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明治维新的局限(日本幕末下的社会矛盾)(1)

幕府在古代日本的权力是很大的,它是凌驾于天皇之上的权力机构,它通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方式对国家进行统治,日本经历的最后一个幕府统治时期是德川幕府时代。德川幕府实行的政策是苛刻的,它的残酷政策使得百姓苦不堪言,这种情况在幕府统治末期更为严重。

在那一时期,日本社会开始变得很动荡,出现了很多新要素,不仅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还出现了豪农豪商阶层。除此之外,还有早就埋藏心底的怨恨,比如下级武士等阶层的民众,对幕府统治的不满付诸实践,他们发动了倒幕计划;再如,被压迫剥削的农民所发动的反抗斗争。

幕府统治末期的日本,可谓在内忧外患的状态中过活,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动荡不安,社会需要一场变革使得自身有所进步,所以才会有后来的明治维新,但使得明治维新发生的内在原因,并不是简单的“社会矛盾”四个字就能概括,它的发生还涉及其他方面的因素,所以在下文中会有详细的说明。

一、武士集团等级划分,加剧内部矛盾

在幕府统治时期,有着森严的社会等级制度,尤其是武士集团,集团内部划分了很多等级,但是这个等级的划分本就存在不公平。处于社会顶端的是德川家族世袭的将军;其次,地方上的各藩主大名再按照和德川家族关系的亲疏远近划分为诸如“亲藩”等级别;除此之外,剩下的武士则没有太多地位,他们生存也只能通过俸禄米。

从政治地位上讲,等级差别非常明显。幕府只知道维护自己利益,比如他们要求大名定期去江户述职,不允许任何人迟到,并且,他们还会控制大名妻子的人身自由,用来控制大名。

日本明治维新的局限(日本幕末下的社会矛盾)(2)

并且,将军不允许大名集合武士,倘若有大名反其道行之,带领很多武士去往江户,那这就是挑战将军权威,下场就会很惨。除此之外,由于大名要去江户参觐将军,使得大名经济实力消耗了很多,这就使得将军更容易控制大名。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名更容易奋起而反之。

从经济上说,等级分配也很明显。如将军直属的武士领取的俸禄非常多,他们比武士领取的俸禄多了数倍,领取多俸禄的武士终究是少数,大部分武士的俸禄只能使自己活下去。这样大的收入差距,更容易使得武士之间等级矛盾更加激烈,下级武士不满意上级武士。并且,大名被将军剥削以后经济实力下降,大名就减少下级武士的俸禄,这使得下级武士的日子苦不堪言。

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经济分配已经不均匀了,这种商品货币关系到达农村以后,使得小农破产,禄米收成减少,这使得以禄米过活的下级武士生活到了绝境。多重不公平打压之下,使得下级武士对上级武士不满意,对制度也不满意。

由此可见,幕府末期统治时期,武士集团内部矛盾尖锐。与此同时,一些武士与商人等接触,都希望改革制度,并且,还有武士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思想方面有了觉醒。

二、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依旧存在——封建统治与人民大众

幕府统治本就是封建统治,而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依旧是存在的,即封建统治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存在的,尤其是幕府统治后期社会关系恶劣以后,利益格局的失衡使得基本矛盾更加突出。

日本明治维新的局限(日本幕末下的社会矛盾)(3)

幕府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对农工商阶层加大了控制,实行残酷的剥削制度,不仅压榨人民,还剥削人民的基本权利,还控制人民的居住地方,对人民进行粗略的三六九分级。这种压迫统治使得民众苦不堪言。

其中,农民受的剥削是最严重的,当时有明文条例规定对农民进行繁重的税收,不允许留存太多资金,这使得农民长期处于绝望之中。并且,幕府还不能保障农民的人身权利,他们限制农民的居住地选择,限制农民的职业选择,限制农村的生存权利,这就使得农民生活苦不堪言,对幕府的怨恨日益增多。

还有从事工商业的町人,他们有着丰收的经济实力,社会地位相对之前已经提高了很多,但是从法律层面而言,还是受到武士等级的不待见。但是幕府和领主需要依靠町人的经济,但是他们内心还是鄙视町人。

与此同时,幕府也颁布法律,对手工工场主招工进行限制,这就限制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商品经济发展。这个时期,纺织业也有发展,但幕府限制正常的商品交易,种种因素下使得日本资本主义不发达。

三、内外矛盾的杂糅和激化

德川时期的日本商人分成了两种,分别是特权商人和乡间商人。在日本开港以后,这两类商人的矛盾就激化了,除此之外,贫困的农民和商人、豪农之间的矛盾也在激化。多重矛盾的杂糅对日后不同阶级提出不同的政治主张有着一定的关系。

日本明治维新的局限(日本幕末下的社会矛盾)(4)

在商人方面,乡间商人其实就是地方货主。而特权商人就是和幕藩有着裙带关系的商人,他们垄断市场,并且向大名、幕府等发放贷款,用来获取理论,并且,特权商人还会排挤其他商人,这就使得商人要么被排挤要么选择和幕府合作。

而后就是开港后的其他威胁,外国给日本施加压力,这对社会矛盾的加剧有着添加剂作用。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左右的时候,美国军队到达日本,迫使日本开始进行贸易,而后英国等其他国家也与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日本只能降低进口关税,加收出口税,这使得日本的资本主义企业和国内市场压力巨大。

并且,英国的棉织物大量进入日本,使得日本自给自足的棉织业受到了打击,这让日本的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港口开放后的不平等交易使得日本出现黄金外流的情况,日本虽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却适得其反、得不偿失。

此外,还有农民和商人,豪农之间的矛盾,悲催的农民受层层剥削,他们将所有的罪归到领主身上。

四、社会矛盾尖锐的表面化,外部冲突尖锐化

在商人方面,非特权商人反对特权商人的途径就是“国诉”,这其实是那个时代反封建斗争的一种形式,是由多个国家、受多名封建领主统治阶层联合对抗封建主的反封建斗争。当特权商人垄断市场的时候,乡间商人就会实施这个反封建斗争,这其实是一种合法的诉讼手段。

日本明治维新的局限(日本幕末下的社会矛盾)(5)

在棉织业方面,也进行了“国诉”。但是,慢慢的,“国诉”的性质随着商品经济的深入发展发生了一些变化,才开始是为了妨碍农民接触市场,而后乡间商人谋求特权,“国诉”的矛头就指向他们。而国诉方式和斗争和外国商品输入的打击,也对特权商人的垄断有所瓦解。

在这样的压迫下,农民终于不堪受辱进行了反抗斗争,他们的斗争被称为“改造世道”的运动,这场运动不仅攻击封建领主大名,还攻击特权商人,幕府地方官等等。农民的反抗斗争运动发生了很多次,他们要求降低米价,维护自身利益等等。农民发动的这些反抗斗争,其导火索都是因为米价、物价上涨,价格上涨以后,农民生活无以为继,所有他们只能铤而走险。

虽然外部冲突的形式不仅仅是这两种,但是,这体现了幕府统治时期的社会状态——矛盾愈来愈尖锐,冲突愈演愈凶,这其实是原来的社会秩序发生了动摇。

五、结语

总的来说,幕府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社会矛盾尖锐,人民生活在不公平的压迫生活中,积怨早就埋下。与此同时,城市化、社会经济都在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利益分配存在不均匀的情况,而后利益格局产生失衡,这又激化了社会矛盾,使得幕府统治危机加剧。

与此同时,还存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和外在威胁,这使得日本内外交困,那本就风雨飘摇的社会更加风雨如晦,社会矛盾也更加尖锐。在这样动荡的情况下,可以明确的是,原来的统治制度已经不适合统治日本了,日本需要探索新的统治方式。

日本明治维新的局限(日本幕末下的社会矛盾)(6)

所以,日本需要一场巨大的变革来对动荡不安的社会进行改变,或者用一场巨大的变革缓和当时的社会危机。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虽然幕府统治看上去歌舞升平,实际上幕府统治已经日薄西山了,日本需要解决愈来愈严重的内忧外患的情况,就需要解决这些不可调和的社会矛盾,只有将现存的社会制度进行颠覆,才可以用新的制度去完成对社会矛盾的调和,在这样的情况下,明治维新就发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