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江苏省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30分)

1.(4分)看拼音写汉字

(1)yùn

(2)duōduō 逼人

(3)分qí

(4)人声dǐng

2.(11分)名言名句积累

(1) ,以观沧海。

(2)峨眉山月半轮秋,

(3)杨花落尽子规啼,

(4) ,崔九堂前几度闻。 (《江南逢李龟年》)

(5)油蛉在这里低唱,

(6) ,受降城外月如霜。

(7) ,小桥流水人家。

(8) ,一夜征人尽望乡。

(9)《<论语>十二章》阐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3.(4分)解释下列加点字

(1)不亦说乎

(2)吾日三省吾身

4.(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当演唱会达到高潮的时候,台下人声鼎沸,歌手和歌迷互动起来了。

B.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C.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颁奖盛典上夸夸其谈地说自己只是个讲故事的人。

D.“一带一路”是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战略构想,它使沿线各国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同舟共济。

5.(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有没有坚强的意志和巨大的勇气,是淘金者能在绝境中生存的关键

B.为了避免不出现假票,本届世博会采用了先进的RFID技术

C.六七月间果香扑鼻的阳山,是品尝甜美多汁的水蜜桃的最佳去处

D.通过免征农业税这一政策,使广大农民的生活状况得到了提高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检测题名校考题(某重点中学七年级语文期中检测题)(1)

6.(2分)下列有关作家作品叙述无误的一项是( )

A.《世说新语》是﹣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B.《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共20篇,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由孔子编写,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C.《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马致远,明代著名戏曲家,“天净沙”是曲牌名。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小说集《朝花夕拾》,文中介绍了一个活泼可爱、尽情玩耍的小鲁迅。

7.(2分)下列选项中对于《朝花夕拾》或《西游记》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一项是( )

A.《五猖会》中最后“我”虽然参加了赛会,但是“我”觉得已经没有多大意思了,是因为父亲毫不关心“我”的心情并且逼迫“我”背书造成的。

B.《藤野先生》记录了鲁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了在仙台医专受日本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

C.唐三藏在花果山救出孙悟空,在高老庄收服猪八戒,在流沙河又收服沙和尚。从此师徒四人跋山涉水,西去取经。

D.唐僧师徒到五庄观投宿,两位道童奉师父镇元大仙之命,将两枚人参果捧送给唐僧。因果型酷似未满三岁孩童,唐僧不敢食用。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检测题名校考题(某重点中学七年级语文期中检测题)(2)

8.(3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唐僧大惊道:“悟空,这个人才死了,怎么就化作一堆骷髅?”行者道:“他是个潜灵作怪的僵尸,被我打杀,他就现了本相。他那脊梁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唐僧倒也信了;怎禁那八戒旁边唆嘴道:“师父,他的手重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话儿,故意变化这个模样,掩你的眼泪哩!”唐僧果然耳软,又信了他,随复念起。行者禁不得疼痛,跪于路旁,只叫“莫念!莫念!”唐僧道:“猴头,还有甚说话!出家人行善。你在这荒郊野外,一连打死三人,倘到城市之中,人烟凑集之所,撞出大祸,教我怎的脱身?你回去罢!”行者道:“师父错怪了我也。这厮分明是个妖魔,他实有心害你。我打死他,替你除了害,你却不认得,反信了那呆子,屡次逐我。”

①选段出自名著《西游记》,作者 。本选段讲述了一个精彩的故事,这个故事叫做

②根据选段中的对话描写,试概括孙悟空和唐僧的性格特点。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检测题名校考题(某重点中学七年级语文期中检测题)(3)

二、阅读理解(30分)

9.(5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春 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诗中的第二句中,“惊”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10.(1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②,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③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选自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二》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检测题名校考题(某重点中学七年级语文期中检测题)(4)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②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③脔(luán):切成块的肉。

(1)下列句子与“公取自食之”的“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至之市

B.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C.一年之计在于春

D.曲肱而枕之

(2)加点字解释

①公 约 之 饭

②觉饥甚而不敢去

③旁置菜羹而已

④惟啖胡饼中间少许

(3)翻译文中的句子。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王安石是一个怎样的人。

11.(15分)

改变世界的力量

孙道荣

①儿子让他去城里住几天。儿子大学毕业之后,在城里找了工作,谈了女朋友,结了婚,现在,总算也买了属于自己的房子,这都是儿子自己努力的结果,他这个当爹的,基本上没帮上什么忙,除了当年供他上学之外。听说这几年城里的房子贼贵,一个卫生间,就远远超过他家四间大瓦房的钱,换句话说,即使他和老伴将乡下的老宅卖了,连给儿子买个毛坑都不够。

②城里他也是呆过的,那还是十多年前的事了。那时候,儿子刚考上大学,这可是整个村庄的骄傲。可是,高昂的学费,让他犯了难,靠土疙瘩里抠点钱,根本担负不起。不得已,他也进城了,加入了农民工大军。他没文化,又没技术,只能找最脏最苦最累的活,他扫过马路,帮人家看过仓库,做过扛包的苦力,在毒日头下挖过一个个坑,汗流浃背地踩过三轮车,最后,一个做包工头的老乡,将他领了过去,在老乡的施工队里做小工。老乡的施工队,盖了一幢又一幢楼房,眼看着一片片光秃秃的土地上,竖起一幢幢漂亮的房子,他眼睛都看直了,城里的房子可真漂亮啊。工友们见他看傻了的样子,跟他逗乐取笑,你也给儿子先买一套吧,这样,儿子将来毕业了留在城里,就算有个根了。他嘿嘿干笑几声,就他那点工钱,勉强供儿子上学用,年底了,连回家的路费,往往都得跟工友借,在城里买房子?下辈子吧。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检测题名校考题(某重点中学七年级语文期中检测题)(5)

③还是儿子有出息,工作才八九年,就在城里买了房子,虽说房子很小,又破旧,是十几年前的老房子,听说还向银行贷了一大笔款,但到底在城里有了自己的窝,而且,人家银行肯将钱借给你,凭什么?说明你可信,有能耐,能还得起。他想,儿子在城里,这就算真正站住脚了。不像自己,虽然也在城里流血流汗打拼了三五年,可是连个小小的印记都没有。谁知道你也在这个城里生活了几年呢,施工队盖过那么多房子,但他不是瓦工,没砌过一块砖;不是木工,没刨过一根木;不是电工,没拉过一根电线……他只是个小工,搬来运去,扛东递西,几乎每一颗黄沙,每一粒水泥,每一块板材上,可能都留下过他的汗水,但仅凭这一点,就认为楼房是自己盖的,他可不好意思说。儿子大学毕业后,他就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了乡下,他太累了,身子骨已经不行了,而且,他也实在放不下地里的庄稼,圈里的牲口,还有厨房里的老伴。

④又要进城了,这让他有点激动。他不知道,好多年过去了,城里变成什么样了。十几年前,新盖的楼房,高大的脚手架,睡过的低矮的工棚,黑乎乎的饭盒子……排着队从他面前闪过。忽然,有一抹浅浅的绿色,一闪而过。那么绿,那么翠,那么嫩。他想啊想啊,终于想起来了。对了,就是它,爬山虎。那天,在杂乱的工地上,他发现了一株爬山虎的幼苗,从一堆建筑材料中探出了几片嫩芽。他认得它,乡下到处都能见到它的影子,如果是在庄稼地里见到它,他会毫不犹豫地将它连根拔起,扔掉。可是,现在是在城里,在到处是砖头水泥和钢筋的建筑工地上,这一抹绿,显得那么无辜,那么脆弱,也那么好看。他弯下腰,小心翼翼地将它连同边上的泥土一起挖了起来。然后,他找到一幢刚竣工的楼房墙角,将碎砖碎瓦扒开,种了下去,并从工棚后面,为它弄来了几捧泥土,覆盖在它的周围。种下爬山虎不久,他们就搬到了另一个工地去施工了,他也慢慢忘记了它。不知道为什么会突然又想起它,也许那是在他看来,惟一带给这个城市的改变吧。这么多年过去了,那株当年的爬山虎,也许早枯死了,或者什么时候被人当作野草拔除掉了。

⑤儿子在车站接到他,然后一起坐公交车,回儿子的家。城里的变化太大了,他完全认不得它了。

⑥辗转来到儿子住的小区。是个老小区,房子都有点破旧了,很多房子的外墙,变得班驳,与周边的新小区相比,显得有点寒酸。模模糊糊有点印象,但他不能确定,当年他们有没有在这个小区施工过。

⑦儿子的家在二楼。只有一个房间,一个客厅,客厅还正对着另一幢楼的外墙。儿子没有足够的钱,买面积大一点,朝向好一点的房子。他拉开客厅的窗帘,突然怔住了。只见对面那幢楼的墙壁上,爬满了爬山虎,从儿子家客厅的窗户望过去,郁郁葱葱,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

⑧他问儿子,对面墙上的爬山虎,是谁栽种的?儿子回答,听老邻居说,那幢房子刚交付时,就有了,也许是飞来的种子扎了根,也许是有人无意间种下的,也没人特别在意它,十几年下来,就爬满整面墙了。

⑨他的眼睛,忽然有点涩,有点湿,有点热。他揉揉自己的眼睛,他不能确定,它就是自己种下的那株爬山虎,但他想,不管是谁种下的,它改变了一面墙,也改变了这个世界

(1)第③段父亲说自己在城里“连个小小的印记都没有”,阅读全文说说他在城市中留下了哪些印记。

(2)第④段讲述父亲种植爬山虎的经历是什么记叙顺序?在文中有何作用?

(3)第⑦段画线句用了比喻的修辞,请分析其表达效果。

(4)结合全文,说说文章结尾画线句的深刻含义。

三、作文(40分)

12.(40分)作文。

生活伴我们成长。幸福和谐的生活让我们学会了知足与珍惜,苦难艰辛的处境让我们学会了关心与帮助,摩擦冲突的伤害让我们学会了宽容与忍让,沟通交流的良效让我们学会了尊重与理解……

请以“我学会了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写在答题纸上;

②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

③不要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⑤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2018-2019学年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环科园联盟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30分)

1.【解答】答案:

(1)酝

(2)咄咄

(3)歧

(4)鼎

2.【解答】答案:

(1)东临碣石(重点字:碣)

(2)影入平羌江水流(重点字:羌)

(3)闻道龙标过五溪

(4)岐王宅里寻常见(重点字:岐)

(5)蟋蟀在这里弹琴

(6)回乐烽前沙似雪(重点字:烽)

(7)枯藤老树昏鸦(重点字:藤)

(8)不知何处吹芦管(重点字:芦)

(9)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重点字:罔)

3.【解答】(1)句意:不也很高兴吗?重点词:亦:也。说:通“悦”,高兴;

(2)句意:我每天都多次反省自身。重点词:省:反省;

(3)句意:陈太丘便不再等候友人而离开了。重点词:舍:舍弃。去:离开;

(4)句意:不如说是漫天的雪花似洁白轻盈的柳絮般随风飘舞。重点词:未若:不如。因:凭借。

答案:

(1)也;

(2)反省;

(3)舍弃;

(4)凭借。

4.【解答】ABD.成语使用正确;

C.有误,“夸夸其谈”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该成语形容说话与句中“说自己只是个讲故事的人”重复。

故选:C。

5.【解答】A.前后表述不一致,去掉“有没有”;

B.否定词误用,去掉“不”;

C.正确;

D.缺少主语,去掉“通过”或“使”;

故选:C。

6.【解答】A.正确;

B.有误,《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不是由孔子编写;

C.有误,马致远是元代著名戏曲家,不是明代的;

D.有误,《朝花夕拾》是散文集,不是小说集。

故选:A。

7.【解答】ABD.正确;

C.有误,唐三藏在五行山救出孙悟空,不是在花果山救出孙悟空。

故选:C。

8.【解答】(1)本题考查名著常识。《西游记》是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完善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该片段是有名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在白虎岭内,住着一个尸魔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后变幻为村姑、妇人,全被孙悟空识破。但唐僧却不辨人妖,反而责怪孙悟空恣意行凶,连伤母女两命,违反戒律。第三次白骨精又变成白发老公公又被孙悟空识破。唐僧写下贬书,将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

(2)本题考查名著人物。白骨精先后变幻为村姑、妇人,全被孙悟空识破,并且敢于出手,这体现了他善于识别妖魔诡计、机智勇敢的性格。而唐僧却不辨人妖,反而责怪孙悟空恣意行凶,写下贬书,将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这些体现了他不辨是非,耳根子软的特点。

答案:

(1)吴承恩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三打白骨精)

(2)①孙悟空善于识别妖魔诡计;机智、勇敢;②唐僧不辨是非,耳根子软(立场不坚定)

二、阅读理解(30分)

9.【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炼字的理解与掌握。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第二句诗的意思是到二月,才惊喜地发现有小草冒出了新芽。这句诗中“惊”字最值玩味。它写出了诗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的惊喜神情。此外,“惊”字状出摆脱冬寒后新奇、惊讶、欣喜的心情。据此可作答。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的能力。三四句的意思是白雪也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所以有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白雪本是无情之物,但这里却赋予了它人的情感,这是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春雪刻画得美好而有灵性。据此可作答。

答案:

(1)表现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1分)、欣喜(1分)之情。

(2)用白雪盼春的拟人(0.5分)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动而传神(0.5分);把白雪比喻(0.5分)成飞花,生动描绘了飞雪在庭院树间穿飞的情态,渲染了热闹喜悦的气氛,富有情趣。

译文:

新年都已来到,但还看不到芬芳的鲜花,到二月,才惊喜地发现有小草冒出了新芽。白雪也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所以有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

10.【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之”的辨析能力。答题需要结合句子的意思来理解“之”的含义,然后总结归纳得出答案。

例句:句意为:王安石把剩下的饼拿过来自己吃了;之:代词。

A.句意为:到了集市上;之:到。

B.句意为: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之:人名的一部分。

C.句意为:全年的安排和打算在春天;之:的。

D.句意为:弯着胳膊当枕头;之:代词。

故选:D。

(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①句意为:王安石邀请他吃饭。约:邀请。

②句意为:他觉得很饿,可是又不敢就这样离开。去:离开。

③句意为:旁边只安置了菜羹罢了。置:放,摆。

④句意为:只吃胡饼中间的一小部分。惟:只。

(3)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句中重点词有:方,才;坐,坐下;具,准备。句意为: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让他坐下,各种菜肴都没有准备。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来分析。由文中的“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可以看出:王安石虽贵为宰相,但仍艰苦朴素,勤俭节约。

答案:

(1)D

(2)①邀请;②离开;③放,摆;④只。

(3)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让他坐下,各种菜肴都没有准备。

(4)王安石贵为宰相,作风简朴,勤俭节约。

11.【解答】(1)本题考查内容要点的归纳。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写作思路,从中找出父亲回忆的内容,然后分点加以概括。从父亲的回忆中可以归纳出以下三个要点:①在城市的最苦最脏最累的岗位上辛苦劳动过,②在工地做小工留下无数汗水,③种下爬山虎装扮城市。

(2)本题考查记叙顺序与作用。解答此题关键要掌握记叙顺序的分类与作用。记叙顺序主要包括:顺叙、倒叙、插叙。从内容可见,父亲种植爬山虎的经历是插叙,起到补充交代内容,表现老人装扮城市的美好愿望,为下文写儿子房前的爬山虎的茂盛做铺垫的作用。

(3)本题考查比喻句的赏析。解答此题关键要了解比喻修辞的特点及作用。用比喻来对某某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以此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使语言生动形象,还可以使深刻的、抽象的道理浅显、具体地表达出来。回答时要结合句子具体内容去阐述。

(4)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语境去思考,不能仅停留于句子的表面义,努力结合主旨挖掘深层含义。这句话是全文的主旨句,表面上赞美爬山虎给城市带来了绿色和生机,实际上讴歌了 像父亲一样的农民工,他们虽然卑微弱小,但是顽强坚韧,他们也用自己的 付出和汗水为改变城市乃至世界面貌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

答案:

(1)①在城市的最苦最脏最累的岗位上辛苦劳动过,②在工地做小工留下无数汗水,③种下爬山虎装扮城市。

(2)插叙,表现老人装扮城市的美好愿望,为下文写儿子房前的爬山虎的茂盛做铺垫,赞美老人的汗水是改变城市的力量。

(3)把满墙的爬山虎比作“绿色的海洋”,将爬山虎蓬勃的生机,遍布墙面的生长态势表现得形象可感,表达了老人此刻的无限欣喜,赞美老人的劳动让城市更美丽。

(4)表面上赞美爬山虎给城市带来了绿色和生机,实际上讴歌了 像父亲一样的农民工,他们虽然卑微弱小,但是顽强坚韧,他们也用自己的 付出和汗水为改变城市乃至世界面貌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

三、作文(40分)

12.【解答】【例文】

我学会了感恩

感恩,多么神圣的字眼啊,可我却从不知道感恩……

我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里,妈妈每天辛苦地工作,每天都很劳累,可我从不去在乎。每天我所穿的衣服,吃的饭菜,是谁给予的?当然是妈妈啦。可我从不知道珍惜。妈妈每天辛辛苦苦做出饭菜,我不但不感激,还总是挑三拣四,不是说这个不好吃,就是说那个难下咽。我从没有想过,去帮妈妈擦去额头的汗水,去帮妈妈捶捶酸疼的腰,我从不曾体会,妈妈其实是多么辛苦!

现在,我终于懂了,母亲是多么神圣的存在呀!那是令人难忘的一天。那一天,妈妈生病了,躺在床上起不来。我不得不包揽起一切家务:买菜、做饭、洗衣服、拖地……一天下来,我感到十分疲累。想到妈妈一天到晚都要做这样的家务,我终于深深地体会到做母亲的辛苦,感受到母亲对我付出的爱,为我牺牲的一切……这时候,我多么害怕妈妈突然离我而去,我多么希望她也能从我这儿得到一丝安慰,一些快乐,希望自己能给她点什么。有人说,“母亲给予你的,你一生也还不了。”这是当然的,但我还是想给予她,即使这种给予比不上她给我的爱的万分之一,即使是这样我也要给,因为她是我的母亲啊,给了我很多很多的母亲!

在我失败时,是谁在我身边鼓励我?在我难过时,是谁在我身边安慰我?在我骄傲自满时,是谁在我身边警告我?在我生病时,是谁在我身边守着我?是您呀,我的母亲!

有一句话说得好,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母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却依然纯洁明净。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妈妈,女儿终于懂了。今后,我将会在珍惜母爱,为拥有母爱自豪的同时也学会感恩,学会用行动回报您━━我含辛茹苦的妈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