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格凸河景区,向来以绿水青山的人间美景出名。可是,沿着格凸河一路向前,便会被一处看上去极其阴森的溶洞挡住脚步。

这便是溶洞崖,一处透着神秘气息的天然溶洞所在地。更加深入之时,往崖壁之处抬头张望,可见密密麻麻的棺材密布其上。偶然一瞥,魂飞天外。

原来,格凸河畔分散有大大小小数十个苗族寨子,居民多是苗族人,这些溶洞,是苗族的独特墓地。

这时,如果更加凑巧一点,游客们还能够瞥见如蜘蛛侠般徒手在悬崖之上,溶洞之间自如攀爬的人,他们背上似乎背着什么东西——那便是苗族背尸人。是他们传承着古老的习俗,将逝者背上悬崖,安葬在溶洞中。

贵州背尸人怎么爬山(贵州背尸人徒手攀爬悬崖)(1)

正在攀岩的背尸人

为何要不辞辛苦将逝者安葬在溶洞中?背尸人又是为何、如何工作的呢?

背尸人:徒手攀岩,背尸体、背棺材为生

贵州分属西南地区,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之一,有“百越之地”之称。只是,由于这里多山多水,是喀斯特地貌最集中的区域,青山绿水的外表掩映之下,实则是人烟稀少,野兽出没。

中国人最普遍的墓葬方式,其实是土葬,“入土为安”四个字是人们对逝者的基本尊重。然而,在这样特殊的地貌之下,贵州这个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土”,随着地理位置的迁移,与实行土葬的地区的“土”有了转变。

地理位置、地貌条件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的生物条件,这些,以及少数民族各自独特的民族文化,组合成了贵州神秘而独特的洞葬文化。如此一来,棺材的形制、摆放位置、运送时间等等,便也在不同文化的影响之下,形成了不同的讲究。

这不同的讲究,大致上被分为“悬棺葬”“岩洞葬”,而后一种,在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称呼,有崖洞葬、洞棺葬、棺材洞等叫法。

贵州背尸人怎么爬山(贵州背尸人徒手攀爬悬崖)(2)

岩洞葬

悬棺葬也有不同的方式,有些被称为木桩式,因使用半截嵌入峭壁的木头充当棺材支架而得名;有些被称为凿岩式,需要简单粗暴地在峭壁上凿空一个小型山洞而得名。

在今天要讲的主角——贵州格凸河一带,其实是流行悬棺葬的地区,只是,悬崖上的天然溶洞成了天然的棺木栖息之地,免去了人们费力苦凿。

前面提过的木桩式与凿岩式崖葬,一般依靠修建栈道,利用铁镐等工具即可完成,可是燕子洞湿滑的环境,以及流传下来的只能用竹竿、木棒等进行丧葬的习俗决定着,在这里的崖葬工作,对人力的依靠程度是绝对的。

这便衍生出了特殊的职业——背尸人。

背尸人的工作,便是徒手攀爬上湿滑的峭壁,偶尔借助工具,最终将棺材连同尸体一起安葬在天然溶洞之中。

这一项任务,看上去容易,实则极其艰难,徒手在湿滑的峭壁上完成攀岩工作而不会将自己摔成血肉模糊,已经足够艰难,在不借助现代机械工具的情况下,将一百斤重的棺材,外加一百多斤的死者尸体运上几十米、几百米的高处,更是难上加难。

贵州背尸人怎么爬山(贵州背尸人徒手攀爬悬崖)(3)

正在攀岩的黄小宝

这时人们难免会疑惑道:怎样运送呢?

曾有记者亲自前往格凸河地区,采访当地的背尸人,亲自看看他们的工作现场。

接受采访的是当地有名的背尸人之一——黄小宝

在悬棺下葬的那一天,天将亮未亮,一片雾气朦胧之时,下葬队伍一行人已经出现在了河边。他们的装备十分简单,为首的背尸人黄小宝,他直接将需要安葬的老人背在身上,以及随行的帮手们,手里拿着大小不一的木板。

没一会儿,他们便走到了悬崖之下。

虽然器材简陋,可是看得出,背尸人对于逝者是极其尊敬的。

黄小宝先是拿出一块木板来,平平整整地摆放在地上,而后,他小心翼翼地将尸体从背上运下来,动作轻柔而缓慢,最后,他扶住老人,就像扶住一位安睡的老者,将他缓缓放在了木板上。

安置好尸体后,黄小宝的行动便快多了,他拿过随行人手中的另一块木板,结结实实地绑在了自己身后,而后靠近山崖,伸出手臂,这就是打算攀爬了。

记者心中一惊,心道:这么高的山崖,居然不做任何保护措施,但凡有一步踏错,背尸人不幸摔落怎么办?人命可不是开玩笑的啊!

愣神之际,黄小宝那边已经攀上了悬崖,爬了好大一截了。

贵州背尸人怎么爬山(贵州背尸人徒手攀爬悬崖)(4)

攀岩中的黄小宝

即使背着一块臃肿的大木头,背尸人的动作依旧十分灵巧。峭壁虽然湿滑,可所谓水滴石穿,峭壁上的流水经过多年的积累,早已在其上蚀刻出小小的坑洞来。背尸人便是借助这些坑洞,作为撑手、落脚的地方。

当地人还会称背尸人为“蜘蛛人”,未曾见过实况的记者,原本还并不甚明白其来源,现下一看,黄小宝手脚并用,不需要多加瞄准,便能迅速找到下一个坑洞,移动过程中,他背上的重量,以及自身的重力似乎都被消解掉了,像蜘蛛一样轻盈、迅捷。

记者叹服的同时,心道:这可不就是“蜘蛛人”嘛。

不一会儿,黄小宝就移动到了几十米高的位置。高度限制,以及雾蒙蒙的环境之中,身在崖下的人已经看不到他了。

背尸人消失在视线之外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就在记者有些焦急的时候,他看到,黄小宝的身影再度出现在了视线之内。他用同样灵巧的身姿,跳下了山崖。

接着,他背起第二块木板,再度攀了上去,放在了同一块地方后,再度攀下。就这样往复十次,终于将所有的木板都运送了上去。

这时,记者才明白过来,那些木板,原来是当地的简约棺材。无法使用机械工具的情况下,仅靠人力将一口完整的棺材背上去是不可能的,只好化整为零,将其拆解为十块木板,最终在溶洞内进行重新组装。

最后一次攀爬,黄小宝需要将老人背上去。

贵州背尸人怎么爬山(贵州背尸人徒手攀爬悬崖)(5)

黄小宝

如同他放下老人时一样,他再度小心地将老人扶起,靠在了自己的背上,神色肃穆了起来。依旧是同样的路线,不同的是,这一次攀爬进行得更加缓慢,黄小宝不再那样灵活跳脱,一步步走出了稳扎稳打的意思。

安装好棺材,将尸体背上溶洞,安置在棺材中后,仪式的前半部分终于告一段落。

只这前半部分,考验的是背尸人的胆量与攀岩技巧这两样基本功。

背尸人的另一重身份——东郎

背尸人的工作,除了背棺材、背尸体,还有更加神秘的第三样——东郎

在尸体被完整安放在棺材后,东郎就要上场了。东郎的存在,与百越之地流传甚久的传说有关。

传说道, 最开始,这里的人们也是遵循土葬的传统的。然而,由于墓穴远离人们的聚居地,是山里动物们的天地,百兽横行,时常将葬好的尸体刨出来充饥,每日为了捕猎累的半死的动物们,就这样发现了“白嫖”的秘诀。

死亡意味着痛苦,本就令人万分恐惧,死后还要入野兽之口,被撕扯成一块块血肉模糊的物什,恐惧更甚。

同时,从前的人们深信,人都是有三魂七魄的,虽然肉身死亡,可是只要三魂七魄完整留存,人就能够顺利度过轮回,转世投胎。可是,被野兽撕碎的尸体,三魂七魄会化作青烟一缕,随风而逝,从此彻底灰飞烟灭。

这是多么残忍的事啊!

贵州背尸人怎么爬山(贵州背尸人徒手攀爬悬崖)(6)

图源网络

原本安详享受生命最后一程的老人们,却在人生的最后一段日子里焦虑起来,终日惶惶不安,唯恐自己的魂魄连同肉身一起消逝,再进不了轮回,唯恐自己这直面死亡之前的最后一点安慰,就此消逝。

那么这时,寻找另外一种丧葬方式,成了当务之急。

地下不行,人们的目光便往上移。山体、山坡?这里还是土地。再往上……人们看到了悬崖。野兽再有能耐,也不可能跃上几十米,甚至几百米高的悬崖峭壁。

于是,一户传一户,一代传一代,每当有人逝世时,便将尸体放进棺材里,以特殊的方式放置在悬崖上。

东郎,便是为了安抚逝者灵魂,保护三魂七魄不会灰飞烟灭而生。

现下,东郎的工作内容,也由背尸人承担。

首先,和许多地方的祭祀习俗一样,东郎需要用酒祭奠亡魂,或泼或撒,让逝者饮用。随后,东郎拿出一把刀来,刀尖朝向地面,以自己为轴心,划上三圈,据说,这是为了斩断生者与死者之间的联系,消解死者留在自己身上的死亡气息。

再者,便是要保护亡魂,退散邪崇了。东郎拿出随身的小刀,在棺材面前的地面上,刻上一个字。具体是哪个字,还要根据东郎的派系传承而定。

最后,也是最艰难的一部分,是颂唱。

在接下来的三天三夜里,东郎不能进食,不能饮水,不能休息,只能尽量无休无止地颂唱苗族古老的祭祀歌曲。东郎唯一的休息间隙,便是在太饿、太困时,饮酒补充体力。

被时代抛弃的背尸人

在记者采访时,当地的背尸人也向记者诉说了他们的苦衷。原来,背尸人这个行业,如同捞尸人等,此前所有与死亡相关的职业一样,都处在了濒临“灭绝”之际。

贵州背尸人怎么爬山(贵州背尸人徒手攀爬悬崖)(7)

展示攀岩的背尸人

一方面,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消息的迅捷流传之下,其实也暗含着文化的交互。新一代的苗族年轻人,在不同的风俗、讲究的碰撞之下,难免会选择淘汰此前的繁琐、老旧的东西。

他们没有那些对于“三魂七魄”消散的恐惧之心,自然没有让传统殡葬习俗传承下去的动力。

另一方面,从小拜师学习,放弃获取其他知识的能力,只为了能够徒手攀爬在悬崖峭壁之间,对很多苗族年轻人来讲,这是件舍本逐末的事情。

据黄小宝回忆,他的师父罗开科曾经是当地有名的背尸人,他十几岁时便上门拜访,请求他收自己为徒。可是,这第一次拜访,他被拒绝了。

后来他得知,师父不愿收他为徒的原因在于,他是一名小儿麻痹症患者。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当背尸人太苦了,正常人都难以坚持下来,何况天生缺陷的他呢?

可他当时极有诚意,心里也打算好了,要以背尸人的身份过一辈子。这份诚心打动了罗开科,黄小宝就这样,成了他的第一个徒弟。

后来,师父又陆陆续续收了三人为徒,现下,师父已经不再工作了,背尸人一门由二徒弟王凤忠掌门。王凤忠同黄小宝一样,也是十几岁时便拜在了师门之下,学习一套徒手攀岩走壁的绝技。

贵州背尸人怎么爬山(贵州背尸人徒手攀爬悬崖)(8)

黄小宝

这一套功夫,可不是学了,当下就能用的,而是通过无数次练习形成的类似条件反射的东西。而练习过程与实战一样,是没有保护措施的,一步踏错,便是坠入深渊。

靠着日复一日的练习,罗开科门下师兄妹四人,倒是都练就传承了师父教授的内容。

第三方面,背尸人无人传承的局面,还因为这门行当的收入越来越低,收入与付出完全不成正比,怎么来讲都是条赔本买卖。

多种原因之下,现在格凸河流域的背尸人,只剩下了黄小宝师兄妹四人。

贵州背尸人怎么爬山(贵州背尸人徒手攀爬悬崖)(9)

他们可以走出去,可是为了让这份千年以来的习俗延续下去,选择了留下来,选择了继续以背尸人的身份生活。

无奈的是,迫于生计,现在他们也只能将其作为副业。在不需要背尸的时候,则凭借在游客面前表演徒手攀岩赚取一些表演费。

时代的洪流向来汹涌,淘汰了一批又一批传统的东西,背尸人的手艺,与这门行当也难以逃脱。

传统手艺,背尸人绝技,乃至因这门职业才能存在的格凸河崖葬都在日渐走向消亡,格凸河深处的神秘崖洞在呼唤着:年轻人啊,走得太快的时候,若是能够回头看看,那么便也有一线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