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盛开的山坡深度解析(夜话桃花红李花白)(1)

虞美人盛开的山坡深度解析(夜话桃花红李花白)(2)

《行香子·树绕村庄》

宋·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

倚东风,豪兴徜徉。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

飏青旗、流水桥旁。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

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自古以来

人们把早春时邀朋会友,结伴而行

原野远足散步,采青赏花

借以陶冶性情,皈依自然等一系列活动

取了一个非常有诗意的名字

叫做“踏春”

古有孔子带着些许好友

喝着好酒唱着歌

文人眼中的春天就是如此

虞美人盛开的山坡深度解析(夜话桃花红李花白)(3)

图为游春图(局部)

自古以来关于踏春的艺术作品有许多

《游春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山水画

也是青绿山水的鼻祖

重叠的山岗,平远的湖水

有“咫尺千里”之趣,又可谓

“动笔神似,画外有情”

完美地反映了六朝时期踏春

“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特点

古人的快意人生就是如此简单

秦观亦是如此

婉约派一代大家秦观用这66个字

淋漓尽致地描绘出北宋大好春光景象

一句诗就是一个画面

虞美人盛开的山坡深度解析(夜话桃花红李花白)(4)

绿树环绕村庄,春水涨满池塘,春花灿烂夺目;黄莺乱啼,燕子翻飞,蝴蝶双双,一派生机勃勃的繁忙景象,写出了作者乘兴闲游,欣赏春光的愉悦心情。

《行香子·树绕村庄》一词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十分浅显易懂,简单两段文字便将春意盎然的田园风光描绘了出来,让人读后倍感轻松愉快。这样通俗且清新地描写农家风景的词在北宋确实不多见,在艺术创新上,它是极其有个性和特色的,对后世词曲题材和意境的开拓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上片先从整个村庄起笔,“绕”字与“满”字表达了春意之浓,也为下面抒写烂漫春光做了铺垫。“东风”言明时令,“豪兴”点明心情,“徜徉”则是词人怡然自得的神态,也表现了其对春日景色的喜爱。下片“远远围墙”四句,作者的视野由近放远。周墙,茅堂,青旗,流水,小桥,动静相生又富含诗蕴。“偶然乘兴,步过东冈”,进一步写出作者的怡然自得。“正莺儿啼”三句,仍是特写春之一隅,地点却已经转到田野之中,比起“小园”来,是一种别样的春光。

虞美人盛开的山坡深度解析(夜话桃花红李花白)(5)

虞美人盛开的山坡深度解析(夜话桃花红李花白)(6)

词人运用通俗、生动、朴素、清新的语言写景状物,使朴质自然的村野春光随词人轻松的脚步得到展现。全词洋溢着一种由衷的快意和舒畅。

这首词的作者秦观,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并称“苏门四学士”。同时,他也是婉约词派的杰出代表,其词长期盛传不衰,而且随着时间的发展,越来越受推崇。他的很多名篇佳句至今深受人们的喜欢,脍炙人口。

秦观是一个才华横溢之人,除文学外,音乐、书法、兵法、史传、佛书、医药等皆有造诣,知识面极广。据苏轼致王安石的书信称秦观“词格高下,固无以逃於左右,独其行益修饬,才敏过人,有志于忠义者,某请以身任之。此外,博综史传,通晓佛节,讲习医药,明练法律,若此类,未易以一二数也”。秦观去世以后,诸多文人纷纷作文怀念秦观。苏轼仰天长叹:“少游不幸死道路,哀哉!世岂复有斯人乎?”并把秦观在郴州写的《踏莎行》最后两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书于扇上,题句说:“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至清初,大学者王士祯也叹息道:“风流不见秦淮海,寂寞人间五百年。”

秦观作为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还曾留下“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春日》)等描写春景的诗篇。

虞美人盛开的山坡深度解析(夜话桃花红李花白)(7)

中国古代,对于春天这个节令是非常重视的,一到春天就要出来踏青。走出门去,就能看到春光。

比如说白居易的《忆江南》所写江南之春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比如说杜甫的《春夜喜雨》描写春夜雨景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比如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中赞美早春美景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一路春光看过,总能有无限收获。诗人们不仅发现了美,也发现了春天给我们带来更美好的生活。

古人借景抒情

将生活中的美好化作经典

而今天我们要用歌声

唱出经典中的满园春光

虞美人盛开的山坡深度解析(夜话桃花红李花白)(8)

古风随歌起

经典咏流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