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字纪实,以对话启发。

这里是《建筑档案》对话现场!

IDS studio理想空间工作室

主持建筑师

何勍

(何勍活成诗的样子)(1)

喜欢独处时的自己,喜欢没有目的的旅行,喜欢一切世间的美好。在生活中追求美感,在决定做的事情上会付出一切。有柔软惬意,也有力量,追求的是复杂和单纯、力量和轻盈、细腻和大气的结合。

“一花一世界,我的小世界让我感到世界与我同在的幸福。”

跟着感觉走

在陌生里邂逅久别重逢

我是一个去旅行从来都不跟着导游的人,常常喜欢自己闲逛。曾有过两次旅行经历让我特别开心,一次是去印度,一次是去尼泊尔。我属于那种不操心的跟随者,有人提出要去旅游,我就说好,然后就不管了,在旅途中偶发的人、事、物,会让我感到很有趣。

(何勍活成诗的样子)(2)

印度旅行

去印度是我跟另外两家人一起,北京途经香港落地新德里已经半夜11点了,房间是网上预订好的,到了九曲十八弯的深深巷陌之中的低级旅社一般的酒店,满脸的不适应,男生们当下决定换地儿住。一旁的白人老外似乎看出些端倪,很nice地帮腔:“It’s clean here”,但一众不肯将就的样子,于是我们重返茫茫黑夜,让出租车司机开着车满世界找,街上黑咕隆咚的,问一家没房间的没看上的,这样折腾到三点累了啥都不问便住了个贵的。

早上一醒来闻到整个空气中都是发霉的气味,大概所谓的星级酒店,就是有地毯的,因此散发着挥之不去的霉味就成了标配。前一天晚上小街中的民宿酒店虽然看起来不太好,但地面用的是白色大理石,不容易集结霉菌,于是我第一个提出来再也不住“星级酒店“,他们问我为什么,我说没钱,他们要借我钱,我说跟钱没关系,你来印度干什么来的?难道没有预设这样的差异吗?要不咱别来,要玩儿首先得入乡随俗吧,最后他们妥协了,决定听我的。我们像逛街一样走到哪算哪,先凭感觉和嗅觉找住的地方,觉得可以就停下来住下,然后再去找景点,一路上完全凭感觉,每个人都放松下来,脸蛋子一个个晒成高原红,这是我最愉快的旅行。

(何勍活成诗的样子)(3)

红堡印度

我很怕“给我前提条件”或者“带着已知”去旅游,印象里特别快乐的旅行都有一个共性,就是我对它认知很少。在去印度之前,我没有看过太多照片,也不要任何导游,但是需要有人开车。印度的车比我们想象的慢太多了,不算长的路程时速大概只有20km,路上有骆驼、有羊群,还有顶着大罐子取水的人感觉很陌生,但是充满了人味儿、动物味儿和生活感,突显一种生命状态。

我从没见过一群动物在路上走,有一次我感觉到后面有人撞我,我回头看是谁这么鲁莽,结果发现是牛。他们不分这些,没有人行道、车行道。我喜欢这样的东西,哪怕听不懂当地的语言,但是能感觉到当地的人文,人的感觉通常都是浑然的,是密不可分的。

(何勍活成诗的样子)(4)

印度的公路为什么时速慢呢

(何勍活成诗的样子)(5)

在印度被牛撞了一下腰的地方

有一次在印度,我碰见了一个开店的人(我们刚住的前几天他不在),我就问他去哪儿了,他说回家了。我说:“回家多久?”,他说:“三个月”。然后,我问他生意怎样,他说:“when business is good,thank God;when business is bad,thank God。”

(何勍活成诗的样子)(6)

与印度的一家店主合影

我虽然没有皈依任何一种宗教,但内心是有极强“宗教感”的,这种信仰的力量让人内心安静。看印度那个店主脸上的笑容,他和叔叔开了30年多年的小店,如果换在中国,该被认为是“苟延残喘”或者“失败”了。然而,他并不慌张,每天三次去祈祷,店面经常大门敞开,人却跑了,我瞬间把他当朋友,每天聊天。那是我最愉快的旅行,就是“在原地、在远方”,靠脚丈量,穿城而过。

诗歌不是具体的语言

属于我的诗歌会有一定的空间感

朋友说我的诗有空间感,这是必然的,因为这是我的专业。我们很难用语言去表达一个空间,诗人却能用语言来构筑一种思维的想象力,这两个之间关系很大。这些诗歌不是具体的语言,诗歌一定有空间感,所谓空间感,就是文字之间的张力。

我常说:“写诗对我而言就是画速写,别人拿笔画,我拿文字画”,我可以一一对应,只不过别人看出来的可能另外一回事。就像画画一样,画的作品在别人眼中会有另外一个投射,好的画一定是投射的维度越多越好。

(何勍活成诗的样子)(7)

京郊

对我来说,不存在假的诗,否则我写不出来,诗是在瞬间产生的,我必须进入那种瞬间的状态,才可能有诗歌。写文章可以慢慢写,但诗没有慢的,都是一下子的闪念。有一次在常德,我们大概有四五个人,去山上唯一的一家餐馆吃饭,只有我们一桌客人,山很荒,开饭了大家却找不到我,大家吓坏了。他们一打电话我就掐,大家都以为我出什么事儿了,实际上我躲在柱子后面,他们看不见我,但我就在距离他们特别近的地方写诗。可我只要接了电话,脑子里东西就没了,再也找不回来了,所以,我必须把这一段写完再去吃饭。

(何勍活成诗的样子)(8)

胡同里的小人

我是喜欢孤独的一个人,自己待着的时候我最快乐。我的快乐很简单:“不被打扰,能进入思考状态的时候很快乐;一个人在街上走的时候很快乐;看到猫狗、花、树甚至一片云都可以让我获得巨大的快乐。我的快乐就是这样简单”。

(何勍活成诗的样子)(9)

工作室的花儿

疫情期间我非常开心,我先生憋不住想下楼,我可以一会儿看书,一会儿听哲学,一会儿泡个茶,我从早到晚都可以特别忙碌、特别充实,觉得不被打扰真好。但我也有两面性,有时候人家觉得我阳光得不行了,有时候可能会觉得我有点高冷或者不合群。我只是愿意自己待着,独处对我而言比较轻松快乐,但有人来找我,也会高兴地和他沟通,我也愿意去分享。

(何勍活成诗的样子)(10)

工作室状态与老西门的混搭基因

我印象中在印度和尼泊尔的花盆都是一个大铜盆,里面可能只有一个花瓣或是一片大绿叶子。楼下的花盆也很特别,我刚才在楼下一看,他们换了另一种花,以前的花都死了,我就掐了这朵花偷了回来,这种小事让我狂开心。一花一世界,有一个小天地就可以让我感到很幸福。

(何勍活成诗的样子)(11)

(何勍活成诗的样子)(12)

工作室茶台有花的日常让我想起尼泊尔的大铜盆

对生命的感知、唤醒、传达

大于一切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是一种“边缘人的状态”,找不到能够跟建筑相处的理由,我也痛苦了很久,因为我一直都不想做建筑,在骨子里是逃离的。我渴望表达自己,而建筑这种方式却又很难表达我,而我没有能力表达的时候就会很痛恨,很难过,像哑巴一样说不出话。现在的科技变化太大了,一拽一扯,很容易就能用各种技术手段让人能够表达自己,而以前没有这些工具,用脑子根本想不出来。

(何勍活成诗的样子)(13)

土胚墙

当一个东西放在我眼前时,我可以列举很多喜欢它的原因,但是如果让我用脑子想一个东西,我想不出来,我有很强的直觉力和判断力。任何我画出来的东西我都痛恨、不喜欢,我觉得画得太差了,和我想的不一样。我一直在这种痛苦里挣扎,也怪自己没有能力去掌握它。即便能画出来,有人问我一个杯子是怎么做的?我也不知道,即使画了出来,也不知道如何建造,无法验证对错好坏,多么让人崩溃的专业啊。

行业是有壁垒的,建筑的愉快也是来源于此,虽然个人觉得自己不够职业,但相对于不职业的人来说,我是很职业的。我知道那些坎和最基本的边界在哪,我们有红线,比如说盖房子红线和消防的红线,这些是不能碰的规范、雷区,作为一个外行不可能做建筑的。

(何勍活成诗的样子)(14)

老西门工作照

我总在尝试想要找到建筑的魂,我也觉得每个场所、每个建筑、每个东西都有它的魂,希望用我的能力能够把它的魂勾出来,把它的能量调集出来,使人能够感知到那个地方。

(何勍活成诗的样子)(15)

拍老房子

因此到现场是最重要的,就像人是活的一样,一个场地也是活的,一定有不一样的特点,这完全是一个发现的过程。就像我很喜欢淘宝,一个普通的东西到我手上就变成了璀璨无比的东西。就像这盆花,本来什么感觉都没有,但是把它放在水里或深色的容器里面,它就和尼泊尔的铜盆产生了关系。

我认为生命的感知、唤醒和传达大于一切。

(何勍活成诗的样子)(16)

老西门工作照窨子屋窗边的何勍

在抗拒中成长

把生活过成诗

艺术,是藏在形式后面的,就像文学,是藏在文字背后的。

我一共学了三个专业。本科的时候是我没得选,因为我父亲是搞结构的,我上大学的时候是十六岁,没出过门,什么都不懂。骨子里我是不喜欢纯理工科的,我父亲不让我学文科,他说文科是工具,没用。

我内心是想学文科的。我文理科成绩都好,那时候都是学习不好的孩子或者艺术生才去文科班,理科班没有学习好的去。我父亲认为文科不是专业,但理工科里没有任何我喜欢的专业,我就随口问建筑是干什么的,我爸说建筑是游山玩水的,不知道他是不是故意这么说。他还说设计的房子要是有名了,建筑师就出名,但这房子要是塌了,结构师就蹲监狱了。

我觉得挺有趣,当时就报了两个专业,一个是建筑,一个是植物。比起数、理、化、机电这些我不感兴趣的理工科专业,只有建筑还好。

(何勍活成诗的样子)(17)

纽约旅行在哥伦比亚大学前

到大学,当真正学建筑之后我发现我完全不行,于是就天天泡在学校图书馆看各种书。我相当于武功全废。天大画得好的人很多,手上功夫都极其深厚。我是属于对自己有要求的人,当我达不到自己的要求就很痛苦。我一直在冰火两重天之间来回折腾,往往是到最后都要交图了,我把所有的图都撕了重来。

想象的世界和能做到的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画不出来我就会抗拒。专业的书我也看,我下手很笨,没有自信。我看别人都画的很好,唯独我画不出来。当时的我不会折中,又缺乏勇气。现在我会觉得画不好可以瞎画。但那时候很年轻,完全不懂事,我把所有的时间泡在图书馆看各种乱七八糟的书,不管是文学、哲学、心理学的。那时候我一个月全部生活费是30块,我可能花1/3的钱用来买书。

(何勍活成诗的样子)(18)

纽约旅行参观特朗普大厦

我觉得这其实是天大(天津大学)的一个毛病,老师的标准是单一的,就是看谁画的好。我是嘴里说的比做的好很多,可惜靠说是没法得分的,那时的考核是唯一的标准,就是用图形来表达。事实上,我觉得建筑不是只有图形,也可以用模型,老师对学生可以多一点鼓励,靠文字和思想,一样是设计的本质。那时候完全被吓住了,我就抗拒、放弃了。

因为本科的影响,所以,后来我考的是建筑历史和理论的研究生,我喜欢西方的东西。很多人想去考刘先觉先生的研究生,他是东南的外国建筑史导师。我被分到郭湖生老师的中建史门下,随之,也就在东南的建筑历史研究所了。

(何勍活成诗的样子)(19)

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导师郭湖生及师兄师姐

东南和天大非常不一样,但对我来说没什么太大区别,都是一种逃离的状态。即使研究生学理论了,也不是我想学的。我想学西方的理论,结果分到中国建筑史。我对老古板是完全不喜欢的,也是抗拒。本科四年和研究生两年半,再到教书,再到之后出国学室内设计,我始终想逃离这个状态。

直到做窨子屋的时候,我才意识到无论喜欢还是抗拒,时间的作用力已经如根茎暗暗植入在你的思维中,碰到恰当的土壤便能发芽。

原来在新华社上班儿的时候,旁边有个三味书屋,我经常溜到那里去看书,楼上还有一些古筝演奏之类的节目(免费的)是我特喜欢的活动。读书让我快乐,我都是乱读,不带有目的性的去看书,也不想从中得到什么。

我相信所有看过的东西,就像走过的路一样,会成就今天的你。和养花一样,底下的肥料供养上面开花,虽然看不见,但肥料已经进到植物的血液当中,流向树干和枝叶当中。

我一直喜欢学校,可惜回不去了,学校很单纯,对我来说是一种逃避。当然,现在我觉得做设计也是特别愉快的。在厦大教书的时候我一个月工资只有92块钱,我花了300块钱买了一个古筝。有一个中文系的美女老师,我常坐在她那听她弹琴,她的琴特别漂亮,比我的要贵。我觉得弹古筝很难,很敬佩她。直到有一天她说我也能学会,我就报了个班,跟着音乐系的老师学。

(何勍活成诗的样子)(20)

在厦门大学教书期间考察土楼

那时候从早上起来就开始,一天练六个小时,手上全是泡,现在没有这种时间了,悠闲的时间在今天太奢侈了。练琴时完全没有目的性,在厦大这就是我的奢侈品,我觉得这是我想要的,我就会去做。

我们的宿舍楼是外廊式的,我在尽头倒数第二间,从楼梯端要走好远,能看到其他老师们都比较会过日子,弄个电炉子做饭,这样可以省点钱。我属于吃也要吃得好,穿也要臭美,还要弹琴,肯定就攒不下钱了。大家都劝我攒点钱,我不相信我能靠牙缝儿里挤出来的钱干什么大事,所以几乎把钱都给花光了。记得当时去看一个蜡染的展览,我花35块钱买一副蜡染,那已经是我1/3的工资了。

我受不了周边的环境没点感觉,对审美还是要有点要求。在厦门我的宿舍是两个人的宿舍,没有私密感,我就把床横过来,因为蚊帐被我加了层漂亮的床单,一间宿舍就好像变成了两个空间。我有一个漂亮的床单是米色的,上面有娃娃,是特别柔美的一幅画,所以,进门后像是进入到了一个新的世界。我喜欢坐在地上,为了防止地上凉,我在路上捡了个油毡,黑硬的铺在下面,像一个小的榻榻米,上面放了一块黄黄的席子,三块钱,跟地毯一样划分出空间。

我整个色系都是黄色的,毛巾被也是纯黄的,整个环境很美。我当时只有一个行李箱,相当于是茶几,那个蜡染盖在上面很漂亮,对我很重要,跟了我很多年,就是云南的那种热带雨林的感觉。如果没有这些空间色彩细节构成的环绕,我就没有存在感了。

(何勍活成诗的样子)(21)

(何勍活成诗的样子)(22)

工作室一隅

我这有各种各样的杯子,每个型都不一样,每天的心情不一样,喜欢的款也不一样。我会给自己无数的选择,当这是为某一个特定的业主定制的时候,我便没有选择,我需要和业主达成一个共识:这款杯子的用途是作秀?还是喝茶?是展示?还是大场合用?诉求都是装饮料,用途不同。

人可以在城市里面穿行,也可以在建筑里穿行。今天可以从东边进,明天从西边进,你有无数的选择性,这就是建筑的魅力。作为建筑师,不论是自觉还是不自觉,我们绝对干预了建筑。所谓“虽由人作,宛若天开”,这是一种职业境界,我的职业理想境界。

艺术是藏在形式背后的,就像文学,是藏在文字背后的。海明威的文字简单,黑格尔的晦涩。我当时费劲巴拉看得我痛苦万分,他有一堆限定,一句话有三行,得从每一句话里去挑主、谓、宾,还要去理解每一句话和每一句话之间的关系。我想既然上哲学就一定要去读黑格尔,挑战一下自己。所以,学科道理是一样的,你超越的那部分东西是永远存在的。

(何勍活成诗的样子)(23)

尼泊尔酒店(查尔斯王子住过的)我们也住了

(何勍活成诗的样子)(24)

尼泊尔某酒店庭院

我一直想出去看看世界,不光是欧洲,摩洛哥、不丹、尼泊尔等等,很多地方都是我心心念念想去的。1999年出去的时候我们有本书看都不错了,对这个世界没有太多认知。我想出国看看好的作品,实际上我们出国很难,就算有海外关系,还要给单位交像赎金一样的钱,而且在国外得有奖学金,不然不可能出国生活。

(何勍活成诗的样子)(25)

不丹旅行

我总会想起来印度、尼泊尔、摩洛哥的样子,我很喜欢它们那里的大铜盆。不锈钢是冰冷的、工业感的,铜有温度感很华贵,我希望能真切被感受到的金属材料。我们感知一个场所,经常是看到照片才想去现场,但看到照片再去现场,常常是失望的。

(何勍活成诗的样子)(26)

纽约旅行细节学习

我一直在寻找一种必然性,在无限的趋近你想要的东西时,它只有在一个瞬间呈现了,把你所有的感觉会汇聚到一起,这个就是当下最适合的想要创造的东西,它代表了我所有的思考、感受,别人懂不懂与我无关,这是我用所有的积累验证后呈现的,这就像科学一样自然、必然。艺术就是这样,是可以复盘的。

(何勍活成诗的样子)(27)

巴塞罗那旅行-蓝楹花满地的背街小公园

毕加索一生都在追求像孩子一样画画,这是个伪命题,因为反过来不是每个孩子都是毕加索。不管是科学还是艺术都是可以被重复验证的。

从内心停在一个“永恒态”

逆生长、连续与永恒

我的微信号有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叫“逆生长”,意思是“从内心停在一个永恒态”。我的兴趣在于思考如何用建筑的方式获得一种时间的永恒态,既不觉得新,也不觉得旧,不觉得它前卫,也不觉得它过时,这就是“逆时间性”。

很多人追求的是一种纯粹,我对自己的要求是不纯粹,我要求的是一种力量,要求的是复杂和单纯、力量和轻盈、细腻和大气的结合。有些人的东西就是轻盈的,不厚重的,我的恰恰相反,我希望它们有其共识性,且一直存在。

空间或者场所会给予我们很多的信息和能量,它时刻都在和我们说话。如果做的时候你赋予它灵魂,它就在跟你说话;反之,它就是在乱讲话,或者发出很讨厌的噪音,所有的房子都在说话,并且可以容纳灵魂。就像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有灵魂。不要以为孩子不会说话就没有感知力,越是小孩感知力越强。一个孩子具有的感知能力就像建筑一样,不需要对话依然能感知彼此。

(何勍活成诗的样子)(28)

家里餐桌上的水(平时玩儿拍摄p图成的画儿)

不管是住宅、景观、大城市都一样,建筑的特征与时间性历历在目,它应该是什么和你赋予它什么,这才是需要考虑的重点。总结来说,就是“建筑的本我”和“建筑师与建筑的关系”两件事,很多建筑师没有找到建筑的本我,做建筑时胡作非为、东拼西凑,设计中缺乏独立思考,也欠缺对生命意义的质问和探寻,停留在视觉层面,没有尊敬建筑,也没有恭敬心,只是想着如何做一个炫酷的。

我在国外三年多,回来和先生一起做了工作室,没想到坚持了这么久。我没有那么强的目的性,也没有目标非得做什么。如果可以,我想一辈子读书或者写写东西,读书写作是我最快乐的状态。所谓“真善美”,好像是一个特别的高大上、没有烟火气的词,我觉得很真实,很贴近我。我们无时无刻不在面对这三个字,不管是生活状态还是工作状态,我永远在跟这三个字打交道。

人,是视觉动物,如今我们全人类集体淹没在“视觉消费”之中,整个世界都在视觉的海洋当中被蒙蔽,我们在那个假象当中玩的很开心,之所以虚假,是因为不是你的亲身经历。一个死去的人和一个活着的人没有区别,比如我们通过服饰发型来判断这个人,如果他赤身裸体就无法分辨出他是哪个时代的人。我们在这样一个虚幻的世界接受二手、三手、无数手的经验,唯独不是自己的经验。

(何勍活成诗的样子)(29)

何勍在大理喜村

这几天,我发现在路边有四个人,大概年龄三十多到五十多,躺在树底下,四个人各自拿着纸箱子板垫着身子,每个人头枕两瓶矿泉水,在熙熙攘攘的大街边午休,对着四个方向却有同样的动作——看手机。我偷偷猫了一眼,都在刷抖音之类的视频,脸上有时跟着笑,旁若无人地沉醉着。这时我想起在莫斯科地铁里看见的场景,许多人手里捧着一本书,安安静静地看着,如果最后世界上只剩几个人喜欢看纸质书,估计我会是其中之一。我有一阵子也很痴迷于在网上阅读,手机像不断的“喂食”,没有“再见”,这是一个让人上瘾的动作。

玩手机,就像在喂食,你点击的链接再投喂给他,你们俩一直在说话。它会根据你的浏览记录来推理你,你也在不断给他搜索路径,相当于它在自动检索你,人机互动的过程是无休止的,这个游戏可以永远玩下去。我有阵子就很抵触这个东西,我抽身而出的时候就在思考它的坏处。视觉喂食使你习惯被控制,或者习惯不断地处于被喂过程中,在这里面有种眷恋感、依恋感,你会上瘾。

(何勍活成诗的样子)(30)

建筑档案对话现场-邵兵(左)何勍(右)

2003年,当时我们全家在多伦多,我先生事业心强想回国做事务所,我说,这加拿大啊,对儿子是肥肉,对你(我先生)是骨头,对我嘛,哈哈,是鸡肋!这是描述我们当时的状态。我怎样都能找到生活的乐趣,不一定执着于建筑。

世上没有容易的日子,所有事都艰辛、痛苦、煎熬,只是我属于认准一件事会死磕的人。要么我没有心愿,如果我有一个心愿,就会特别执着。生命本来就没有什么价值,这就像跟人生做一场豪赌,我把所有的时间、心力和愿景都放进去,不过是想试验一下,我有多强烈念力、毅力和韧性,想看看自己能达成些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