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台”算是戏曲圈里的行话,也叫踩台、洗台、打台等。中国戏曲有许多种,规矩门道也各有不同,但是“破台”却是这些戏曲品种共同遵守的规矩。

“破台”是什么意思?有的人知道,有的人不知道。我也是长大后才知道这么一个规矩,这也是中国戏曲在如今社会已经成为“冷门艺术”的一种体现吧。说简单点,“破台”就是唱大戏之前,为驱赶邪祟鬼怪所举行的“仪式”。

戏班供奉什么(有生之年要查明)(1)

以前的戏班走南闯北,他们感受最多的并不是舞台上的喝彩,而是奔波中的艰辛,雇主观众的挑剔、风雨天气的无助,以及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怪事儿。举个例子,我以前听到过的戏班诡事。台上唱戏,唱着唱着多出来一个“人”,这多出来的“人”在戏台上并不显眼,但唱戏的人知道这多出来的“人”很危险。轻则扰乱了戏台节奏,重则跟它对戏可能会大病缠身。这“人”撤到后台就找不到了,戏班其他成员也都可以证明刚才确实有这么一个“人”。

民间故事就是这样,虽然很短,但是却能引发很长时间的想象。

再说一个,台上唱戏,唱戏者开始有一些怪异的举动,昏厥抽搐,或者唱起其他大家没听过的戏种,又或者伤害其他戏班成员。当然,这些诡事都是听说,相信现在没有什么人能亲眼得见。这些怪事口口相传,尤其是在封建社会戏行内部,就更显出了规矩的重要性。“破台”也就是专门为克制这种怪事而存在的戏班规矩。

戏班供奉什么(有生之年要查明)(2)

虽然,在当时天南海北的戏班大多都有“破台”的规定,但其内容多多少少也存在一些不同。就说一些网上可以找到资料的“破台”种类吧。比方说有一些地方破台分为三种,暗破、文破、武破。

暗破是一种处于无奈和地位较低,不得已所产生的。就是明知道戏台没有破,但还必须得演。比如说,有权势的人请来的戏班,叫来一些“大人物”点戏,谁等你破台。所以这种情况下,班主就找人在晚上偷偷撬走戏台下的一块砖,将黄表纸分别包上朱砂,还有象征七把剑的七根针,放到戏台下,然后在把砖砌回去就好了。

文破最简单,就跟现在拍电影的开机仪式相似,就是班主带着大家自行祭招,烧香许愿,请求诸神退走,不要来打扰。

戏班供奉什么(有生之年要查明)(3)

武破是最有意识感的,被演化成了“破台戏”,操作也十分复杂,其中包含成熟的戏剧表演,需要找演员模仿恶鬼,邪魔被驱逐、擒拿、斩杀的仪式表演。

一般都在头天晚上十二点,找几个唱武戏的来扮上灵官、神将、天兵,恶鬼等角色。后台点一盏小油灯,鼓一响,天兵天将拿着家伙追这个恶鬼。演恶鬼的演员要从前台到后台、从楼上到楼下把所有的地方跑个遍,这些神将一直追到后台的一个门打开了,把这“恶鬼”推出去,把门关上。拿出准备好的大公鸡脖子拧断,鸡血洒一遍。等天兵天将下场,舞台上淋洒烧酒,擦净鸡血,再把一份敬神钱粮放到钱粮盆里焚化,用新笤帚、新簸箕清扫台面,最后把“破台咒”钉在舞台正中。

戏班供奉什么(有生之年要查明)(4)

除此之外,戏台上还需摆十八般兵刃,最正中是一把大关刀。因为关老爷乃伏魔帝君,摆关刀是可以辟邪的。以前不止戏班子会“破台”,相声也有类似的规矩。说那些扮天兵天将以及恶鬼的成员都需要给红包,扮演恶鬼的红包更大一些。即便如此大家也不愿意演恶鬼,晦气。马三立老先生就曾在回忆录里提过类似的事情,说被推出门后,一阵儿风刮过来,第二天高烧不退!当然这也许是出了汗被风吹了,也许是因为其他什么,但这种传说很多。

但是更多的人认为所谓戏台上的“闹鬼”并不是民间传闻中的“闹鬼”。在戏曲界有行话也被称为“闹鬼”,意思就是演员表演时某个地方出错,下次演到这里的时候格外小心但还是出错。鬼使神差,怕什么来什么,如同鬼打墙,越留神越错。戏曲演员们觉得这事儿很怪,就管它叫“闹鬼”。

戏班供奉什么(有生之年要查明)(5)

举个例子,早年武生演员杨小楼在天津唱《白水滩》,十一郎持棍在台口亮相儿,杨小楼竟来个“手搭凉棚”之猴相儿,台下哄起倒彩。离开天津后,杨小楼去了山东烟台,有位豪客单点他的《白水滩》。到了耍棍亮相儿,杨老板鬼使神差又来个“手搭凉棚”。自此以后他干脆把《白水滩》挂起来不动了。若干年后,北京有位小班儿姑娘想看杨小楼的《白水滩》,一再恳求,杨小楼答应了,演出了多年不演的《白水滩》。这次杨小楼放下得失,轻松登台,竟一气呵成再没闹手搭凉棚。

“闹鬼”并非个别,可这种显现多半是因为心理原因。演员没上台即开始嘀咕“千万别闹鬼千万别闹鬼”。登台后,老早就惦记那个“鬼”。可光想着“鬼”也不行,戏还得一句一句唱。一分神就把“鬼”忘了。等快到“鬼”地方了,演员突然想起来了,心里一起急,结果“鬼”又如期而至了。“破台”也就因为这所谓的“闹鬼”而产生,一方面可以将演员的错误分担出去,留住演员名誉;另一方面,“破台”也确实起到了鼓舞演员信心,为其安神的作用。

戏班供奉什么(有生之年要查明)(6)

其实戏台上的“闹鬼”是那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单凭戏台开场前的仪式,就包含着如此浓郁的民族文化,行业文化,以及行业智慧,更不用说戏曲本身。如今“破台”虽然已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但现在大家都很浮躁,可以享受这种民族瑰宝的人也越来越少,这个行业的圈子也越来越小。它似乎进入了恶性循环,我们却很少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