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对《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都不陌生,作者以“我”的视角讲述了叔叔“于勒”的故事。于勒因为年轻时挥霍钱财,被家人送上了前往美洲的船。在美洲赚到钱后,他写信告诉兄弟,等他发了财就回去和家人一起生活。自此,于勒被看作“福星”,“我”的二姐也因此找到了未婚夫。一家人乘船去旅行时,却在船上看到了卖牡蛎的于勒,穷困潦倒的他从“福星”变成了“灾星”。“我”的家人不想跟于勒有瓜葛,改乘另一艘船返回。一家人从此以后再也没有见过他。

这篇小说被选入了我国的初中语文课本,很多人到今天为止都对“于勒”记忆犹新。那么,“于勒”到底为什么让人难忘呢?今天,我们就从情感联结的角度,分析藏在《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读者纽带,并探讨它在写作中的应用。

以其他人的角度讲述我的叔叔于勒(于勒为何令人难忘)(1)

1.建立读者纽带的四种方法

罗伯特·麦基认为,一个故事要想“攫住观众的兴趣”,在故事设计上必须“同时吸引人性的两个方面——智慧和情感。”智慧,是用悬念引起人们的好奇;情感,让读者关心故事的内容。所以,在写作时,既要将人物放在越来越大的风险中,用冲突和转折勾起读者的好奇;又要在文中置入正面价值,让读者在情感上产生强烈的趋从。

詹姆斯·贝尔认为,要想让读者与主角建立情感上的联结,就要掌握四种情绪:认同、同情、喜爱和内心冲突。认同,是让主角看起来像真人一样;同情,是让读者产生更多的情感投入;喜爱,就是让主角做讨喜的事;内心冲突,则是“将主角的疑虑摊在表面”,借此将读者进一步拉进故事中。根据贝尔的观点,要想在小说中建立牢固的读者纽带,就要利用主角“吸引读者深入情节”,从而在故事与读者之间产生更深层的互动关系。

如果将两位大家的观点综合起来,我们就得到了建立读者纽带的四种方法:用冲突勾起读者的好奇;用认同让读者产生情感趋从;用同情让读者更加投入;用喜爱让读者关心主角。

以其他人的角度讲述我的叔叔于勒(于勒为何令人难忘)(2)

建立读者纽带的方法

2.藏在《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读者纽带

小说开篇就描述了“我”家的贫困:生活只是“想法子应付罢了”;大家从来不接受吃饭的邀请,“为的是免得回请”;家里的日用品“全是大减价的东西”;两个姐姐的裙袍“全是自家缝的”。这样贫穷的一家人,却会在每个星期日都打扮得整整齐齐,“郑重地”去“港口的防波堤上”散步。“我”家每周散步的主观做派与贫困的客观情况相对照,形成了小说的第一个冲突。这个冲突让读者好奇他们这样做的原因,以及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作者让读者“等待”,吸引他们走进故事,然后揭开谜底、引入主角:原来,“我”的父母盼望能在“防波堤上”看到叔叔于勒乘船归来。

当初,全家人都对于勒“躲避不及”,把他称作“一个坏人”、“一个光棍”、“一个游荡弟子”,又将他送上前往美洲的船。当于勒在美洲赚到钱之后,他写信告诉家人,等他发了财,一定回家和家人“舒舒服服地一块儿生活”。这时,对他的称呼又变成了“一个正派人”、“一个有良心的人”,连他的信都变成了全家的“福音”。当家人对于勒的看法与于勒的真实情况之间裂开鸿沟的时候,冲突就产生了。随着正负价值的转换,于勒的形象显得更加丰满,读者也被进一步拉进故事中。

作者为了让冲突继续进行下去,又安排了一处价值转换场景:当二姐因为于勒的信被求婚后,全家人决定去哲西岛旅行。但是,“我”的父亲菲利普却在船上看到了一位酷似于勒的“衣衫褴褛的”牡蛎贩子。父亲向船长打听消息,确定那个“老水手”就是于勒。这时,母亲对于勒的形容词又变成了“坏蛋”、“扒手”、“叫花子”。为了不碰到于勒,一家人回程时改乘另一条船。

故事是一种“智力需要”,当作者将主角放置在不间断的转折与冲突中时,读者就会对结果产生强烈的好奇心,然后一直跟着主角走向高潮与结局。这样,作品与读者之间,就建立了一条纽带。

以其他人的角度讲述我的叔叔于勒(于勒为何令人难忘)(3)

“冲突”在读者纽带中的应用

认同,是让读者认为“主角与自己类似”。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将主角塑造得更像真人,也就是说,主角一定是不完美的。于勒曾经犯了错,花光了贫穷家庭里的所有银钱,所以被看作一个“坏人”。被家人送往美洲后,他“做了商人”、赚到了钱。这时,于勒写信回来,告诉家人他想“补偿”从前给家人“造成的损失”。于勒身上兼具缺点与优点,做了错事后有悔过之心,这些真人的特性让于勒变得更容易亲近。

于勒赚到钱之后,想要回家和家人一起生活;落魄后也选择回到祖国,在家乡附近活动。这是每个人都有的思乡之情。于勒离家很近,却因为以前欠了家人的钱,所以“不愿意回到他们身边去”。这是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产生的疑虑。这些情节让读者认同主角、产生“故事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感觉,从而加深与人物的联系。

以其他人的角度讲述我的叔叔于勒(于勒为何令人难忘)(4)

“认同”在读者纽带中的应用

好的情节“都能让读者稍微同情主角”,以此加强读者在故事中的情感投入。贝尔提出了激发读者同情心的四种方法:危机、困难、弱者、脆弱。在刻画于勒时,作者也采用了这四种手法。

从于勒的种种行为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个善良的人,虽然之前犯过错,但被称作“坏人”也是夸大事实的结果。语言的伤害让于勒成为弱者。善良的于勒在信中让菲利普“不要记挂”,但菲利普一家关心的只有他的财产,甚至开始计划该怎样花他的钱。这个情节让读者认识到,于勒一旦回家,就会被家人榨干。从这个层面来看,于勒是脆弱的。于勒风光时愿意与家人一起享受,落魄时却因为欠了家人的钱而不愿回家。这是心理层面的危机,于勒必须在失败中活下去。而“全是皱纹的水手的脏手”、“忧愁衰老的可怜的脸”等描述,都反映出于勒生活的困难

以其他人的角度讲述我的叔叔于勒(于勒为何令人难忘)(5)

加深同情的方法

于勒在美洲赚到钱后,本可以自己享受生活,但他选择了给家人写信,想要弥补之前的错误;去南美旅行之前,于勒也写信给家人,说自己会几年没消息,让家人不要记挂;于勒落魄后在船上卖牡蛎,因为欠了家人的钱而不愿回家,不想拖累家人。这些都是善良与内心柔软的表现。于勒虽然有缺点,但他通过这些讨人喜欢的行为,吸引了读者的关心。

以其他人的角度讲述我的叔叔于勒(于勒为何令人难忘)(6)

讨喜的元素

3.如何生成读者纽带?

在《我的叔叔于勒》中,挥霍钱财的于勒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但是作者给他赋予了一个善良的内核,使他变成了一个具有移情作用的角色。同时,作者还用冲突勾起读者的好奇、用认同让读者产生情感趋从、用同情让读者更加投入、用喜爱让读者关心主角,以此建立了读者纽带,让“于勒”的形象变得更加难忘。

在塑造角色之前,我们可以先问问自己:应该怎样设置情节,才能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角色在面对冲突时,要做出怎样的反应才会更像真人?为了强化情感投入,要怎样加深读者对角色的同情?角色怎样做才能讨人喜爱?

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一定要明白:读者阅读小说时,是通过主角来接触情节的。所以,读者对主角身上发生的事越好奇,与故事的联结就越紧密;越认同和同情主角,对情节的认知就越深刻;越喜欢主角,对故事就越关心。读者是通过移情与作品粘合的,他们会在故事中自觉寻找移情的焦点。作者要做的,就是给读者提供一个丰满的人物形象。

结语

人物是一本小说中最重要的部分,但角色设定却是让每个作家都头疼的事。如果你能将角色塑造得立体而有趣,那么读者就会自觉与之产生情感联结,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读者纽带。

在设定人物时,我们不妨深挖自己的内心、探索人性的内在特质、带入自己的情绪与人生体验,让我们笔下的角色变得复杂而写实。这样,作品与读者之间就会形成一条连接紧密的纽带,读者也能顺着这条纽带,延伸自己的人性、体验另一种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