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京平

这座博物馆不一般。

它有两个名字,被称为“两馆”;

它借鉴了故宫太和殿的尺度比例,纵横对称,庄重周正又灵动通透;

它位于北京中轴线北延长线上,毗邻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东邻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左邻右舍是中国科技馆、中国历史研究院、“鸟巢”,是现代化文化建筑群落的“家族成员”之一。

它叫“中国工艺美术馆”,成立于1990年,原址位于北京西城区复兴门桥东北角,2008年搬离原馆址。直到今年2月,它才结束了“有馆无舍”的日子,新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

它又叫“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这是新馆加挂的名字。

它肩负重任,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十三五”期间决定建设的国家重点文化设施,是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审美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文化自信与民族自信的国家级文化殿堂,主要承担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中国各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责任。

本报近日来到“两馆”,采访了“两馆”工程的总工程师杨霞。请她为我们讲述“两馆”不一般的艺术建造。

古代中轴线附近的建筑(古为今用中轴延线建成)(1)

“两馆”东立面 杨 霞/供图

问:“两馆”获得了北京市结构长城金质奖、中国钢结构金奖、北京市建筑长城杯金质奖等多项创优奖,请您讲讲在建筑设计和工程结构方面“两馆”有哪些与众不同。

杨霞:“两馆”的整体设计构思借鉴了中国古建殿堂的比例关系。建筑三段式由下至上分为石材基座、透明平台和凌空多宝阁,功能分别是动态展陈区、临时展区和固定展陈区,象征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天地人和谐平衡的“三才”理念。

根据博物馆高大空间的建筑特点,“两馆”工程结构体系由8个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型钢混凝土框架柱、型钢梁、钢筋桁架楼承板构成。标准展厅层高9m,首层互动体验厅和多功能厅层高13.5m,展厅区域结构柱网尺寸为27m×27m,中央序厅设置直通屋顶的采光天窗,跨度达27m×36m。

地上结构框架柱采用承载力强、刚度大、耐疲劳耐火抗震性能好的型钢混凝土组合柱。型钢混凝土结构可有效改善混凝土延性,大大提高混凝土的抗震性能。而混凝土对于钢材的侧向约束,保证了钢材力学性能的稳定。地上水平结构为钢结构梁 钢筋桁架楼承板结构,具备装配率高、施工速度快、强度高、延展性好,抗震性能优异等优势。

问:“两馆”外立面装饰特色鲜明。大气的天然石材幕墙衬托暖铜色的格栅铝窗花,在阳光的照射下“光影斑驳”,请您介绍一下这一艺术创意。

杨霞:建筑上半部造型为“凌空的多宝阁”,外覆中国传统图案的格栅。暖铜色网格幕墙灵感源自中国建筑中花窗及传统收藏用家具博古架的构图,经抽象而成。花窗幕墙不仅为室内空间有效遮阳,还因其镂空的造型随着光变光向而“光影斑驳、千变万化”,使得整个建筑灵动多姿。

漂浮在空中的“多宝阁”,其表面颜色是从故宫太和殿的重檐庑殿顶中抽象提取琉璃瓦的暖黄色,利用木纹粉末转印技术和铝材,以简洁的建筑手法,结合取义工艺美术中“百宝阁”的纹样,使外立面均质完整,但又呈现出丰富的色彩、光泽与层次的细微变化,进而展现中国工艺美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传统窗花通常以木质窗花和轻质金属窗花居多,木质窗花防腐性能差,且不能防火,不适用于幕墙装饰;轻质金属窗花大部分采用焊接成型,也不适合做成较大板块,而且焊接易造成变形。根据工程特点及建筑师对效果的高要求,我们对比了多个方案,最终决定采用铝合金装配式窗花系统。

在东西主入口,各有5个双扇通高铜窗花玻璃门。内层密封层采用双层中空钢化超白玻璃,外层采用复古铜窗花装饰,表面暗铜色电镀处理,呈现出厚重典雅的色彩效果。既与整体的设计氛围相吻合,又能与“多宝阁”的双层幕墙协调呼应,赋予“两馆”强烈的文化韵味。

问:馆内跃层式中央序厅墙面、吊顶和地面均采用了山东锈石面层,同时以藻井式采光顶、六边形铝格栅吊顶综合设计,请您给我们讲讲具体的工艺技术。

杨霞:中央序厅墙顶地材料统一,与室外石材幕墙相得益彰。

荔枝面山东锈石墙面,采用了石材干挂墙面装饰新型施工工艺。该工艺是在石材背面机械开孔后埋置背栓,用金属挂件将墙面石材直接挂在龙骨或钢架上,通过螺栓丝扣,调整石材的垂直度和平整度。干挂石材一般自下而上施工,板块安装平整、垂直,石材缝隙宽度一致,并严格控制石材质量、色泽统一。

荔枝面锈石面层的铝蜂窝吊顶,重量轻、辐射污染小,而且节省材料、板面尺寸大。吊顶以8mm厚山东锈石为面层,与15mm厚铝蜂窝复合板黏结在一起,经过涂胶压合后形成复合铝蜂窝石材。复合前,对石材、铝蜂窝板进行去光打毛处理,并保证表面干燥,以提高胶的黏结面积和黏结强度。蜂窝石材通过定制背栓挂件,与吊顶龙骨连接固定。与地面的亚光面锈石搭配,低调而不失质感。

中央序厅环廊的六边形铝格栅吸声吊顶,由加工定制的条状板块组拼而成,是一种开放式的天花设计。六边形按模数通过计算机CAD辅助设计排版,分割加工成板块,现场无缝拼接成图案。六边形铝格栅吊顶由底板和面板组成,底板为1.2mm钩挂铝板冲孔后喷涂闪银黑;面板为30mm×90mm×1mm铝方管,激光切割后喷涂、组装,使用抽芯铆钉固定于底板上,组合完成后于底板背面贴黑色吸声纸与15mm厚吸声棉。副龙骨与板块现场拼装完成后,采用配套吊件与主龙骨连接固定,并通过主龙骨吊杆进行板块标高和平整度的调节,保证吊顶平整度和图案无缝拼接。在特制的龙骨上悬挂整幅天花,与藻井式采光顶呼应,视觉上提升空间,大气典雅。

藻井式采光顶共设计有16个藻井式采光天窗,天窗四周为下垂式铜色菱形格拉伸网板,与正下方的铜色铝蜂窝板,形成整体天窗吊顶体系。天窗龙骨为钢龙骨,焊接固定在主体结构的钢梁上。天窗内还设计有马道,吊船轨道等检修设施。

问:工程紧邻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两项工程外墙同期建设、同时施工,带来哪些工程挑战?

杨霞:中国工艺美术馆工程开工建设时正值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地下结构施工。两工程在同一个基坑内同时施工,地下室相邻且相通。两工程外墙紧邻,开工较晚的中国工艺美术馆工程外墙施工时,相邻工程外墙已经施工完成,两外墙结构面间距仅为350mm,没有正常工程支设模板的操作空间,高大墙体模板支设是双外墙施工的一大课题。两个工程外墙结构施工完成后,墙体间350mm的净空,无法进入施工操作,外墙防水施工是另一大课题。而7.6m层高进一步加大了外墙施工难度。

面对重重困难,项目团队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创新施工技术,优化施工工艺。结合双外墙特点和施工条件,项目团队研发了高大外墙单侧支模施工技术,采用复杂环境下外墙结构和建筑逆序施工工艺,解决两道外墙紧邻、间隙小、结构施工后防水无法施工等多个施工难题。

两个工程外墙先后施工,交叉施工普遍,同为北京城建集团施工的两个项目统一部署、协调推进、科学合理组织,优质高效完成了双外墙近30道工序施工任务。

本文原载于《中国建材报》7月18日7版

责编:丁涛

校对:和新龙

监审:韩凤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