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口战役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为了抗击日寇、保卫山西的省会城市太原,在晋北地区发起的一场中心战役。我党的八路军、国民党的中央军,以及阎锡山的晋绥军都参与到了这场规模巨大的战斗中,利用忻口的地形和日军游击作战。这场战斗是中日双方中日阵地战的典范,也是国共两党在华北地区配合最好的一次战役,虽然最终的结局不尽人意,但仍然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团结一心、抵御外辱的决心和毅力,粉碎了日军三个月占领中国的美梦,为后续的战役赢得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

而这场战役的惨烈程度也是超乎国人的想象:1天3将殉国,1月10万兵殒,鏖战时只需一个小时,中国军队的一整个兵团就会全军覆没。这是一场怎样的战斗?为什么国共携手血战经将近一个月,用人命填阵地,也没能挡住呼啸而来的日本侵略者?而日军又为什么选择在忻口,和中国军队开展这么一场激烈战斗?

忻口战役原因(1天3将殉国1月10万兵殒)(1)

图|忻口会战,抗日勇士出发前高呼抗日口号

喜欢历史的朋友可以点点关注,既可以翻看往期的视频,也不会错过以后的精彩内容,点赞和关注就是我们更新的最大动力,谢谢大家。

图文无感可点击一下链接观看视频:10万大军葬身于此,日军为何如此重视?揭秘忻口战略意义

战役前期

1937年8月,日军第5师团在侵华总指挥的命令下深入中国内地,侵略铁蹄直指华北地区的门户——晋地山西。共产党掌握敌军的作战意图之后马上就做出了相应的行动,派遣刚刚成立不久的八路军部队赶赴山西进行阻击。不过当时山西也是有军队驻扎的,守卫军官正是国民党第二战区的领军人物、在山西经营多年的晋绥军将领阎锡山。

8月下旬,日军已经沿着平绥线朝着山西进发而来,打算从东北方向进行突破。他们制定的作战计划是直接从晋北开打,采取“闪电战”拿下天镇阳高,然后进犯大同。阎锡山虽然预判到了敌人的行进动线,在大同一带进行了防御布置,打算在这里打一场硬仗来着。但是因为是第一次和日军作战,没有想到他们的速度如此之快,阎锡山的晋绥军还没有做好战斗准备,就被敌军包抄了,为了保存实力,阎锡山只能无奈下令:放弃大同,向内退守。

忻口战役原因(1天3将殉国1月10万兵殒)(2)

图|阎锡山

晋绥军撤退以后,日军很快就占领了大同,并且按照他们原定的作战策略,兵分几路南下,准备攻打山西的省会城市太原。国共两党当时都在关注着山西的战役情况,但是谁都没想到日军来势汹汹,大同这么快就沦陷了。我党领导其实一直都留有后手,就是害怕出现这种情况,想着能以备不时之需,对当时的盟友国民党进行支援。因此大同失守后,共产党领导立刻调整了战略部署,将原来驻守在东北的120师团调派到了晋西北地区。

这个时候阎锡山的晋绥军也刚刚撤退到晋西北,两方人马正好遇上,但是大敌当前,有识之士都明白驱逐外辱才是当前最紧要的事情。为了能和阎锡山达成合作,携手抗日,八路军的前线副总司令亲自出马,登门拜访,向阎锡山阐明了八路军部队变更的原因,和120师团进驻山西之后的作战计划。阎锡山是山西的“土皇帝”,他对八路军私自派兵进入自己地盘的行为表示出了不满,但能成为一方霸主,他也不是没有脑子的人,知道得先把日本人赶出去才能腾出手来整顿内部,因此协调了一些具体要求之后也同意配合八路军,联手抗敌。

忻口战役原因(1天3将殉国1月10万兵殒)(3)

图|阎锡山的晋绥军

八路军和阎锡山一开始的计划是利用晋西北的内长城进行防守作战,而内长城战线上最关键的一环就是大名鼎鼎的雁门关,他们准备以长城为主要阵地,再配合四周的险峻地形和诸多天险,对前来进犯的日军进行阻击。

1937年9月,日军第5师团抵达长城一线,迅速对这里的守军发起了进攻,而不出八路军领导和阎锡山所料,他们的重点进攻对象就是雁门关。因为不熟悉雁门关一带易守难攻的地形地貌,再加上这里防守严密,日军没能成功拿下。中国军队这边看到日军吃瘪,非常高兴,可这快乐还没持续多久,他们就发现狡猾的日军已经“变了心”,开始集中兵力进攻守卫力量较为薄弱的茹越口。而因为疏忽大意和没有防备,茹越口这边的前线阵地很快就被日军占领了。拿下茹越口的日军开始顺势往左右两边发起突袭,内长城战线也因此陆续失守。

忻口战役原因(1天3将殉国1月10万兵殒)(4)

图|发起进攻的日军

内长城战线一旦全部沦陷,下一个被直接威胁的就是忻口地区,共产党的前线领导见势不妙,立即命令部队在华北前线开展战斗,吸引日军注意力,最好可以打乱他们的战略部署。出师不久的八路军部队临危受命,立即前往平型关,充分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对途径这里的日军开展了伏击。

平型关是晋西北地区的战略要道,两侧都是险峻山峦,中间是狭长的走道,在日军的步兵和车队由东向西缓慢进入这里的公路和山道时,早就埋伏在两侧的八路军部队立即开始投掷弹药,进行射击,利用居高临下的地形优势,一举赢得了战役的胜利,这也正是让当时的国内外军队都大为惊叹的“平型关大捷”。

忻口战役原因(1天3将殉国1月10万兵殒)(5)

图|平型关大捷(油画)

平型关大捷是刚刚出师的八路军在正面战场上取得的第一个大胜仗,打乱了日军原本的进攻路线,为阎锡山的晋绥军争取到了更多准备时间,但是并没有让日军打消攻打太原、进而占领山西的目标计划。10月2日,日方派出以第五师团为核心的侵华部队,加上关东军察哈尔先遣兵团的主力,从代县的南部发起攻击,朝着国民党军队驻守的崞县和原平进发而来。国民党领导发现日军的意图马上派出第十四集团军赶赴山西,对这里的守军进行支援。但最终还是无济于事,10月5日,在日军飞机、大炮和坦克等重型武器的多重夹击下,阵地还是没能保住,崞县失守。日军朝着原平公路继续进攻,忻口战役拉开序幕。

中国军队的准备

10月初,华北的日军前线总指挥下达命令,要求之前一直沿着平汉线南部游走进攻的日第一集团军找机会进攻石家庄的中国军队,占领冀北地区,并且分出一部分兵力挺进井陉以西的战略要地。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想要切断山西的中国军队所有对外联系的路上通道,为准备一举拿下太原的日第五师团提供更多有利条件。

忻口战役原因(1天3将殉国1月10万兵殒)(6)

图|进攻的日军

日军大军压境,在山西的北部形成合围之势,太原岌岌可危。我军领导一直密切关注着山西的战局动态,知道阎锡山那边现在压力也很大,毕竟日军做出这样的部署也是希望可以用强大武力逼迫他妥协屈从。平型关战役结束没几天,八路军领导就致电我军在山西的部队,对这里的前线总指挥周总理、彭老总等人交待说:“阎锡山那边可能会来和我军联系,希望八路军和他配合起来打几场仗。国难当头局势紧迫,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鼓舞所有中国军队的士气,也为了给晋绥军更多的喘息空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答应他,协同作战。

周总理当时就在太原,他也一直和阎锡山保持着稳定良好的沟通接触,鼓励这位地方军阀先放下党派之争,“为国守土”。之前阎锡山虽然把控住了雁门关,但因为指挥不力,导致大同失守,第二战区的内长城防线也接连沦陷,对能否成功守住山西失去信心、心神不安之际,也是周总理为他“打气加油”,为他“撑腰”。

忻口战役原因(1天3将殉国1月10万兵殒)(7)

图|中国军队的领导勘察战场

周总理带着前线副总司令彭老总四处走动,和八路军这边的晋系将领傅作义、徐向前、徐永昌,以及国民发方面的中央军将领卫立煌、黄绍竑等人恳切交谈,做他们的思想工作,从抗战大局说服他们“毕竟阎锡山在山西经营多年,了解情况,要服从他的统一安排和调度”。为了对战场上的情况和局势有更深的了解,做出合适的指挥调动,周总理多次参加将领们的战役研讨会,熟悉作战计划,还提出了进一步的建议,表示可以把正太铁路、同蒲铁路的工作人员和井陉、阳泉地区的矿工组织起来进行武装,配合军队开展辅助战斗。

为了尽可能地保证战事的胜利,周总理还亲自和国民党部队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进行会谈,邀请他担任这次忻口战役的前线总指挥。

忻口战役原因(1天3将殉国1月10万兵殒)(8)

图|卫立煌

忻口其实不是一个地方,而是山西晋北地区一条河谷地带的统称,距离太原90公里,在崞县(上文中交代已被日军占领)和忻州中间,也在五台山和云中山中间,南北被同蒲铁路和公路贯穿,是太原及其周边地区的北大门,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但是忻口虽然地处丘陵地带,境内却只有几座几十米高的山丘,其他都是平原,称得上是易攻难守,所以中国军队在此驻防,是有先天不利条件的。但是也有没有办法,忻口是保卫太原的最佳之地,而太原作为山西的省会,绝不容许有任何闪失,不然整个山西就会很快被日军占领。

阎锡山调来自己的晋绥军精锐部队驻守忻口,抗击日军。国民党部队的总指挥卫立煌听从他的指令,将队伍部署在了忻口的左右两侧,配合他协调作战。当时国共正在合作,八路军的所有部队都属于第二战区,听从国民党方面的指挥,所以都位于守卫忻口的右翼部队中。

忻口战役原因(1天3将殉国1月10万兵殒)(9)

图|忻口战役连环画

战斗进入白热化

知道中国军队做出了严密的防御部署,日军也开始采取行动,伪装成旅行社团混进百姓队伍,继而对忻口附近的原平展开了攻击。没有防备的国民党部队开始在原平汽车站和日军交火,被日军打败,汽车站失守。部队领导姜玉贞将军眼看形势不利,立即组建了一支冲锋敢死队,亲自带队,夺回了汽车站,守住了原平。

10月7日,为了快速破城,丧心病狂的日军先是释放了毒气弹,然后调派了飞机大炮对原平城进行轰炸。姜玉贞将军率领部队拼死抵抗,浴血奋战,坚持到11日的时候整个队伍只剩下不到500人了。但他们仍然没有放弃,又继续坚持了10天,为后续的战斗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忻口战役原因(1天3将殉国1月10万兵殒)(10)

图|中国士兵躲避日军飞机

八路军领导针对日军的猛烈攻势,提出了“反突击”战法,表示可以对敌人进行主动出击。因为目前中国军队和日本侵略者进行较量的时候,大部分都是采用传统的阵地战,进行正面防守。但是通过目前战场上的情况来看,这种方法对我方来说消耗太大,完全是在和装备精良、作战经验丰富的日军进行硬碰硬,不如主动出击,攻其不备。阎锡山觉得八路军的这个想法非常好,就将自己晋绥军10个师团的兵力都交给了八路军的前线领导进行指挥。

10月13日开始,会战正式进入白热化。13日,天际刚刚泛白,日军的5000名步兵队伍就在飞机、坦克等重武器的配合下向我军位于忻口西侧的南怀化阵地猛攻过来。不敌日军的炮火攻势,怀化南部的阵地被攻破。退守的部队继续寻找新的战斗地点,利用己方的火炮对日军进行反击,甚至发起白刃冲锋,顽强抵抗。激战一天,中国军队拼死拿回了阵地。但是还没等这里的守军喘过气来,日军的增援部队就已经到达,再次发起攻击,战事陷入胶着状态。

忻口战役原因(1天3将殉国1月10万兵殒)(11)

图|日军进行炮火攻击

15日,中国军队正面战场的守军了解到日军的主力部队打算从南怀化突袭忻口,决定先发制人,主动出击。国民党部队的三名将领:第九军军长郝梦龄、第54师师长刘家麒和独立第5旅旅长郑延珍,亲临战场进行指挥,身先士卒带领将士们进行冲锋,但是不幸在敌军的猛烈攻势下受伤中弹,一天之内先后牺牲。

三名将领的壮烈殉国更加激发了士兵们的战斗意志,受伤的领导不顾自己的伤势,顶上了指挥的位置,一腔热血的战士们也前赴后继地冲上阵地,和对面的敌军开展了激烈的战斗。这是一场血泪横飞的拉锯战,南怀化的阵地一天之内多次易手。日军看到中国军队士气高昂,短时间内难以战胜,又开始申请调派援军进行增援,并与10月24日重新整合部队,发动新一轮进攻。

忻口战役原因(1天3将殉国1月10万兵殒)(12)

图|忻口战役

这次气急败坏的日本侵略者将毒瓦斯和燃烧弹投放到了我军的前线阵地上,使得我方营地刹那间成为了一片火海。趁着将士们躲避炮火,日军逐渐逼近。我方守军在烈火和毒气中咬牙坚持,利用开挖的战壕展开地下战,在日军阵地前侧挖掘坑道,和敌人对壕互轰。中日双方猛烈交火,我方的每日伤亡人数均以千记。

正面战场的国民党部队在和日军对阵厮杀,位于忻口侧翼的八路军部队也开展了一系列游击战,对整体战局进行配合。八路军领导分析了当前形势,做出了新的战略安排:想要分散正面战场上的日军力量,我军必须深入敌军后方,找到敌人的交通线和补给运输线,进行切断,这样日军的大部队才会迫于压力分出一部分兵力到后方进行维护。

忻口战役原因(1天3将殉国1月10万兵殒)(13)

图|八路军在敌后作战

命令下达,八路军的主力部队第115、第120师团马上动身,从两侧的灵丘、广灵、代县、雁门关一带深入敌军侧后方,突袭日军的后方大本营,破坏了他们的交通运输线,成功切断了日军的后勤补给,也使得他们的支援部队不能迅速赶来。

同时我军129师团趁着日军大部队被友军牵制在了正面战场上的好机会,于10月19日深夜以一个营的兵力袭击了日军的阳明堡飞机场,毁掉了敌方包括轰炸机、后勤运输机在内的20多架飞机,这是现代战争史上极少数用步枪和手榴弹、炸药包对飞机造成巨大损害的成功案例,大大削弱了日军的空中实力,也为正面战场上的友军减轻了不少压力。事后,国民党部队的总指挥卫立煌也对我军的行为大加称赞,表示:“八路军确实是抗日的好战友,是能够复兴民族的精锐部队。”

忻口战役原因(1天3将殉国1月10万兵殒)(14)

图|八路军夜袭阳明堡机场

形势恶化,无奈撤退

忻口战役中还有一处战略要地,就是史称万里长城第九关的娘子关。娘子关之所以重要,不仅是因为它位于山西省和河北省的交界之处,是把守山西的重要关口,更重要的也是娘子关就位于忻口地区的东边,如果日军拿下此地,就可以一路向西直达忻口。

但是阎锡山此前并没有对娘子关多加重视,导致娘子关的守军都是一些装备落后、兵力不足的地方部队,国民党和八路军得知情况后都立即派出了队伍前往娘子关进行增援。但日军同样也注意到了中国军队在娘子关的防线比较薄弱,因此也马上有了动作,只用了一天时间就急行军到了娘子关,对这里的守军展开了攻击,而此时我方的增援部队还没有完全到位。

忻口战役原因(1天3将殉国1月10万兵殒)(15)

图|娘子关

娘子关的守军战力不敌、节节败退之际,八路军的部队赶到附近,在日军的运粮通道上进行了伏击,血战七亘村,对日军造成了一定的打击。后续部队想要佯装撤军吸引敌人追击,进而对他们实行围歼,但可惜日军大部队到来,吸吸取了前车之鉴,直接对娘子关守军发动火力猛攻。中国军队兵力不足,难以抵挡,10月26日,娘子关沦陷,忻口地区的守军陷入腹背受敌之境。

10月底,忻口战役的局势发生全面恶化,一直在晋北正面战场进行作战的国民党军第14集团军因为长时间的拼杀,有生力量所剩无几。另外的晋东地区和太原也是岌岌可危,八路军这边命令傅作义退守太原,国民党方面卫立煌的部队也因为近一个月的损耗不得不进行休整,并且为补充兵力开始就地征兵。

忻口战役原因(1天3将殉国1月10万兵殒)(16)

图|抗日战争时期征兵现场

11月1日,血战了21天的中国守军还是撑不住了,国共两党的部队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都是以一小时牺牲一个团的速度在消减,而日军那边却还有援军在源源不断地进行支援。

11月2日,在忻口地区进行作战的中国守军都在日军的猛烈攻势下撤退到了太原。11月8日晚上,日军趁着夜色突袭太原,和驻扎在这里的部队开展了激烈的巷战。一番交火过后,傅作义率领的八路军部队只剩下不到2000人,为保存实力只能无奈从西山的密林中突围,太原失守。日军占领太原后,国民党部队也离开了山西,向西南方向撤退。至此,忻口战役正式结束,华北的抗日战场上也再没有开展过大规模的正面战争,转为了以八路军为代表的敌后抗日游击战。

结语

忻口战役原因(1天3将殉国1月10万兵殒)(17)

图|忻口抗战纪念馆

忻口战役历时将近一个月,虽然最终是以中国军队失利结束的,但这一战是国共两党携手合作,在在华北战场上创造的最新歼敌记录,也是国共两党合作得最成功的一次战役,拥有着巨大的战略意义。中国军队以五倍牺牲为代价,歼灭了2万多的日本侵略者,烧毁了他们大量的粮食和物资,狠狠浇灭了日军的嚣张气焰,破坏了日本侵华总指挥的河北平原会战计划,也为南撤的部队争取到了更多的宝贵时间。

勇战敌寇显英魄,宁死不屈华夏魂,战士们的鲜血没有白流,他们坚守阵地、不畏强敌的勇士精神激励了更多的华夏儿女继续奋战,也为中国的抗日战争书写了必将胜利的预言。让我们向当年保卫山河、挥洒热血的前线将士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