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 忆 母 亲-- 写在百期,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悼念死去母亲?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悼念死去母亲(悼忆母亲)

悼念死去母亲

悼 忆 母 亲

-- 写在百期

文/十八子(四川)

今天烧完百期(农历六月初七),也就意味着母亲离开我们已经整整100天了!

2019年父亲去世后,我们就要求母亲回城里跟我们一起住方便照顾,但母亲说舍不得她的猪鸡和老屋。其实我们感觉她坚持一个人在老家也许就是希望离父亲近点吧。

母亲在我们的时刻担心中还是出事了。22年春节前夕,母亲老家墙边拾柴不慎摔倒。120急救车送县人民医院检查很快诊断为病理性骨折和肺癌晚期。医生说可能只有三个月在世时间。如果做手术有下不来手术台的风险,具体如何做,让我们兄弟俩自己决定。

诊断结果出来后我们都很惊讶,肺癌晚期?2018年时母亲就摔倒过,也是这家医院检查的,就没说肺部有什么问题啊?医生解释说就中国目前的医疗水平所有的癌症基本上都是晚期才会被发现!

我们不放心又托人找市中心医院专家看了片子也得到确诊。事关重大我们还是不敢贸然决定,遂和舅舅嬢嬢(母亲兄弟姊妹)分别电话商量,大家认为既然手术有风险那还不如不做,建议还是少折腾,直接送回老家静养安享最后时光算了。

因为抱憾父亲去世前未能陪侍,所以确诊母亲病情后我义无反顾地推掉所有工作和挽留,毅然决然地辞职。离开了云南,离开了从事18年的畜牧行业回到四川。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作为子女在这种时候也只能是多陪陪而已。虽说是陪侍,其实就是每天早上热下牛奶或熬个蛋汤,陪着聊聊天说说话。母亲时常神志模糊,说话也不过是东拉西扯有一句没一搭的,但从笑容里看得出她是高兴的。其他时间都是两个姑娘照顾,帮着翻身擦背,中午晚饭啥的。

长时间看着母亲病恹恹的样子很心疼很煎熬,更多的是对生老病死的无奈。不由不时回想起一些关于母亲的生活过往。

母亲一生节俭勤劳持家,尽心尽力照顾家人生活。在那个物质极其匮乏、生活十分困难的年代,我们家一直都是超支大户。尤其是冬春交替之际,家里往往会因为缺粮断顿影响到我们的生活。纯粹靠两个劳动力挣工分,养活我们一家四口依然困难重重。但母亲却能通过把屋前院后闲置土地利用起来,栽种上蔬菜瓜果,补充粮食的不足。细心地照顾着我们兄弟俩和父亲,把一家人的生活操持得井井有条。

后来我去了云南打工,母亲也甚是挂念。因为我远在千里之外的云南,所以母亲很是稀罕我在家的日子。逢年过节组织家人擀面皮、剁肉馅、包饺子、搓汤圆的热闹场面一幕幕浮现眼前...不管做啥事都老大老大地喊,我知道那不是要喊我做什么事,而是希望能多陪陪她。从她欢快地喊声中我能感觉到母亲的快乐和幸福。

脑海里不时冒出每次离家母亲站在路边翘首期盼儿子早日归来,嘘寒问暖接换行李、帮忙清洁换洗衣物的场面.....

农历壬寅年二月二十七日晚七点三十三分,母亲无声无语没有任何遗憾地离去了,走时略带笑意,终年七十五岁。

在忙完丧事送走母亲后,我突然感觉生活中少了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原来是那句“妈在家在,妈不在了家也就不在了”突然出现在了我脑海。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母亲的去世,让我时常感叹人生苦短世事无常,生命的脆弱。但也同时告诫自己谨记和传承母亲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的教诲。

谨以此文献给已去天堂的母亲,愿母亲在另一个世界中幸福快乐,一切安好!

(注:老家农村习俗是亲人去世后每七天要去坟上礼拜、上香、烧纸直至七七四十九天,是为毕七。以后就是百期、周年祭)。

作者简介:

十八子,男,汉族,70后,本名李兴钧,四川绵阳人。喜欢旅行与摄影,爱好读书和写作。系绵阳市微型文学学会、四川省散文诗学会、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中国风景摄影网特邀摄影记者,青年作家网签约作家。有散文、诗歌、小小说散见于《神州文学》《精短小说》《青年文学家》《西部散文选刊》青年作家网、郑州广电报、楚天声屏报等报刊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