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开山岁数不小了,马上要过66岁大寿了。

闯关东一路到了哈尔滨,开了山东菜馆,朱家在这条街上也小有名气,对头不多,生意也兴隆,饭点排队等叫号的也有不少。

可是朱开山没那么大心气了。

他做梦梦见了死去的爹娘,梦见了家里的老房子,是时候回去看看了。

带着老婆子和传文赶了回去,踏上故土就觉得哪哪都顺溜。

老家的土坷垃熟悉,老家的人看着亲,甚至老家的草都看着鲜嫩,这个岁数的他,闯劲没那么野了,开始恋故土了。

闯关东朱开山要离开这条街(闯关东一路向前)(1)

老朱问传文,以后怎么干,传文说把菜馆隔壁的店面盘下,再扩大面积,多几个台子。

老朱又问,再以后呢?

传文说,再以后俺没想好。

老朱说,我帮你想好了,再往后我们就把饭馆开回山东,我们回到山东过日子。

爹妈的坟头在老家,熟悉的味道在老家。

奔70的老人了,折腾了大半辈子,这时候自然想过太平的日子了。

吃着煎饼卷着章丘的大葱,喝着朱家裕的水,闲了跟乡里乡亲的拉家常,扯扯庄稼地里的收成,甚至累了可以坐在一个朝阳的角落眯着眼睛睡一觉,挺好的。

孩子们在不远的地方,经营个不大不小的生意,隔三差五能回来一起吃个饭,彼此安好。

这样的日子,挺好。

这样的规划,对传文来说,也挺好,传文是没有太多主见的顾家的男人,小富即安就是最好的生活。

闯关东朱开山要离开这条街(闯关东一路向前)(2)

可是,老爷子没想到,三儿子把饭馆抵押出去贷款合伙开了煤矿,还打算大张旗鼓的扩大朱家的生意版图。

老爷子想着撤退的后路,你赌上了全部家当要干一场,后路被炸掉了。

闯关东朱开山要离开这条街(闯关东一路向前)(3)

如果抛开国仇家恨的背景,生意人的退路到底在哪里呢?

闯荡关东的人,以为老家是退路,所以朱开山想着回去。

海外拓展的人,以为国内是退路,所以欧洲拓展不顺,鸡毛换糖的金水叔要让他们出口转内销,搞一搞锄头铁锹的老生意。

开饭馆的人开煤矿,以为饭馆是退路,所以朱开山让老大守住一家人最后的底线,看好饭馆。

事实上,生意上从未有真正的退路,所有的网络牵牵绊绊,最后都是被裹挟着滚滚向前。

每一步前进,都是破碎了退路换来的。

玉珠集团升级全部工厂的生产线,就是为了达到欧洲标准,一旦前进再无退路。撤回来不仅仅是损失惨重,原来的市场已经饱和,插回来的市场再也容不下,你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哪怕头破血流。

闯关东的朱开山一家,入股煤矿的那一天,就注定了更加强大的对手和更高的赌注,他们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真的放手,可能只有到死的那一天。

闯关东朱开山要离开这条街(闯关东一路向前)(4)

近几年人们愿意吧竞争对手称为“友商”,

其实最长情的陪伴真的是友商。

是这些对手们,在每一次想退缩的时候,继续拿着小皮鞭赶着你继续一路向前。

是他们封住了你迈向退路的小脚丫,让生意场上只有成败,没有退路。

闯关东朱开山要离开这条街(闯关东一路向前)(5)

苏轼被贬到黄州时,侍妾朝云为45岁的他添了一个儿子,为此诗人曾经写过一首诗《洗儿》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很多人说苏轼在借机抒发自己的愤懑,有了孩子以后我觉得苏轼应该是真的期望自己的孩子平安一生。

可是这一切,只能是愿望,人生一旦开启,就是无法预知的未来,无灾无难是奢望,学会一直大步向前才是人间正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