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宁9月23日消息(记者 汪晓青 实习生 张文佑)9月22日,青海省政府新闻办举行“青海这十年”青海省统计局专场新闻发布会。据青海省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高平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瞩目成就,全面深化改革纵深推进,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升,生态安全地位筑牢巩固。

青海经济发展报告(青海这十年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1)

发布会现场(央广网发 张文佑 摄)

十年来,青海省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连续跨上两个千亿台阶,由2012年的1528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3347亿元,总体保持中高速增长,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7.0%,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6398元。

十年来,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发展协调性不断提升。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改善需求结构,积极调整城乡区域结构,全省经济发展协调性明显提升。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11.4∶40.6∶48.0调整为2021年的10.5∶39.8∶49.7。

青海经济发展报告(青海这十年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2)

新能源光伏产业(央广网记者 汪晓青 摄)

十年来,创新活力不断释放,产业新动能加快成长。坚持创新第一动力,整合集聚创新资源,激发社会创新活力,全省经济新旧动能加快转换,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快速成长。其中,特色农业发展良好。青海省积极建设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枸杞、牦牛、藏羊、藜麦、冷水鱼等特色农牧产品产业链条逐步形成,“青”字号特色农牧产品走出青海。工业新引擎加快成长,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建设初见成效。

青海经济发展报告(青海这十年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3)

青海湖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央广网记者 汪晓青 摄)

十年来,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突出,清洁能源实现领跑。青海省牢牢把握“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全面落实“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打造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新高地”重大要求,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其中,生态保护建设全面加强,成为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首届国家公园论坛成功举办,经过不懈努力2021年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设立,是全国首批、排在首位、面积最大的国家公园。“中华水塔”保护行动纲要制定出台,五级河长体系全面建立,木里矿区及祁连山南麓青海片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扎实推进,湿地面积稳居全国首位,可可西里申遗成功,青海湖水域面积逐年扩大,青海湖裸鲤、青海湖鸟类、藏羚羊、普氏原羚数量大幅增长,高原大地处处呈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态势。

青海经济发展报告(青海这十年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4)

“青海海东-西藏日喀则-尼泊尔”公铁联运南亚班列在青海省海东市发车(央广网记者 汪晓青 摄)

十年来,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开放水平持续提升。始终秉持开放发展的理念,立足自身产业与区位优势,着力解决开放水平不高、基础条件薄弱、支撑保障能力不足等问题,逐步打造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的新格局。青海省充分展示独特的文化和生态魅力,持续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加快推进。

青海经济发展报告(青海这十年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5)

村民在特色经济作物当归田里拔草(央广网记者 汪晓青 摄)

十年来,共享发展有力有效,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清零,“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居民收入持续增长,2021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919元,比2012年翻了1.2番,年均增长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