄露,但元始天尊在这首偈语中,却告诉了姜子牙要沉得住气,耐得下心,在磻溪上钓钓鱼,时机一到,自然有高人拜访!

姜子牙下山后,一开始就来到了当时的权利枢纽中心——朝歌,也曾遇到了一位“贵人”:皇叔兼宰相的爱国忠臣——比干。

可时,时机不到,一切人为的努力,也是枉然;忠臣比干直谏被纣王剖心;子牙直谏也差些被纣王所杀。

应该是受到了挫折的后的顿悟,他想起了师父元始天尊送他的话。于是,依计行事,果然时半功倍,最终大功告成。

虽然,姜子牙并非“垂钓”的最早始人,可千百年后,人们仍然都会说上一句:“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就此话题,您有哪些看法或高见,欢迎留言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