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8日讯 有一种薄,诞生于“山东手造”0.2毫米的极致,出自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蛋壳黑陶高柄杯它的器壁非常薄,口沿最薄处在0.2-0.5毫米之间“黑如漆、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这12个字点透了它的精髓所在,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德州黑陶发展史?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德州黑陶发展史(山东手造比鸡蛋皮都薄的德州黑陶)

德州黑陶发展史

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8日讯 有一种薄,诞生于“山东手造”。0.2毫米的极致,出自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蛋壳黑陶高柄杯。它的器壁非常薄,口沿最薄处在0.2-0.5毫米之间。“黑如漆、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这12个字点透了它的精髓所在。

眼前的这个蛋壳陶放大仿制了蛋壳黑陶杯,是中国黑陶城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德州梁子黑陶文化有限公司负责人梁丽霞告诉记者:“我们历时一年的时间,结合了8位大师倾力打造,做出了这个1.5米高的蛋壳陶,重量只有700克。”

这件可遇不可求的作品历经选材、滤泥、成型、修型、挑沙压光、软刻、烧制、硬刻等十多道工序,每一步都考验着匠人的技艺。其中最难的工序是拉胚,出自44岁的孙连伟之手。梁子黑陶成型大师、齐鲁首席技师孙连伟说 :“这个手一定要稳,这个手稍微跟那个抽筋儿似的,稍微一动,有可能导致这个瓶破,等于说白做。”

要想成型毫米级的作品,手的抖动程度要低于毫米级,肉眼看近乎静止。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历经46次手工拉胚成型,31次高温焙烧、渗碳还原,终于成品了一只1.5米的蛋壳陶。这个蛋壳陶被命名为天下第一蛋壳陶。如果说孙连伟用双手拉出薄度达毫米级的胚型是复活了蛋壳陶的型,那58岁的毛军把字、画刻到了蛋壳陶上,则是赋予了黑陶灵魂。毛军手中的这个蛋壳黑陶杯,高约40厘米,中间预留刻字的部分厚约0.2毫米,而一般鸡蛋壳的厚度在0.3毫米以上。

这就要求在刻的时候,非常小心。梁子黑陶首席艺术总监、齐鲁首席技师毛军说:“刻着刻着,就是说忘了这个手,因为咱这个手跟着使劲,手劲儿就大了,啪一下就给捏碎了。”

近年来,毛军和其他几位黑陶工艺大师把传统书法、绘画、篆刻及现代装饰艺术与黑陶有机融合,增强了观赏性、收藏性和艺术性,为黑陶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闪电新闻记者 宋小龙 刘宝

来源: 齐鲁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