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朝灭亡后,曾一度出现诸子百家学派非常活跃的局面。西汉初年,国力虚弱,百姓饱受战乱之苦,极待恢复和发展生产。在这种情况下,统治者实行清静无为的黄老政治。经过60年的休养生息,到武帝时,国力强大,经济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清静无为的黄老之学已不再适用。

汉武帝罢黜百家时间(汉武帝罢黜百家)(1)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下了一道诏令,要求各地方长官推举“贤良方正”的学者到长安献计献策。儒学代表人物董仲舒接受武帝策问,他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倡导“大一统”,把儒家经典加以神秘化,被武帝采纳。从此,儒学便成了汉王朝中央集权制的理论依据,儒家思想便成了我国封建思想的正统思想,一直延续近两千年不衰。

汉武帝罢黜百家时间(汉武帝罢黜百家)(2)

武帝为什么会采纳董仲舒的主张呢?这是由儒家学说和当时具体历史条件决定。

其一,董仲舒连连给武帝上了三篇奏章,叫《天人三策》,编造了“天人感应”理论。董仲舒认为:“天”是支配宇宙万物的最高主宰,“天”创造了自然和人类,创造了皇帝。皇帝受命于“天”,皇帝的意志就是“天”的意志的表现,皇帝按“天”的意志来统治百姓。各诸侯国不可各自为政,应该一切服从朝廷,他这套“天人感应”学说,把封建皇权神化,这就是“君权神授”论。

汉武帝罢黜百家时间(汉武帝罢黜百家)(3)

其二,他认为统一是国家的首要大事,用他的话为“天不变,道亦不变”。这就是他的“天道不变”理论,他认为:帝王统治的秩序和伦理道德是从“天”那里来的,天是不变的,那么帝王统治的秩序和伦理道德也是不变的。他说,古代的天下,就是今天的天下,今天的天下,也是古代的天下,古今毫无区别。同时,他提出,学士们各持异说,朝廷无法统一,法制屡变,臣民们不知所以然,为了巩固汉王朝统一,应当尊崇儒学理论为惟一指导理论,对于不属于“六经”,不合于孔子思想的学说,要一概废除不用。即,只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才能使法律统一,人心统一,行动统一。”

汉武帝罢黜百家时间(汉武帝罢黜百家)(4)

其三,董仲舒又编造了一套封建的道德观,叫做“三纲五常”。他认为“天”有阴阳,人也有阴阳,“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阳是尊贵的为主,阴是卑贱的为次。所以,他把君臣、父子、夫妻的关系叫做“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他把这所谓“三纲”,说成是符合天意,不可改变的东西。

汉武帝罢黜百家时间(汉武帝罢黜百家)(5)

所谓“五常”指的是“仁、义、礼、智、信”,即孔子所说的“孝悌”“忠恕”之道,是孔子“仁”思想的发展。“三纲五常”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思想,是束缚劳动人民的精神枷锁。

汉武帝罢黜百家时间(汉武帝罢黜百家)(6)

董仲舒的这些主张,完全是针对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提出来的,因此,希望牢牢巩固汉王朝统治地位的汉武帝,选中这种思想作为正统思想是理所当然的,也是符合当时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需要的。为了推广这种思想,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学“六经”为课程,聘请精通儒学的人做教师,接着又在全国各郡国以此为宗旨兴办地方学校。通过兴办学校,为汉武帝的大一统,奠定了思想基础,培养了一批批人才。

汉武帝罢黜百家时间(汉武帝罢黜百家)(7)

可以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为封建统治还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的。

汉武帝罢黜百家时间(汉武帝罢黜百家)(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