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散文|春风渡

作者 崔洪国

苦渡现代散文(大散文春风渡)(1)

“空谷寻幽卧云洞,开元怀古春风渡”,春风渡在佛慧山,是佛慧山一处藏在深闺人不识的幽静去处。渡什么呢?渡春景,渡风物,是流年浅唱渡人生还是云影拂月渡相思,是,好像又不都是,每个人去春风渡可能都有自己要“渡”的抒情和叙事吧!不仅那处景,“春风渡”三个字也一直在我的心中来来回回构勒和描绘着不同的图景,有时让我百思不得其解,有时又让我云开雾散,有时我愿意去静静想,有时一刻也不想等,就想到春风渡去漫步一下那里通幽的曲径,就想那么亲切的去接近一下半山飘逸的云卷云舒——“春风渡”还真是很有诗情画意的一个地方。

济南像“春风渡”这样很有意境的地名和地方俯首皆是,有些在点缀在人流如织的名胜古迹处,如明湖南边的百花洲,曲水亭,芙蓉街,宽厚里,县东巷,那都是大名鼎鼎,很有故事和人气,有的还是很多人慕名前往的网红打卡地。有的就像深隐在老济南历史的烟巷里,平素里也不加雕饰,在外也似乎是寂寂无名,但同样承载了老济南历史和文化的叙事,我去过的就有建德街,光明里,霞侣市街,海晏门街,南上新街,她们不需要太多的高光和关注,但她们和泉城济南一样,一直就在那里,一街一巷,同样到处洋溢着浓浓的烟火气息,这才是大美济南和天下泉城的真实。

有些地名也不好考究起源,但是一听一看就能让人不忘。我住的附近有一处叫“响水湾”的地方,离从我住的小区顺着椒山路,穿过旅游路向北不远就到了,有一次我乘坐519开往港沟的公交车,看到了列出的站点有响水湾一站,当时就记住了那个站名,一个“湾”字能让你生出很多种的联想,一个水湾,一湾清水,一湾乡愁,任你怎么想都觉得有诗景和意境。后来我专门徒步去过那里几次,其实就是一个地名,南边是一片正待开发的地块,隔着旅游路是连绵的群山和无边的青绿,为啥叫“响水湾”呢,我一直百思不解,前不久又去,那个站点改成了“青莲苑”,西边不远是一条南北的枫叶大道,直通到旅游路,正开着红红的枫叶,想来自然是有些说道的。

话题远了,还是说佛慧山和春风渡。佛慧山虽然与千佛山一路之隔,也沾了千佛山的光名声在外,但人们还是选择去千佛山的多。我记得当年有鱼翅皇宫的时候,佛慧山隐在那一片很有气势的红色建筑的山后,该当是主人,好像被喧宾夺主,成了点缀。而且通山的路在鱼翅皇宫东边,不起眼,其时的佛慧山在很多人眼里充满了神秘感,进出也不便,想来去的人就少。我倒是去过几次,每次都感觉有些神秘,不敞亮,心情也不是十分豁达。

去年,那片建筑的原址修建开通了前往佛慧山的北广场,绿树成荫,花团锦簇,从很远就能感到锦绣拂面,真正与北面的千佛山连成了一体,远观近看都让人赏心悦目。佛慧山一下子亲民了,成了人见人爱,人人想去的佛慧山。黄石崖,大佛头,开元遗迹,“岩德犹龙”的石刻开始走进越来越多人的视野,“春风渡”也撩起美丽的盖头,在群山环绕中与更多的人们邂逅着,相约着。从北广场对市民开放,我就去过了好多次,每次我都要到开元遗迹去驻足,每次我都要到“春风渡”去停留,遐思,想着在春风中渡过的那些光阴,兀自感叹岁月不居和时光如水。所以,自始,对佛慧山春风渡就怀了很深的情感。

今年的春天,我去过一次,那还是春光烂漫的时节。我是从西边的黄石崖上去的,阳光温暖,春风轻柔。“黄石懿采”的匾额前面是几株枫树,连廊湮没在翠柏的青绿和红彤彤的枫叶中,春日的阳光从林海,花丛和枫叶间透进来,在微微荡漾的春风中散开五颜六色的光,有无数不知名的小花在路边,树根处绽放着,虽然低调不奢华,但同样把一个佛慧山装点的五彩缤纷。我去过黄石崖造像,这些最早开凿于北魏正光至东魏年间的造像或立或坐,还有不少的飞天造像,虽经历岁月剥蚀和损坏,但依旧栩栩如生,可以想见当时佛教广布的盛景。

上山的路旁那些树上挂着“栌树”“楸树”“构树”“美人梅”“山桃”“君迁子”等的蓝绿色的牌子,每个牌子都是一个爱心的形状,上面简单标明了树的分布和特点,佛慧山的树多,被园林绿化这样一标识,不仅普及了树的知识,还有了很高的辨识度,自然很受人称道。事虽然不大,但那种管护的用心和爱心本身就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宣誓,也是一个城市精细化管理的一个缩影。

做这些活的很多是从城郊村来城里打工的乡亲,她们在村里就是和山水林田湖打交道,珍惜手头工作的同时,更知道珍惜和呵护身边的花草树木。我和正在干活的她们攀谈过,她们话语淳朴,真诚,和我说话的同时还一边修剪着树和花,有的提了软管浇着水,有的捡拾着路边随风飘过的落叶和纸屑,所以环绕佛慧山的石路和林间小径上都很干净。那次我也去了大佛头,下山的时候经过了春风渡,在春风渡还让过路的人帮我拍了照片,从春风渡望过去,北边的大美济南城春潮涌动,在视野的远处,城市的楼宇鳞次栉比,绿地中心高耸入云端,春风渡的半山和山顶云山相接,翠峰如簇,心胸顿然有开阔之感。这名不见经传的佛慧山春风渡想来也是这般风光无限,气象万千。

如今,不知不觉之间已经是夏天了,从处处飘荡的烟火气息也能感受到大美济南的热辣,激情,人们的生活早就恢复了常态,我们生活的城市早就勃发了车水马龙,热闹喧腾的张力。更多的人在火热的夏日的里走出家门,走进泉城,走近明湖,我在周末又去了佛慧山春风渡。妻子和女儿跟我开玩笑,说“你出去就去明湖,趵突泉,千佛山,佛慧山,真没有够啊!”每次我都是笑而不语,我们生活城市的每一天都在日新月异,春天去和夏天去看到的风物和人情是不一样的,每次去用心观察,都会有不同的惊喜和发现,怎么能够呢!再说了,不断地行走中发现本身就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选择。

我去佛慧山和春风渡的那天是个半阴天,上山时半阴着,有些凉爽,下山的时候太阳从云层中钻了出来,瞬间就让人感受到了夏日滚滚的热浪。就在上山的路上,我碰到了两位两人,年龄至少得70岁以上,两人手牵着手,步履蹒跚地在进山的路上缓行着,一边走一边耳鬓厮磨的说着话,那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有些气喘,走一会停一停,老伴搀扶着她的胳膊,两位微笑着用他们二人世界的语言述说着他们曾经经历过的那些事,那些风风雨雨过来,依旧真心不改,守望相助的故事。我看了非常感动,快步走到他们前边,取了角度把他们搀扶着上山的动人瞬间拍摄到了手机中。

到前边一个平坡处,我停下了,等着两位老人搀扶着赶上来,给他们看了我拍的照片,“好啊,太谢谢你啦!”两位老人脸上笑开了花,一个劲地向我道谢。“老人家,你们这是去哪里?”“我们想爬到前面的春风渡,就在不远处了,那里我们经常去。”春风渡,原来也是他们经常去的地方。“愿你千帆历尽,归来仍是少年。”我默默祝愿着两位老人,想必他们牵手走过了无数的岁月,从陪你恋爱,陪你生活,到陪你一起变老,已经是渡过了无数个春夏秋冬,到春风渡,想来他们一定会在那里寻觅到逝去的那些过往,想来他们一定会寻觅到在这个年龄还年轻的童心,更加信心满满地向未来。

我那天在春风渡停留的时间不长,那天阳光灿烂,到春风渡的人也很多。“春风渡”的指示牌就在山路的一个拐角处立着,那上面还挂着“平顶山”和“大佛头”的指示牌,不少的游人在那个路口向春风渡的方向走过去。有去看风景的,有去驻足歇脚的,有去探古寻幽的,有去寻找过往的,也许都有。春风渡真得成了人们去佛慧山必经必去的所在了。下山的路上,我看到了一对母女在春风渡旁边的山石上坐着,一人手里握着一卷书,旁若无人地享受着书香的世界。“学海无涯,学无止境”,是佛慧山和春风渡的气场感染和熏陶了她们,让她们在那里更能找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感觉,还是在春风渡过的那一刻,更能找到读书的情调和感觉呢!十字路口的每条小径都通向春风渡,每条小径都青绿红艳一片,正从春光通向热情似火的夏天。她们书中的小路通向哪里呢?我想也是春风渡。

回来的路上,我还看到一位孝顺的女儿搀扶着自己年长的妈妈从山上下来,在平坡处把老人家放到了一个下山的轮椅车上,老人虽然也是上了年纪,但是精神矍铄,开心地和女儿说着自己登山的感受,女儿推着老人的车,认真倾听着。“你们这是刚从山上下来?”“是啊,老人家每周都要来佛慧山,去春风渡。她说到那地方就年轻了,心情也好,这不,刚陪她去春风渡待了会。”原来,她们也是刚从春风渡回来,难怪那老人家一脸春风呢!

“纵有波澜凄苦时,终有春风渡”“春风渡过亦春风,千帆历尽仍少年”,生活纵然时有惊涛骇浪,但平淡归处终归是杨柳拂堤,桃花春风。待人生洗尽铅华,谁内心不还是那倜傥少年呢!这样一想,也就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人趋之若鹜去佛慧山春风渡了。“春风渡”故事多着呢,要不,你也去佛慧山春风渡“渡”一回。

苦渡现代散文(大散文春风渡)(2)

附录一:谈《春风渡》创作初衷

2022《黄海散文》平台推出的“大散文”专栏首推了本人散文《春风渡》,《黄海散文》总编焦红军先生做了精彩点评,非常感激感动。本人真正喜爱和专注散文创作是在2020年认识红军会长和胶散黄散及齐鲁壹点以后,之前也写,但一直苦于无良师指点。认识红军会长以后,他一直鼓励我,他对所有文友每篇文章的精彩点评都是散文创作最好的遵循,胶散、黄散和壹点不仅是平台,更为无数散文爱好者提供了散文创作通向“星辰大海”的无限可能。就拿这篇《春风渡》来说,那是佛慧山一个很幽静的去处,我去过很多次,每次去都会发现很多人去春风渡,我之前也是很不解。那天去,我文中提到的几个瞬间和场景深深打动了我,每个人的心灵时刻都需要春风慰藉,人生的归途走得再远,内心也渴望着春风年少。加之红军会长为胶散爱好者送书题词“愿你千帆历尽,归来仍是少年”的情景一直深深打动着我,回来后便写了《春风渡》一文。对“大散文”的创作,还是更多想在散文的气象,格局,思辨和文风上尝试一些具有“辨识度”的探索,也是对胶散黄散和齐鲁壹点一点贡献吧。感谢平台力推!

附录二:《黄海散文》总编焦红军先生对《春风渡》精彩点评

再说“大散文”

贾平凹在《弘扬“大散文”》一文中说,目前的散文作家的队伍过于单一、过于整齐了,应该扩大,散文才不至于走向穷途末路。这也是胶东散文年选平台在致力于六年的打造后,从零开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提标提质,以实际行动践行推出“大散文”栏目的初衷。

2022黄海散文平台推出的大散文,不重大之名头,不重有形无形之关索,重在写作者思想上的见解独到,文章气韵恢弘,艺术的翻陈出新上,此为文化之正途,也是众生之大道。平台将相继推出邹积平、张恋、李柱、董成伟、孙艳华、周绪伟、马秋梅等近期创作的大散文新作。

今天平台首家推出的胶东散文作家崔洪国,一直是大散文的践行者,他在探索用力大散文的写作方面,投入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2022年,他的作品《济南的桥》《街巷里的济南》《与雪野湖的灵魂对白》都是在大散文写作方面的深耕之作,并连续上榜青未了征文大赛,引起众多散文爱好者的喜爱和关注。作者连续推出和创作了多种题材的散文佳作,这里面除了归结于作者的悟性与创作上的潜力,也说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只要你的人生在所喜欢事情上投入一万个小时,就会有所期待;投入两万个小时就会有所收获。

—《黄海散文》总编晨读点评

苦渡现代散文(大散文春风渡)(3)

崔洪国,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济南,烟台作协会员。出版有散文集《寻找灵魂的牧场》《与海阳最美的邂逅—崔洪国散文精品集》。在报刊、媒体、平台发表散文、书评300余篇,作品多次在省市征文大赛中获奖。散文《济南的桥》入选齐鲁晚报“青未了”优秀征文荐读篇目,《四哥走了》被齐鲁壹点评为月度“爆款文章”,《在农村吃大席》《崔健,让我想起歌声里的过往》收录于壹点号3月,4月电子月刊《清泉录》“2022清泉计划获奖长文”,获评优秀散文。

壹点号 风过林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