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常态化的备课流程

——“教育科研常态化”系列谈之二十七

由两个及以上的教学步骤,完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行为的过程,可称之为流程。

一、教师个体

1.个人初备

教师超周备课,一定要在研究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及其他相关材料的基础上;针对教学的“六点”,即重点、难点、考点、易错点、易混点和盲点;充分考虑到学生学情(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来编写教学草案。在教案的编写中,一定要将自己针对本堂课的各种构思、设想、包括各种疑难点都记录下来,便于集体研究中进行交流。

2.二次备课

即根据学生的学情和教师的个人特点,编写适合本班特点的教学设计,切忌众位教师教学设计千篇一律。此次备课成果应该有13项内容:课题,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法和学法,主要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主要设问或活动,板书设计,练习设计,反馈与小结,作业设计,教学反思(上完课后写)。

3.课堂实施(详见“上课”部分)

4.反思提升

教师上完每堂课之后都应该针对本节课,进行教学反思,肯定优点,找出不足,以扬长避短,促进今后教学的进一步开展。

5.具体流程

认真阅读课标,理解课标精神、目的—→通读教材、教师用书,把握教材编排意图和教学重难点—→分析学生特点、认知水平和学习情况—→集体研讨教学重难点,教学实施方法—→根据学生的学情和教师的个人特点,按照课堂要求编写适合本班特点的教学设计—→课堂实施—→课后反思,肯定优点,指出不足,进行改善。

二、教师集体

1.备前准备工作

集体备课前,至少提前一周,确定集体备课主持人、主备人、参与人、备课内容、记录人等,并将这些内容通知所有参与备课者,要求参与者事先个人备课。主备人至少提前三天将备课补充资料、可用课程资源、参考预案等相应材料发至每个参与备课人手中。

2.备课的流程

⑴主持人宣布备课开始,并简要说明本次备课的任务、内容、工作分工及时间安排等相应计划。

⑵主备人分析教材。此处重点分析教材内容。如果备课内容为课文,不论低中高年级,都要说出所备课文的主要内容、主旨、结构、特点等。其他参与备课教师可在主备人分析后,或在分析过程中,对主备人的分析提出补充、修正或不同看法。并通过研讨,力争达成共识。记录人对有价值的分析应做必要的记录。

⑶主备人分析备课内容的“教学价值”(即知识点、能力点、体验点、理解点、训练点等)。此处,主备人应不分年段,将备课内容的所有教学价值竭泽而渔式地全部归纳整理出来。其他参与备课教师,可在主备人分析之后,或在分析过程中,提出补充、修正或不同看法,并通过研讨,力争达成共识。记录人应做相应记录。

⑷根据上一步骤归纳整理出的“教学价值”,主备人根据学段目标、学校学生情况、教师教学水平等,确立教学目标。并逐一说明确定的教学目标与单元目标、学段目标的关系(此项工作,在大家对单元目标、学段目标特别熟悉时,可省略;如果不熟悉,则应长期坚持)。其他参与备课教师,可在主备人分析之后,或在分析过程中,提出补充、修正或不同看法,并通过研讨,力争达成共识。记录人应做相应记录。

⑸根据确定的教学目标,主备人选择针对每一个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其他参与备课的教师提出补充、修正或不同看法,力争达成共识,或提出多种可行方案,但每一种方案应经过大家集体讨论认可,方可采用。记录人应重点做好相应的记录。

⑹根据以上成果,主备人提出整体教学结构设计及教学基本流程,并分析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参与备课者共同研讨,确定一个或更多的最佳流程。对主备人设计意图的分析进行补充、修正或提出不同见解,争取达成共识。记录人做好记录。

⑺根据以上成果,主备人提出板书设计、细节策略、课件应用、教具学具应用、练习设计、作业设计等相应设计或计划,大家讨论。记录人做好记录。

⑻记录人整理好记录,通过各种方式,发至每个人手中。

⑼至此,主持人宣布主题备课结束。

3.集体备课后的工作

集体备课后,参与备课的所有教师(包括主备人)要根据集体备课的研讨成果,选择集体备课中的结构、方法、策略等,重新进行教学精细化设计,并写出详略得当的教案。

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应根据分工,进一步制作、完善、修订练习设计、作业设计、教学课件、教学学具等。至此,一个完整的集体备课流程才算最终完成。

教育科研活动的思考(教育科研常态化的备课流程)(1)

(蒋振远在草原上)

●作者简介:蒋振远,中共党员,中学特级教师,“适时施教”理论创立者,新中国课堂教学的开拓者,墨子研究学者。曾任:中国西部教育顾问,中国教育学会“高效阅读”课题组特聘专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适时施教”课题组组长(课题批准编号:13010488B ),山东滕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著有《适时施教的艺术》、《二十一世纪的育人要略》、《墨子教育思想解读》、《墨子寓言故事选》、《新课程背景下适时施教的艺术》、《适时施教的感悟》、《墨子教育新论》等。第一个提出墨子为世界首倡“义务教育”的观点,编著的《墨子箴言九十条》、《墨子寓言故事选》填补了墨学研究的空白。现任:国家基础教育实验研究中心、中国基础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研究(适时施教)”(课题编号:中基课2016197)课题组组长,中国墨子学会职业教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枣庄科技职业学院特聘教授。研究方向:“适时施教(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理论研究,墨子思想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