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绿绿 首发豆瓣诗晴读书追剧

南明历史深度解析 南明史明朝陨落史(1)

一个王朝的覆灭,没有那么容易,但是大厦将倾也不是没有来由。

明王朝从朱元璋筚路蓝缕建立,到崇祯帝吊死煤山亡国,这个时间段是许多人记忆中真正的明朝。

但一个王朝延续几百年,王公贵族,万里江山,盘根错节,一下子灰飞烟灭也是不可能的。崇祯帝死后,明朝也不是一下就不复存在,那些明朝旧臣拥立了福王朱由崧,偏安江南一隅,苟延残喘。

这个时期的中国是混乱的,既有李自成的大顺王朝,又有虎视眈眈要入中原的清朝,再有就是占了半壁江山的明朝。

这个混乱的时期,就是历史上的南明。这段历史,很少有人关注,但确实真实存在。有了这段历史,历史才是完整的。

这段历史真实地还原了明朝彻底覆灭的过程,也见证了清王朝开始崛起的过程。

这段历史,王权更迭,史料混乱,想还原好难度很高。本书的作者,顾城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十年磨一剑,才创作出这部作品,带给读者一段相对真实的历史。

南明历史深度解析 南明史明朝陨落史(2)

南明史,是顾诚的经典作品,全书大约77万字,引用方志达237部,引用书目达579种,是在扎实的史料之上创作的。

书分上下两册,主要有三条线,一条是崇祯帝死后,起义军李自成怎么入京,怎么出京,到他的大顺朝灭亡的这条线;一条是南明偏安一隅直至最后彻底覆灭的主线;最后一条线,就是清朝怎么入主中原,最后统一全国的过程。

李自成,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他的起义加速了明朝的灭亡。他带领的农民起义,也曾一路势如破竹,这期间他也称了帝,建立了大顺政权。

一段时期,他也风光无限。正如书中所说:“历史曾给过大顺政权统一全国的机会”,但是由于他个人的战略眼光狭小,以及对国家形势的误判,包括种种策略的失误,最终导致自己的路越走越窄。

其一就是,他没有认清大顺政权真正的对手,其实是满清政权。因此在对外防御上,没有下多少功夫,又错失拉拢吴三桂的势力,满清政权成了他以后的致命敌人。

其二是,拉拢明朝旧臣政策不到位,仍然局限在起义军所处的阶层,错失了人心,这也导致大顺政权后来孤军奋战。

而他本人也在节节败退中,莫名其妙被流匪误杀。大顺政权便也土崩瓦解了。

南明历史深度解析 南明史明朝陨落史(3)

再说说南明政府,它相比清政府是有优势的,人口上,它当时控制着半壁江山,淮河以南是当时人口最密集的地方;经济上,江南自古是富庶之地;情感上,比起从外入关的清军,老百姓内心深处还是愿意依靠明政府的。

但是为什么南明就亡得这么快?实在是当政的皇帝,臣子,腐烂到了骨子里。

在国家存亡之际,他们还只顾自己享乐,尤其是朱由崧荒淫无道,不顾百姓生死,一味地压榨百姓,尽失人心。

下面的臣子为了各自的利益,各种勾心斗角,臣无臣样,君无君样,怎么可能不亡国呢?一个从根部发烂的王朝,无论拥有什么样的优势条件,都注定是要覆灭的。

在这个时间节点,天时地利人和,清政权进入中原,统一了国家。大顺政权,南明政权,各自为战,让满清政权有时间,有实力,挨个消灭它们。

也许这个时候,他们不是最合适的政权,但却是最有实力的政权,君主有眼光,臣子有魄力,中原大地再没有能与之抗衡的政权。

虽然初期,清政权的政策也很苛刻,各地不断有反清运动,很长一段时期,满清政权都是在震呀,但大多数小老百姓除了逆来顺受,也没有其他办法。随着时间流逝,清政权还是慢慢站住了脚跟。

再后来,随着清廷的策略变化,注重学习汉文化,注重团结,整个的形势也开始稳定。而清朝也开始真正在历史上记下它浓墨重彩的一笔。

平定三藩,收复台湾,让以后的史学家都不得不竖起大拇指。

南明历史深度解析 南明史明朝陨落史(4)

历史车轮滚滚,朝代更迭,每一段历史,有每一段历史的意义,留给后人不一样的启示。

只愿后来人,能以史明智,以史明理,经营好自己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