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平县名称由来与建置沿革

在山东德州临邑县城北30公里有个很大镇——德平镇,当年自五代的后唐至建国后的1956年,一直为德平县治所在地。一直到1956年德平县被撤销,在长达一千多年的岁月里始终未变,这在众多的历史古县中并不多见。如今的老德平人仍然念念不忘,一直以来 当地人都怀念那个德平为县制时的年代。也是源于对历史的一个回顾与想念。

今天我们先来聊聊德平县的历史

五代后唐之前,德平县域内存在鬲县、平昌、重平、般县等多个县建制,在光绪德平县志中曾记载这些古县城为古迹,由此可见德平历史悠久。古鬲城在德平县城东南三十里,现位于商河县怀仁镇古城村南一公里处。汉代在此地置鬲城县,北齐天宝七年(556)废弃。此地有大量新石器时代的文物出土。般城位于德平东北三十里处,汉代于此置县,唐贞观十四年(640)废。平昌古城在德平城东北一里处,汉代置县,五代后唐时期并入德平县。

据史书记载,五代后唐时期,割安德县(今陵县)东北境与平昌(东汉时设置,治所在德平镇东)地合为一县,取名为德平县。

为什么要设立德平县呢?据乾隆时期德平县志记载,设置德平县是因为避讳五代后唐皇帝的名号,经查后唐太祖李克用之父名叫朱邪赤心,唐懿宗赐姓名李国昌,那么县志所记载的避讳名号,即为平昌县的昌字,故将平昌县的昌字去掉。取安德的德字,遂取名“德平”。

在宋元明三代,德平县属德州管辖。清代属济南府。民国时期,曾先后由东临道(治所聊城)、德临道(治所德州)、山东省政府、山东省第15专区管辖。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德平县先后由渤海第二专员公署、洛北专员公署管辖。建国后由德州专员公署管辖。

1956年4月,撤销德平县建制,原属德平县的德平、理合两个区划入临邑县;糜镇、刘集两个区划入陵县;东北角的奎台区一部分划入商河县,一部分(孔镇一带)划入乐陵市。

下面是当时德平撤县后原行政区划分别划拨给陵城、乐陵、商河、临邑四县,当时划分具体情况如下:

糜镇,张习桥、堤后刘、史官寺、常家、三刘、周家、兴隆、赵家、后王、张寨、姜家、大王、陈家、麻坊子、黄集、厚家、高牛、宋家、峰李、马庙、桑林、义渡口、果园、双庙等25乡划归德县(现陵城区)

炊家、刚家、洼李、伯言、马家、黄家、奎台、全家、赵集等九个乡划归商河县

谭家、闫家、郭寺、茂梧、张屯、刘集、张家、井子、代楼、孔镇、四合等十一乡划归乐陵县

大刘、炉房、新庄、邓家、夏家、北林、茄李、丁家、王河头、蔡家、德平镇、翟家、前屯、孙镇、理合、蔺家、王寨、谢家、扎李等十九个乡划归临邑县。

为啥德平县被撤销呢?

在解放初期,中国的县域面积小,县小,但有句古话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样的话,相应的管理机构都要有,这些机构以及人员等等各项费用那是非常大的,在建国初期,这样实际上无形中增加了当地百姓的负担,所以应该是为了减少行政环节、节约行政开支、整合县域资源等各种因素有关。于是建国初期中国实施大规模的撤县撤区现象。虽说像德平县等这样有着千年历史的古县被撤销确实可惜,但对于政府精简机构,减轻百姓负担这方面讲还是很有好处的。那个年代,县城经过战争洗礼,百废待兴,城建还比较落后,城市规划基本没有,还是比较原始的状态,撤县相对比较容易,假如现在若撤销一个县可以说难上加难,所以那个时代撤县是明智之举,可能对那些撤县的当地人来讲有点可惜。

在上述背景下,1956年3月6日,国务院同意了山东省关于撤销24个县的请示,这是我国行政区划调整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动作。这次撤销的县里,德州的恩县和德平县两个县在内的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山东德州德平镇地图(讲述德州千年古县德平县历史)(1)

1970年德平卫星地图

山东德州德平镇地图(讲述德州千年古县德平县历史)(2)

当然上述实在大的历史背景下撤县撤区的原因分析,对于每个县区的撤销,可能还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拿德平县来讲,在德平周边数个县中,我们看看,陵县、乐陵、商河、临邑,唯独选中德平呢?

说法一:盗匪横行,削弱匪徒势力,据了解民国时期,德平县紧靠现属于河北的直隶,盗匪横行,为祸一方,抬户的,抢粮抢人,恶性事件不断,搞得当地老百姓寝食难安,提心吊胆。在德平著名的匪首有王万起、丁保诚、“睡不醒”、“没耳朵”等。他们手下各有匪徒几十到百余名不等,平日里分则劫村,合则攻寨。遇到官兵围剿的时候,或北上逃入直隶地区躲藏起来,暂时不进入山东境内,或就地散伙把枪支埋藏起来冒充平民,以至于多次围剿均无功而返疲于奔命。当地百姓提起土匪均为之色变,畏之如虎。等到官兵换防之际,这些土匪又乘机聚集起来,一下聚集多达六七百人,沿着村庄挨个抢掠。后来即使革命部队来此收编一部分,但恶匪难治,时有匪徒出现。因此解放后在撤县考虑不让那些匪徒形成势力,便于分散管理,削弱这些有可能成为匪徒的力量。这种说法多源于民间,是否当年曾在此进行革命的相关领导参与了撤县的建议,不得而知。

说法二:德平县城辖区小,恰恰其位置在当初德州乐陵、陵县、商河、临邑几个县之间,撤县一般要考量当时当时德州区域内的划拨方便,也就是撤县后行政区域划拨其他县,对于整个区域的行政管理没有大的影响,我们看一下当时德州撤销的另一个县——恩城县,其位置周边也是平原、夏津、武城三县之一包围。由此可见,这才是撤县的根本原因或者是主要原因之一。

德平县成为历史,对于德平人来讲确实可惜,因此不少德平人写文回顾曾经的历史、名人典故,纪念撤销的德平县。

山东德州德平镇地图(讲述德州千年古县德平县历史)(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