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去跑北京马拉松的时候,小明其实没打算全身而退。

那时,小明在抑郁症的反复折磨中,已被折腾到没有人形了。

小明人高马大,有接近190公分的身高,但站上北京马拉松赛场的时候,他瘦削的身体,连一件马拉松背心都挂不住。

比赛那天,雨将下未下,微风漾起,小明的发丝随风舞动。

很难想象,瘦到139斤的他,马上就要在发令枪响后,开始一场42.195公里的漫长奔跑。

与抑郁症相处的方式(和抑郁症和平相处)(1)

雍和宫

一 、被一场病撞见

小明得抑郁症这件事,其实很突然。

不知道怎么的,他就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中:

干什么都没力气,像咸鱼一样没精打采地工作;

像行尸走肉一般在租住的小区里吃快餐、发呆和昏睡。

与抑郁症相处的方式(和抑郁症和平相处)(2)

慈云寺桥

不过,回看小明走过的路,看到他能在一系列猛烈打击后,只是和抑郁症来一次轻描淡写的相逢又分开。忍不住会感叹:路过抑郁症却不深患,这,似乎是小明人生中很幸运的一件事了。

从2009年夏天成为大四学生那一刻开始,小明似乎就没有再交过好运。

考公务员失败,2次;

考研失败,英语低至39分;

考日报社,止步于笔试,成绩是没眼看的49分。

好不容易在电视台通过了面试、笔试,在最后的终极淘汰环节中,他仅仅拿到了总分第五的成绩。而那一年,电视台只招5个人。

小明就是那个吊车尾的人。

一次次被否定,让小明的心底变得无比灰暗。

那样一段岁月里,小明近乎疯狂的去工作,他所想、所盼的,是一次来自他人的肯定。

而当第一次他人的肯定如期到来,反而让小明变得愈发贪婪。

那个时期,别人的肯定,仿佛是一针兴奋剂,能让双眼灰败的小明,一次次重新振作起来。

与抑郁症相处的方式(和抑郁症和平相处)(3)

国子监

小明把自己放在了他人评价这个坐标系里面,他期待被点赞、收好评,但他最终,也没能得到所期待的肯定。

2009年-2016年,小明一直在当记者,换了几家单位,谈了人生第一场恋爱。

他很努力,但是努力这件事,不会必然指向成功。

在事业和爱情上遭遇双重否定的小明,决定在2016年北京马拉松来一次有去无回的奔跑。

站上北京马拉松的赛道上,小明脑海里,简单到只剩下一个信念:

如果在自己热爱的马拉松赛道上成就自己,或者就此告别自己,都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情吧。

但北京马拉松,冥冥之中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尝试去治愈小明的抑郁症。

与抑郁症相处的方式(和抑郁症和平相处)(4)

俯视北京城

二、被一群人温暖

比赛的前一天,小明一个人坐飞机到达北京。

当天晚上,他和在北京工作的朋友小胡重逢,还和之前在湘潭小城共事过的媒体人小靳相遇。

小靳特别仗义,得知小明要来北京比赛,特意从天津赶了过来。

那天晚上,小明、小胡和小靳吃完北京涮羊肉后,在餐馆买单处,还来了一张自拍合影。三个人对自己的颜值,不约而同地自信。

已经不记得是哪一个手机拍的照片,只记得当年的手机没有开美颜,三个其实本不帅气的男人,看上去皮肤暗沉,一脸油腻。

可放大细看,眼角处分明有笑意浮现。

与抑郁症相处的方式(和抑郁症和平相处)(5)

北京方便面

至少那一刻,在异地他乡有好友相伴的小明,短暂找回了爱笑的眼睛。

挥别两位好友,小明独自住进了天安门附近胡同内的民房。

民房应该建了好多年了,房间没有窗户,床单没有特殊气味,但不似其他酒店那样显得洁白无瑕。

与抑郁症相处的方式(和抑郁症和平相处)(6)

北京旧街

天花板很高,踩在床上也触摸不到。

那个挂在头顶上有些像窗户的玻璃配件,不过是用来透光的摆设。

房间不宜居,索性在胡同里走走。

稍微逛一逛胡同,就能感受到北京马拉松对全国跑友的号召力。

很多跑友提前穿上了北京马拉松的比赛服,他们在胡同里互相打着招呼,仿佛比赛服成为了彼此打开话匣子的钥匙,又或者是一句再明显不过的接头暗号。大家来自不同城市,却能因为相同衣服、相同爱好,不吝将笑容抛给对方。

胡同不宽,有些本地的北京人在屋门口闲坐。

他们有的看着门前来来回回的过客,轻轻的笑;也有人用地道的京片子,和邻居们一起说些闲话。

小明有点梦回90年代的感觉。

上世纪90年代,小明经常去外婆家玩,那个时候,外婆就住在这种高仅一层的小平房里。

到了夏天的晚上,街坊邻居都会抄出一把凳子,吹着凉风互相笑语一番。

像极了小明此刻在北京胡同看到的画面。

第二天清晨,北京马拉松正式开始。

起点线前三万跑友和不计其数的工作人员齐唱国歌,着实让小明感动了一把。

小明还是第一次和这么多人一起唱国歌。

比赛的起点设在天安门广场,去过这里的人都知道,这里无比宽敞,但是三万跑友可不是一个小数字,从等待区到正式越过起跑线,小明发现,已经是发令枪响八分钟以后。

与抑郁症相处的方式(和抑郁症和平相处)(7)

等待比赛的北马选手

北京人似乎很欢迎北京马拉松。

在比赛过程中,小明看到了一对老人举着手写的苍黄色纸牌给跑友们加油,小明还和路边伸长手臂要和选手击掌的小孩子互动。

当体力接近崩溃的时候,小明听到北京的公交车驾驶员对着选手按喇叭。

本以为是公交车驾驶员在抗议交通管制,循声望去,公交车司机把头从车窗处探出来,笑着和选手招手,还大声说:加油。

紧接着,公交车里的乘客也探出头来,挥舞手臂喊“加油”。

汽车鸣笛声此起彼伏,越来越多的人从公交车、商务车、小轿车、货车里探出头来,一起给选手加油。

小明被这群在北京居住生活的人们感动了。

但是,他人给与的感动,可以支撑和温暖小明一阵子,却无法保证小明完成42.195公里的修行。

到了35公里的时候,小明已经累到想在路边“躺平”了。

小明艰难地往前挪,看到很多跑友已经在路边停止了奔跑。

虽然少数几人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尝试着要重回跑道,但是更多人已经瘫坐在地上,揉着膝盖和小腿,摆摆手说要上收容车了。

小明轻轻掠过他们,听到了跑友们突然的嘶吼:

加油,终点就在前方,你可以的!

也听到志愿者眉头紧锁着的呼喊:

如果能坚持,请坚持。如果要放弃,别犹豫,有我们帮你。

小明最终完成了北京马拉松比赛,而闯过终点线后,小明的心空旷明亮了,甚至漏跳了一个节拍。

“一切都结束了,而我还在城中,在风里,真真实实地存在着。”

小明深呼吸了几回,对自己说:

如果抑郁症不能被治愈,或许,我可以尝试和它和平相处吧。

与抑郁症相处的方式(和抑郁症和平相处)(8)

南锣鼓巷

三、被一束光照亮

结束比赛回到长沙以后,小明的心态有了明显改变。

他不再过分渴求来自他人的肯定了,他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了自己身上。

只要是他觉得有意义的事情,他就会努力去做成。

即便没有人欣赏,无人陪伴,他也能去用自己的方式提升自己。一个人,也要去看更大的世界。

惜钱如命、巨抠门的小明,在没有爱情、工作也没有成果的那段日子,一个人去看了音乐节,一个人去长沙很多适合跑步的公园奔跑。

后来,朋友们听闻小明摆脱了抑郁症的折磨,对小明产生了莫名的信任感,甚至主动和小明分享起自己的现状来。

与抑郁症相处的方式(和抑郁症和平相处)(9)

胡同偶遇

不少朋友说出了自己正在经历抑郁症折磨的身心状况,小明尝试着用自己的方法,来帮助朋友们正视和摆脱抑郁症。

但应对抑郁症的方法,乃至人生道理,大家都是懂的。

难的是,如何将这些方法融会贯通;

难的是,怎样才能让自己真正放过自己。

每一个人的抑郁症,或者说每个人面对的压力,都是不一样的。

小明知道,这世界上不会有一个通用的方法,不会有一个处处能用、人人可为的方式,让所有人的抑郁症都被精准、快速地治愈。

所以,当那些身患抑郁症的朋友怀着信任来分享的时候,小明愿意花时间去倾听,尽己所能地提一些真诚意见,同时给与伙伴多一些耐心。

抑郁症患者需要重新找到欢乐、学会大笑,阅读和运动都是快乐源泉,而偶尔看看公众号,也会有意外收获。

今天,小明正好看到一篇关于李安导演的文章。李安接受采访时说,自己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每天回家挨老婆的骂。

与抑郁症相处的方式(和抑郁症和平相处)(10)

小明忍俊不禁,却又心生认同。

如李安所说,尊重是这个世界上永恒不变的事情,爱却有可能衰减和变化。

当人们尊重爱人,尊重自己,尊重社会的时候,人们便有可能用一种更健康的状态,去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一地鸡毛。

正视生命的规律,尊重人生的不确定性,努力让自己成为光,去照亮他人,进而引领更多人成为光。

如今已与自己和解的小明,回看自己被折腾的这一路,会不禁莞尔,觉得自己太“作”,是庸人自扰。而想通了以后,他热烈地相信:被抑郁症侵扰的人们,更像是天选之子。很幸运的,能在疼痛之中,去收获特殊的人生体验。

他们,终会被照亮。

与抑郁症相处的方式(和抑郁症和平相处)(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