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交汇点讯 “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2月3日,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之首的“立春”。 二十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位时为立春,这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

今日立春冬去春来(今日立春腊月里)(1)

《史记·天官书》将立春称为“王者岁首”:“正月旦,王者岁首,立春日,四时之始也”。春季为四时之首,立春既是春季之始,又是一岁之始。 作为“四立”之一,立春标示着四季轮换,反映了物候、气候等多方面变化规律,涵盖光照、降水、气温等各方面。立春正是阳气初生之时,万物随阳气上升而萌芽生长。这时节的自然界,阳和起蛰、品物皆春。

今日立春冬去春来(今日立春腊月里)(2)

立春时节,东亚南支西风急流已开始减弱,但北支西风急流强度和位置基本没有变化,蒙古冷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仍然比较强大,不过在强冷空气影响的间隙期,偏南风频数增加,会伴有明显的气温回升过程。 过了立春,在我国的北回归线及其以南一带,大约在广西桂林到江西赣州一线,已可明显感觉到早春的气息。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理条件复杂,各地气候相差悬殊,“立春”的具体节律并不适用于全国各地,此时节93%的陆地面积都还是冬季,在黑龙江,甚至要到谷雨或立夏时才能进入春天。

今日立春冬去春来(今日立春腊月里)(3)

廿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在我国传统农耕社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而作为节气之首,立春对于传统农耕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重大的拜神祭祖、纳福祈年、驱邪攘灾、除旧布新、迎春等庆典,均安排在立春日及其前后时段举行,这一系列的节庆活动不仅构成了后世岁首节庆的框架,而且它的民俗功能也一直遗存至今。 在2000多年前的汉代,就已经出现了有关立春的一系列民俗活动。在这一天,人们要在郊野组织迎接春天之神的仪式,后来还流行迎接青衣青帽打扮的“春神”。

今日立春冬去春来(今日立春腊月里)(4)

立春,朝廷会举办春社大典,组织官员宴饮并且还要给大臣赏赐。在民间,则以宗族和乡邻为单位,组织大规模的集体祭神活动,大家聚在一起分享春社的酒肉贡品,热闹非常。晚唐诗人王驾曾经专门做诗,描述当时乡里春社饮宴的胜景:“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宋代以降,皇家十分重视立春“打春牛”活动,以祈求人勤物丰。另外,民间还有迎春、探春、咬春等各种活动。杜甫在《立春》诗中写到:“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春盘是立春饮食风俗之一,取生菜瓜果饼糖放盘中,馈送亲友或自食以迎春。

今日立春冬去春来(今日立春腊月里)(5)

很多人都注意到,今年立春有些特别,是在牛年春节之前的腊月二十二,这样一来,农历牛年就没有立春的节气,因此牛年被称作无春年。 过去,有“无春年”不吉利的说法,其实,这只是农历历法安排的结果。为了适应寒暑变化,古人在农历中每逢19个年头会加入7个闰月,那么,19个年头里就有7年没有立春,7年双立春,5年单立春。所以,抛开历法,大自然中,不会有哪一年春天不如期而至,就像宋朝邓深《腊月立春》诗中描绘的早春:“柳条弄色舞轻风,不与寻常岁暮同。寒气望尘先斂退,阳和和轫已交通。”

今日立春冬去春来(今日立春腊月里)(6)

顺应春天阳气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此时节健康养生需注意保护阳气,可从饮食、起居、心理和运动等方面进行养生。 俗语说“百草回芽,百病引发”,万物萌动的春天,也易滋生细菌,应特别注意讲卫生,防虫害,多开窗通风,防止疾病发生。春季的气候特点是以风气为主令,风寒邪气易致病,所以还需注意防风保暖。

春季,人体新陈代谢也开始趋于旺盛,饮食宜选用辛、甘、微温之品。春季饮食养生应避免吃油腻生冷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和新鲜蔬菜。春天是肝旺之时,应多吃一些味甘性平,且富含蛋白质、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今日立春冬去春来(今日立春腊月里)(7)

交汇点记者 吴红梅

图源:视觉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