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作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肇始,在史册上留下了彪炳千秋的厚重笔墨作为秦朝缔造者的秦始皇,废分封,设郡县,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车同轨,书同文”的大一统文明,因此留下了千古一帝的美誉然而修建举世瞩目,绵延万里的长城,却给秦始皇带来了毁誉参半的历史评价,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的秘密?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的秘密(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的真正原因)

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的秘密

秦朝作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肇始,在史册上留下了彪炳千秋的厚重笔墨。作为秦朝缔造者的秦始皇,废分封,设郡县,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车同轨,书同文”的大一统文明,因此留下了千古一帝的美誉。然而修建举世瞩目,绵延万里的长城,却给秦始皇带来了毁誉参半的历史评价。

有人认为,秦始皇修长城,是为了抵御外敌入侵,保障百姓安居乐业,因此长城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也有人认为修长城,反映了秦始皇的暴政,一块块浸有民夫血汗的城砖,就是秦始皇蹂躏百姓的历史印记。民间传说中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故事,就反映了人们对秦王朝暴政的痛恨。而据史书记载,这个给秦始皇后世带来巨大影响的长城,修建的起因其实就是源于一个人的一句话。事实果真如此吗?

秦始皇作了皇帝以后,多次到全国各地巡游,他巡游的目的比较多。公元前215年,他第四次巡游回来,心里很焦急,因为他在等一个人。这一天秦始皇在大殿上等一个他非常信任的方士,叫卢生。秦始皇在等他的长生不老的药。等了很长时间,卢生来了,结果卢生没有带仙药,带的是书。这个书原话叫图录,翻译成今天的意思就是讲符谶,讲预言的书。卢生说,书里面记录了一句很重要的话,这个话秦始皇一听大吃一惊,这句话是“亡秦者胡也”,就是灭亡秦国的是胡。这个消息提供了两点,第一,秦朝要灭亡;第二,灭亡秦朝的是胡。这个胡是什么,卢生没有讲。这句话是图录上讲的,所以秦始皇非常失落,也很震惊。他仔细的想了一下,就断定,这个胡指的是胡人。在秦帝国建立以后,胡人指的就是匈奴。《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立即下令,让大将蒙恬上阵,带三十万大军,攻打匈奴。接着又让蒙恬修万里长城,可见这句话对秦始皇影响非常之大。

当然现在的历史学家不完全相信秦始皇就因为一句话修建万里长城。但这个长城,据史记记载,就是卢生一句话就修了。那么有没有其他愿意呢?我觉得应当这样看,首先这句话对秦始皇肯定有很大触动。原因很简单,第一,他相信卢生,卢生带来的书上记载的话他深信不疑。秦始皇做了皇帝以后,对图谶,谶语这类的预言很相信。再一个,这句话给他的刺激很大,因为亡不但意味着个体生命的结束,还意味着一个王朝国运的终结,所以秦始皇很震惊。但是这并不是秦始皇决定攻击匈奴,修建长城的唯一原因。秦始皇派蒙恬带三十万大军攻击匈奴,修建长城,还有其他原因,就是匈奴对秦的威胁。而秦国只顾兼并六国,也顾不得防备匈奴,所以,当秦统一六国的时候,匈奴趁着中原混乱,主力南下,占了河套,阴山这些地方,对秦帝国威胁很大,这应当也是秦始皇决定攻击匈奴,修建长城的重要原因。主持修建长城的是蒙恬,《史记.蒙恬传》记载:“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险治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秦代长城,西边从甘肃临洮开始,一直到辽东。蒙恬用四年时间,修好了,速度是相当快的。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利用原来秦赵燕三国的长城,连接而成。

秦统一六国之后,在秦赵燕三国长城基础上修筑了万里长城。之后的汉朝,一直到明朝,历朝历代,都修建有长城。我们现在看到的,保存完好的是明朝修建的。实际上,春秋战国时期,以及后来历朝历代修建的长城长度,加起来超过十万公里。所以长城堪称是上下两千年,纵横十万里的伟大工程奇迹。长城在冷兵器时代所具备的军事效应是不言而喻的,但是耗费的物力和人力也是惊人的。修建长城,秦代的老百姓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史料记载,秦始皇动用了近百万人力修建长城,占当时全国人口的二十分之一。那个时代没有任何机械,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因此有人认为,修建长城,是秦始皇蹂躏百姓的重要证据。孟姜女哭长城就反映了当时修筑长城劳役的残酷。

对于秦始皇修长城,我觉得至少,首先应当肯定秦始皇的功劳。当然,我个人认为万里长城的修建对中国的大一统有着功不可没的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