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与清朝的大决战,洪承畴的13万军队,为何全军覆没?

以下文章来源于李三观 ,作者李时针历史趣谈

李三观.

历史趣闻,时事热点,古今奇谈,尽在李三观。三观要正,开车要稳,这里有你想看的有趣事儿。

“松锦大战”,洪承畴面对的就是死局,打也打不过,拖也拖不了,惨败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如果要谈论责任的话,朝廷负大部分责任,洪承畴负小部分责任。

洪承畴为什么没打败李自成 明朝与清朝的大决战(1)

关锦防线一直是清朝挥之不去的噩梦,原本清朝靠着彪悍的骑兵,只需突破山海关,面对的就是一望无际的平原,踏破北京指日可待。

但是突破山海关谈何容易,山海关的前面就是关锦防线,这条防线上的两大重镇,宁远与锦州,每一座都有着充足的粮食,充足的兵马,充足的武器。

特别是距离山海关最近的宁远,由于靠近海边,几乎有着无尽的粮食,只要朝廷不出问题,因为清朝没有海军。

天启六年,清朝开山鼻祖努尔哈赤就是死在了关锦防线上面,非但没有将其打下,还被大炮轰了一下,虽然活了下来,但起码也是重伤,回去之后就去世。

而他的继任者皇太极为了立威,也为了洗刷父亲的耻辱,打算攻破关锦防线,结果大败而归。幸运的是,没有落得个跟他父亲一样的下场。

关锦防线在皇太极的心里留下了很深刻的阴影,自此之后,皇太极虽然依旧时不时的入侵明朝,但是却不敢从关锦防线入侵,而是专门绕远路,从长城入侵。

崇祯十三年,投降清朝的祖可法、张存仁联名上书皇太极,建议皇太极先拔掉锦州这颗钉子,怎么拔掉呢?

驻扎重兵在锦州附近,同时包围锦州,逼迫明朝出兵救援,就算不能够攻破锦州,也能够达到围点打援的目的。

这一建议不是一般的歹毒。

这么好的建议,皇太极没有不采纳的理由,再加上他本人早就已经厌倦了绕远路攻打明朝,决定出兵包围锦州,而且出的是重兵,整整十二万。

虽然他本人转了一圈就回来,但是到达前线的人物,每一个都是响当当的,就比如多尔衮。

洪承畴为什么没打败李自成 明朝与清朝的大决战(2)

明朝不可能放弃锦州,放弃锦州即代表着宁远将会直接面临清朝的铁骑,而宁远一旦被攻破,在辽东,明朝就只剩下了山海关这一道防线。一旦山海关也被攻破,明朝就彻底完蛋。

所以,出兵是必要的,担任总指挥的人就是蓟辽总督洪承畴。

被逼无奈,自作聪明,酿成惨剧

崇祯对于这次出征给予了重视,一开始洪承畴率领的仅仅只是玉田总兵曹变蛟、蓟州总兵白光恩、宁远总兵吴三桂、广宁前屯卫总兵王廷臣,总加起来不足十万大军。

明军的战斗力原本就不如清军,要想依靠不到十万的明军,跟十二万的清军打一仗,那简直是痴人说梦。

洪承畴向朝廷反映了情况,崇祯大手一挥,又将宣府总兵杨国柱、大同总兵王朴、密云总兵唐通、山海关总兵马科,拨给洪承畴指挥。

这时,洪承畴的大军数量达到了十三万,高于清军的十二万,但这多出来的一万于事无补,要是摊开了打,明军依旧打不过清军。

洪承畴的主张是且守且战,反正锦州坚固,清军一时半会是肯定打不下来的。

而清军千里迢迢来攻打锦州,补给线不是一般的长,只要拖的时间一久,粮食肯定会出现问题,到时候看准时机,再发起进攻。

“久持松、杏,以资转运,且锦守颇坚,未易撼动。若敌再越今秋,不但敌穷,即朝鲜亦穷矣,此可守而后战之策也。”——《国榷》

洪承畴为什么没打败李自成 明朝与清朝的大决战(3)

洪承畴的主张崇祯是支持的,但是兵部尚书陈新甲却提出反对意见,认为能够速战速决。

崇祯将陈新甲的意见发送到了前线,洪承畴的意见是不可行,但是陈新甲不知道脑子抽筋,还是怎么的。

明明人家洪承畴都已经说了不可行,他一个远在京城的兵部尚书,还一个劲的说可行,天天圈着的崇祯,叫洪承畴速战速决。

还特地派出了他的死党张若麟到前线,整天唠叨洪承畴。

如果仅仅只是陈新甲、张若麟说速战速决,或许洪承畴不会改变自己的主张,但是由于陈新甲日复一日的劝说,以至于崇祯的意见出现了改变,也跟着陈新甲、张若麟,要求洪承畴速战速决。

洪承畴已经被逼到了绝路,为今之计只能以身犯险,但是他却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既然你叫我进攻,那么我就只带三天粮食,打一下我就跑回来,无论对谁都有交代。

此时的洪承畴或许认为自己很聪明,绝对没有想到,正是这个聪明,要了十三万大军的命。

洪承畴挺进松山,同时夺取了制高点乳峰山,乳峰山距离锦州仅五里,完全可以俯视锦州的情况。

洪承畴这一动直接惊动了远在沈阳的皇太极,皇太极依靠着多年对战争的嗅觉,瞬间就意识到决战时刻即将来临。

原本前线指挥的人是多尔衮,他亲率三千铁骑直扑前线,指挥这场战争。

有意思的是,皇太极在前往前线的过程中,不断的流鼻血,要是一般人可能就塞个纸巾,但是他却专门拿个碗在下面接着。

据说这个鼻血连续流了好几天,接了几十碗。

洪承畴为什么没打败李自成 明朝与清朝的大决战(4)

原本明军的战斗力就比不过清军,现如今洪承畴又挺进松山,如果清军断了明军的后路,洪承畴基本上是九死一生。

有个将领提醒洪承畴,但是洪承畴却不以为意,还说了一句,我打了这么多年的仗,用得着你教,而不到三天报应就来了。

皇太极将松山与后方的通道全部切断,仗打到了这种地步,别说洪承畴,跟随他的八位总兵都慌了神。

洪承畴也知道事情已经无法挽回,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尽量减少损失,突破包围。

崇祯十四年八月二十日,洪承畴召集八位总兵开会,开会的内容是如何突围,谁先攻击,攻哪里,然后又怎么攻,攻破了包围又怎么做。

一切布置完毕的洪承畴将突围时间定在了二十二日,但可惜的是,那八位总兵还没等他一声令下,就开始了突围,说难听点就是逃跑,张若麟也在其中。

首先第一个跑的是大同总兵王朴,其余的人不甘落后,纷纷效仿,十三万大军一下子土崩瓦解,根本不需要清军攻打,自己踩都能够踩死一大堆的人。

不过这种机会清军肯定不会放过。明军一战直接损失掉了一半人。

洪承畴不愧是洪承畴,在这种时候他依旧保持镇定,找到了玉田总兵曹变蚊、巡抚丘民仰,强行集合了上万人,占据松山城。

救援锦州是不可能的了,只希望能够安然无恙的撤退。

如果洪承畴将全部的粮食带上,又好好的维护后勤通道,虽然说有败的可能,但不至于败得这么彻底。说不定出现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反败为胜都有可能,可惜没有如果。

洪承畴为什么没打败李自成 明朝与清朝的大决战(5)

松棉大战的消息传到京城,朝野震动,崇祯命令逃回来的总兵支援洪承畴,但是从他们当时的所作所为就可以看出,要想指望他们支援洪承畴,倒不如指望天降陨石。

洪承畴守松山城守了半年,愣是一个人都没有见到。在这期间,皇太极不断的劝降,洪承畴也有骨气,一直没有投降。

但是他的副将夏承德却没有他那么有骨气,私自打开城门,迎清军进城,洪承畴的结果当然是被俘虏。

不知道是由于劝的人太多,还是刀架在了脖子上,被俘虏的洪承畴选择了投降,为清朝卖命。

李三观历史趣闻,时事热点,古今奇谈,尽在李三观。三观要正,开车要稳,这里有你想看的有趣事儿。752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得知了洪承畴投降的消息,驻守锦州的祖大寿自知盼援军无望,也紧随洪承畴的脚步,投降清朝。

洪承畴虽然已经投降清朝,但是满朝文武,包括崇祯,都觉得洪承畴已经殉国,以最高规格的葬礼表彰洪承畴。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逃回来的人都说洪承畴已经殉国,洪承畴逃回来的家人也说洪承畴已经殉国。

还特意描绘了一番,说洪承畴虽然被俘,但是一直在骂皇太极,骂到直接骂不动,就自杀身亡。

关于洪承畴还活着的事情,崇祯到死都不知道,如果知道的话,洪承畴的家人绝对得死,但事实是洪承畴的家人一直到明朝灭亡,朝廷都不拿他们怎么样。

因此可以说明崇祯一直被蒙在鼓里,给活人办葬礼,崇祯也挺有个性。

洪承畴万万没有想到,他投降了清朝,为清朝卖命,等到清朝一统中原的时候,他得到的并不是封赏,而是强行退休。

原本以为这样已经够倒霉的了,但还不是最倒霉的,到后来的乾隆还将他列入了叛徒的行列,成为经官方认证的叛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