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八蛋是一句常见的侮辱性的词,但其实这一词在古代时,原意并不是这样。王八开始源于一种龟的名称,后演变为忘八,忘八其实是指人的八项德行被忘记。“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统称为“八端”,这“八端”实际上是古代做人的准则。

忘八端是从哪里开始的(王八蛋其实是忘八端)(1)

关于“王八蛋”一词的渊源,《史记·龟策列传》载:“能得名龟者,财物归之,家必大富至千万。一曰北斗龟,二曰南辰龟,三曰五星龟,四曰八凤龟,五曰二十八宿龟,六曰日月龟,七曰九洲龟,八曰王龟。”在当时贬龟之风日甚的时候,有人将最后一种名龟“八王龟”简单地调换顺序,就成了“龟王八”或“王八龟”了。这可能是“王八”一词的最早来历了。

忘八端是从哪里开始的(王八蛋其实是忘八端)(2)

后来,人们开始将人的八项德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联系在一起,统称“八端”,即做人的道理、为人的根本。倘若“忘八”就可以说是“忘八端”即忘记了所有这些做人原则规范。因“王”与“忘”有些谐音,于是人们渐渐将“忘八”演化成“王八”了。“忘八”演化成“王八”其还有一种说法是源于北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中的“王建少时无赖,以屠牛盗驴贩私盗为事,里人谓之贼王八”。很显然,欧阳修笔下的“贼王八”的意思就已经带有侮辱性了。

忘八端是从哪里开始的(王八蛋其实是忘八端)(3)

从“忘八”演变为“王八”,其内涵意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忘八端其包含着做人的根本原则,其“义”是人间正道的向导,是道德灵魂,是道德精神境界和价值导向;“忠”是尽己报国的责任,是道德核心,是道德自觉意识和价值目标;“悌”是兄弟姊妹的友爱, 是道德情感,是道德情感基础和价值动源;“信”是立身兴业的基点,是道德品质,是道德人格要求和经济价值;“礼”是人际文明的规范,是道德品质,是道德外在表现和文明价值;“廉”是清白正气的根基,是道德良心,是道德外在表现和政治价值;“孝”是生生不息的爱心,是道德情感,是道德情感基础和价值动源;“耻”是人之为人的底线,是道德心理,是道德心理基础和价值选择。

时至今日,虽然王八蛋一词带有侮辱性,口语化现象严重,早已失去了原本的面貌,但是我们仍要学习原来古人所赋予的“忘八端”的内涵。时代不同,但古今做人的标准是相同的,不能“忘八端”而要时刻“记八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