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许多事是不可言说的。用老子的话讲,叫做: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用西方哲人的话说,叫做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用佛教的说法就是不可说,最上乘的佛法皆以心印示之,菩提拈花,迦叶微笑,不立文字,直指人心。

今天跟大伙聊的,正是个不可说的话题,缘何不可说呢?以其视之不见,听之不闻,之不得,看不见,听不着,摸不到,但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人们又能体验和感悟到,微妙玄通,深而不可识的,正是命运。言为心声,文以载道,语言和文字是具有能量的,展现了操控者不同的高度和站位。奈何我才疏学浅,天资愚钝,笔力所及,未能高屋建瓴,面面俱到。所谓杂谈,即是我当下对命运的一些感悟和看法,有不足之处,我且写,上帝且笑,诸位且看。

古人眼中的人生态度 听天命古人的天命观对现代人的启示(1)

有些人聪明睿智,德才兼备,却郁郁不得志,有些人厚颜无耻,阴险狡诈,却名利双收。有些人辛苦劳碌,终日奔波,收获寥寥,有的人悠游乐哉,清闲静雅,满载而归。俗语讲: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如此看来,好像全然不是那么回事。人们探寻其中的道理,归结出了不同的原因,有的说家庭背景很关键,奈何除了重新投胎,别无他法,有的说思维有局限,于是乎开拓思维的培训班大行其道,有的说人际关系很重要,人们又走马观花的四处拉帮结伙以图大事,有的说缺乏目标和规划,又有规划师,策划师,量身定做你的人生。总而言之,可以总结出来的原因,都有着相应的方法,至于有几分作用,又在不可说的范畴了。

林林总总的问题,古人用两个字说明白了,就是命运,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呀~莫强求。命运是一把万能钥匙,什么样的锁都能开,成是命,败是命,得是命,失亦是命。然而在现代人看来,又未免太过消极。实际上古人对于命运的看法,既非消极,亦非积极,而是趋于一种中庸的态度。

古人眼中的人生态度 听天命古人的天命观对现代人的启示(2)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三才文化,三才者,天地人是也,时代发展到了今天,已然把天地丢了,只剩下人了。这两种文化有什么区别呢?三才文化是敬天法地的文化,要求人们心存敬畏之心,天地者,无形之父母,父母者,有形之天地,将天道和人道结合在一起。过去家家户户所敬的“天地君亲师”,就是三才文化的表征,感恩天覆地载,化育万物(万物生长靠太阳,以人为轴心的万物生存发展都有赖于天地的化育与生成,由敬天法地又衍生出了,忠君爱国,孝顺父母等人类社会的标准),君王引领我们(所说的君狭义的讲是君王,也可以说是我们的领导,儒家所讲的畏大人君子,就是尊重领导,尊重有德行的人,现在的年轻人多与领导处不好关系,看到领导身上有许多毛病,心生怠慢,就是没想明白其中的道理,无论领导是什么样的人,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敬畏领导,才有生存发展的空间,有了空间才能去做我们认为对的事,否则安身立命都成问题,何谈其它呢?)感恩父母养育了我们,感恩师长教诲了我们(古人尊师重道,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父母给了我们的身体发肤,师长给了我们灵魂与思想。父母和师长分工不同,人生中的许多难题,尤其是精神层面的,不是父母凭借一腔亲情能够解决的)。

古人眼中的人生态度 听天命古人的天命观对现代人的启示(3)

古人的敬天法地体现在什么地方呢?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所说的天命就是不以人类意志为转移的命运,敬畏天命的核心,就是敬畏命运,孔子把敬畏命运放在了首位,说小人不知道天命而不畏惧。当代人的真实写照,正是以自我为中心。

说到这里,有些朋友会有疑问,所谓的知晓天命,不就是主张我们算命吗?这是许多人固有的思维,错,老子讲: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最了解自己的人本应是自己,怎么成了算命先生呢,知人需要智慧,自知为什么用一个明字呢?因为整个人类社会裹挟每个个体的思维,譬如说有段时间公务员热,人们一窝蜂的去考公务员,又一段时期,互联网热,人们又一窝蜂的跑去做程序员,再一个阶段,股市热,人们又一窝蜂跑去炒股了。人们只是对社会的热点趋之若鹜,而丝毫不考虑自己的真实水平,用一句俗语来讲,是不是这块料?没人去思考。自知者明,就是排除一切外界的干扰,看清自己的本来面目。

人在出生的时候,老天爷已经加好了天赋点,最简单的区别,有的人天生动手能力强,有的人天生思维能力强,你能不能在有形社会中把自己的天赋发挥到极致,为自己赢得一片生存的空间呢?我有位朋友,祖传正骨,水平一流,偏偏觉得挣不了大钱,跑去跟别人做生意,赔的血本无归,又回来开店还债。人们都会有种错觉,别人能干的我也能干,你行我也行,丝毫不考虑自己的天赋在哪里,这是十分危险的。

古人眼中的人生态度 听天命古人的天命观对现代人的启示(4)

现代人讲我能行,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不撞南墙不回头。《道德经》:曰企者不立,跨者不行。一条腿走路,只能蹦着走,顺境还好,遇到逆境立刻人仰马翻,人们太过自信了,认为能够掌控一切。我们主要问题不是顺境,而是如何面对逆境,面对挫折与失败。

古人是两条腿走路,留一半给人,留一半给天,所谓尽人事,知天命。我们从人事的角度已经尽力了,剩下的就是听天由命了。既合于人道,又合乎天道,这就是天人合一。,人心即天心,天心即人心。当事情成功的时候,不敢贪天之功,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当事情失败的时候,非自己不尽力,天意如此,也不遗憾,这是古人的思维方式。所说的古人是个宽泛的概念,大体上是一脉相承的。

古人眼中的人生态度 听天命古人的天命观对现代人的启示(5)

统而言之,古人的天命观,或者说宿命论,是把双刃剑。积极的一面在于给了困境中的人们回圜的余地,在一定情况下,把失败归结于命运,可使人们不至于走进死胡同自暴自弃,庄子讲: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该做的的努力已经做过了,命运如此无可奈何,那么就用平和的心态去面对这一切。宿命论积极的另一面在于给了成功者一定的警醒,让成功者知道成功不完全是依靠自己的能力,而是时运所致,不敢胆大妄为。用老子的话讲,叫做: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宿命论消极的一面显而易见,成为了懒惰不作为的借口。

《易经》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一切事物有地理,必要有天理,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积德行善,自助者天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