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汉路上小馆众多,越接近建昌家属院,越是丰富。
有家陕西小馆人来人往,不大的店面里,凡是饭点进来,都是座无虚席的。
特意选了个零散时间,老板都还在忙活着准备工作。家属区附近散步的老人、上下班的打工人,都是忠实食客。
这个荷包蛋无意间觅到的宝藏馆子,以量大价廉的特点,牢牢抓住了长辈们的芳心。
#01
逃不脱的肉夹馍
▲肉夹馍
出炉的饼皮,酥得手轻轻一拿就掉渣,浸满汤汁的肉馅剁碎抹进饼去,夹出了陕西地道小吃。
那剁肉的小菜板,盛满了肥瘦相间的卤肉,却永远喂不饱纷至沓来的客人。
小烤炉里烘出的油酥千层馍,丝丝金黄,入口后馍渣直掉。
掉的渣到处捡,就出现了“捉襟见肘”式的疲于应付。
一口下去,酥脆感和肉汁在嘴里炸开。
▲凉皮
晶莹的凉皮加上面筋、豆芽、黄瓜丝,晶莹细腻,坚韧中透着一丝Q弹,拌上灵魂小料,尤其是蒜泥与醋汁。
面筋吸饱了汤汁,每口都是调料的香味。
“皮”的形状决定了吞咽的姿态,举筷的瞬间是吮吸撕咬还是囫囵大吞,都能感受到吃凉皮的酣畅淋漓。
香辣的红油加上入口顺滑的皮,吃起来清爽、软糯,咀嚼声和吞食声不绝于耳才是吃凉皮的畅快姿态。
#02
陕西人的面食
陕西离不开面食,八百里秦川外,勤劳扎实的陕西人民和鬼斧神工的自然风貌,共同铸就了陕西丰富多彩的主食生态。
在小麦生长的乐园,面食是这里的主旋律,磨成粉后的小麦有了千变万化,大碗端平,大口吃面,是陕西人的自在。
在何师傅的小店,面就有几种吃法,除了最富盛名的油泼面,还有臊子面,一进小店,就是唐大姐忙活着准备各式面条。
拉条子则是另一种面,被安置在铁盒里,等待食客点名品尝。
▲油泼面
油泼面是店里回头客最多的吃食,烧热滚烫的油一浇,那爽劲,令人意志力崩塌。
何师傅拿出发好的面剂子,精准握出三根,一根根地用小擀面杖推开,推成薄厚均匀的面皮,下到热水滚开的锅里。
锅里面飘着青菜叶,菜叶被烫得翠绿,被何师傅漏勺一把捞起,就到了赋予灵魂的重要时刻。
灵魂小料一勺勺加上,最重要的就是香到出神的灵魂辣椒面,再浇上滚烫热油,“吱啦一声”,这个中午或晚上就值了。
油泼的臊子被放在小保温煲里煲着,咸香油多,油泼辣子生香,再就柄蒜,就太地道了。
这碗油泼辣子,红彤彤、油亮亮,不十分辣,只香,大块厚实有嚼劲的臊子伴面着滑入喉咙,碳水给予的满足感,肚子一下午都不叫饿。
#03
看得见的人气
三张小桌,赶上饭点永远落不下脚,就要坐上张便携桌,谁没在这张桌上吃过,就算不了它家的忠实粉丝。
想当初,荷包蛋第一次来这家吃,就着夜色和小店的灯光,在路边吃了个囫囵,香得还要点一份肉夹馍打包带走,微波炉里一转,不失原味。
上午十点就在店里装袋的凉皮,说明了凉皮居高不下的人气。
据老板介绍,曾在学校食堂干过几年,在陕西的工作下岗后,烹饪学校学了3个月就上岗了,且得到了广大食客们的认可,不能不说是天赋异禀。
来自二汽的、河对岸的食客不少尝过他家后念念不忘,还要央老板在他们附近开上一家,老板常常以照顾身边母亲为由,婉拒他们。
而专门找过来想要学手艺的人们,缘何习得“三个月”里的融会贯通呢,那是土生土长的陕西人对面食的深切依恋下幻化的结果。
#04
浓浓人情味
来小店吃饭,让人沉醉的莫过于浓浓的人情味。
食客们最多的还是提着自己的心心念念,回家解决。
“老样子”是彼此秘而不宣的暗号,扫码、提碗、一气呵成。
小店的鸡蛋饼更是唤醒了许多食客对童年的记忆,一张鸡蛋饼面浆和葱花,打上个鸡蛋,质朴的像是家里味道。
▲何师傅的老乡为自己85岁母亲专门预订的爱心菜单
在小店里有张专属小菜单还有着自己背后的特殊故事,记载着小店不可取代的人情味。
陕西老乡在何师傅这里给母亲订每日天的吃食,专门避开店内用餐高峰期。下午一点的时候何师傅充当外卖员爬上高楼,老奶奶就能吃上一顿家乡风味。
正是由于老乡间的信任,为了老人对陕西味道的眷恋,小店多日里的风雨无阻,圆满了一个牵挂母亲的儿子孝心。
一抹香辣红艳,浇上油后香气四溢,油泼面才被真正点睛。
那滋味,漫溢了黄土高原,飞跃秦岭山川,来到荆楚大地。
陕西味道
地址 |樊城区长汉路89-8号门面(王寨工商所斜对面)
营业时间 丨10:30-20:30
/
「肉夹馍,肉实一点
心眼呀,也实一点」
•END•
出品:湖北鲸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编辑:荷包蛋 摄影:荷包蛋
本文由襄阳食记原创发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