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神和choco 谁更强(你们期待已久的Chord)(1)

写在前面

本测评将引入作为国内一线随身发烧品牌和“国砖”一词开创者的HiFiman的旗舰产品——901S(配官方平衡耳放卡)作为重要的参考和对比对象,从而进行残酷而认真的五方大乱战。作为独立玩家,我不受任何厂商品牌的影响和制约,与国内国外发烧品牌没有任何利益来往,甚至不混烧友群,所以大家将会看到相对客观的器材评论。但届时是否能够得到所有人的赞同?我相信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只能秉持求同存异的心理去尽力完成这份作业。

那么在开始之前,先介绍一下测评中会出现的前端器材:Chord Hugo、Mojo、901S、GO V2 以及V2 无限版(V2 普通版为同事所订,无限版是俺的)、潘多拉解码耳放一体机、苹果5s、6sp、touch5、Korg MR-1、雅典娜界面(及雅典娜SE界面,同事所有)、Artemis全平衡台式耳放、灵音MG2便携耳放、双木三林M8 VA2 官方线电组合、天籁EMS胆放、小不点CDP III台式CD转盘等。后期为了测试的全面性,有可能还会引入更多的前端作为参考(钱包君听闻此言吓得面如灰土。。。)

后端耳机包括:IE8、EXK、W4r、RE400、ES100、平衡HD600、平衡T1、平衡K701、单端K701、平衡Z7(单端升级线Z7)、平衡HE400i、K240s(及240系列早期牛叉版本,如M和橄榄枝版)、飞利浦9500等。

g神和choco 谁更强(你们期待已久的Chord)(2)

g神和choco 谁更强(你们期待已久的Chord)(3)

g神和choco 谁更强(你们期待已久的Chord)(4)

g神和choco 谁更强(你们期待已久的Chord)(5)

g神和choco 谁更强(你们期待已久的Chord)(6)

首先,Hugo vs Mojo,同室操戈Round One

歌曲:<你的眼睛> 许茹芸&熊天平 DSD格式

前端均为飞行模式的水果机,播放软件为onkyo hf player,通过DoP模式输出DSD进行解码,Hugo&Mojo均为白灯。通过同时按下两组设备播放键的方式来回对比试听,得到最直观的结果。耳机为K701

Hugo整体更宽松,控制力更好,熊天平和许茹芸的嗓音更为透明,口型清晰,唇齿音恰到好处,相对圆润。人声与伴奏有明确的主体与衬托的关系,但并不脱节,整体性好。空间感营造良好,信息量惊人。人声有一定距离感,但不远不空,扎实有质感。

Mojo更“肉感”一些,体现在低频的饱满度更好,烘托出不错的氛围感,低音Bass更具存在感,但对比Hugo下潜深度有所不及。Hugo的鼓点有较明显的下方延伸感,Mojo量足但延伸感略不足。唇齿音控制不如Hugo,推701略刺耳,人声结像更近,拉开了主唱与伴奏的距离,整体感有所不及,但密度方面没有明显差距。整体声场规模有所收缩,不过在此类流行人声的回放中并无一耳朵的劣势。两者揭示力接近,从Hugo换到Mojo未出现声音细节丢失的情况,只是Mojo整体透明度有一点下降,显得不是那么清澈抓耳(相对Hugo来说)。但其在中频上微温的音染仿佛为整首歌披上了一层细腻的丝绸,整体流畅自然,颇为动听。这一点上Mojo会更讨喜。推力方面两者的差距其实比较明显了,在响度一致的情况下Hugo带来了更宽广的声场和动态,整体大气,有起有落;Mojo也很不错,如此小巧的体积之下迸发出的能量感也让人感到颇为惊讶,在小型随身前端范畴内能将701推到还不错的水准。但对比Hugo显得动态不足,不够舒展,高低两端延伸相对有所收缩,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纵向和高度。

g神和choco 谁更强(你们期待已久的Chord)(7)

g神和choco 谁更强(你们期待已久的Chord)(8)

歌曲:Anne Akiko Meyers演奏的〈四季〉第六曲 Summer III. Presto 格式为2496的Flac

依旧先说Hugo。Hugo直推的K701在演绎此曲时体现出更为从容宽松的状态。纵横向包括上下范围,虚拟构建出了一个颇具规模的舞台空间。前后的一排二排小提琴,左右的小提琴与中提琴,其空间位置与层次关系能够较为清晰的呈现出来,且可以通过脑放勾勒出一定的画面感——小提琴家们彼此的座位相距约半米有余,相对宽松。这首曲子本身的动态范围不大,但瞬态比较考验器材。Hugo搭配701相对来说还是从容淡定的,未出现拖音和混乱的现象,同时泛音又比较丰富,具有不错的延伸感,也听得出提琴乐器本身的腔体共鸣声,且互不干扰。可以说这套组合不失不过,透明度较高,能够不错的还原出演奏现场的面貌。缺点?提琴的华丽感略不足。

换上Mojo,和上一轮同样的问题,声场规模弱了。刚才说过,Hugo的表现可以通过脑放去构建一个画面感,演奏家们仿佛置身于一个音乐厅舞台,彼此位置相对宽松;而Mojo的表现则带我进入了录音棚,来到一个空间相对有限的区域内,演奏家们挨个儿坐着,拉弦动作似乎不能过于舒展不然会影响他人的演奏。这是相对来说切换到Mojo之后最直观最明显的一个变化。另一个变化则是泛音的减少,这又恰如录音室四壁的吸音材料和结构将一些悦耳的泛音给吸收掉了。以上两个变化似乎预示着Mojo在小提琴协奏曲回放方面的不尽如人意,但话还没有说完——音色,这是第三个变化。Mojo在此曲的回放上,其对小提琴音色的演绎在我听来要比Hugo华丽、鲜明、灵动,同时对细微细节的处理更sharp一些,更能让我体察到它们的存在。整体密度相对Hugo来说虽薄了一点,但听感更为悦耳,小巧精美的感觉。对我而言这轮对比很有意思,因为除却硬素质以外涉及到了音色的风格差异,而器材的音色风格更多的被称之为“调音”。我们对器材的调音有着不同的喜好,很难建立起一个评判的标准。单就所谓的音色准确性而言,Hugo胜(媳妇儿从事声乐艺术工作,各种排练和演出我会经常去现场蹭听,自我感觉耳朵还算准),而Mojo显然可以通过其明快且较为华丽的中高音区音色去吸引更多的注意力。但这个前提条件为小编制,整体动态范围不能太广,反之,Hugo的优势会较明显。

很多老烧听提琴能“听出”松香味,但我通过手头这俩前端无论怎么脑补都没能做到这一点,看来要么器材还不到档次要么是我修为不够吧。

HM901S vs MojoRound Two

g神和choco 谁更强(你们期待已久的Chord)(9)

首先,我们来看看901S对比MOJO。

测试曲目:Adele-Can't let go 来自她的2015新专辑〈25〉 44.1的Flac格式

Mojo单端 vs 901s官方平衡卡的平衡口 (高增益模式)

耳机为换了双3.5插头平衡线的Z7。

手上这条Z7煲了接近1000小时,同时把耳罩换成了Hifiman的黑色天鹅绒圆形耳罩,现在的声音和刚开声时相比说它脱胎换骨也不为过。素质和听感都非常不错。

Z7的双3.5平衡线首先连接了双3.5母座转四芯卡农公头转接线,然后再次连接四芯卡农母座转3.5mm四级平衡插头转接线,转换之后用在901s的平衡口上就没有问题了。而mojo的3.5单端耳机孔对四级3.5头支持度不高,只有一个声道出声,所以mojo上也插着一截四芯卡农母座转3.5单端转接线。这是对比的基本状态。

不难看出Z7在901s上处于平衡状态,而插在Mojo上就成了单端状态,看似是个不对等的pk状态,实际结果呢?让我们慢慢开始

首先这首测试曲目是一首凸显唱功的慢歌,背景只有一架钢琴作为伴奏,后半段副歌有伴唱的和声。此轮主要为人声表现对比,依旧是直推模式。

901s平衡口下的平衡Z7拥有更辽远的空间感,可以明确交代出钢琴和歌者的位置关系(钢琴左,歌者右)阿黛尔和钢琴之间有着较为舒适的距离。阿黛尔厚实且带有颗粒感的嗓音在这套组合下较为圆润,有被打磨的痕迹,颗粒感减弱。整体音色柔和细腻,控制力很好,且带有Hifiman一贯的风格(差不多是在350hz-700hz左右这个频段中有染色,增加了包围感)。钢琴的回放相对准确,只是其中几个中高音的亮度和穿透力有所不足(书房里就放着一台,随便弹几个音对比一下就知道了)。

换Mojo单端

有没有明显差距?答案是没有明显差距。由于两个前端同时播放同一曲,甚至歌曲进度都是一致的,所以快速切换前端时如果其中某套有着素质上的差距,一耳朵是能够明显分辨出来的。

我知道这个答案是不会被接受的,或者说很难被接受。但如果你有和我一样的设备,在一个安静的房间里耐心的、长时间的切换它们俩进行比较,你会发现答案就是这样。然而没有明显差距不代表没有差距,但在这一轮对比中,我更愿意将差距一词换为“区别”。

Mojo在这一轮的表现,依旧是提供了一个面积不大的小舞台的感觉,但它的背景更黑,仿佛一束追光打在阿黛尔和钢琴演奏者的身上,而舞台其它背景是全黑的,很纯粹的一个SOLO的感觉。人声的密度更大更凝聚,结像更清晰,对钢琴的回放也更为明亮干脆,但共鸣和泛音有所减少。而901s的平衡口带来了更为宽松和舒展的演绎方式,且提供了更空旷的一个舞台空间,但阿黛尔的嗓音薄了一点,我想这是由解码部分提供的信息量的大小来决定的。

所以有个观点值得注意一下,可能很多刚开始接触发烧器材的人听到一个中低频很“厚实”声音会觉得这个声音是高密度的声音,因为它听起来厚暖有分量感。其实所谓的声音“密度”是大量的声音“信息”构成的,和调音上偏厚暖风格或者清甜风格关系不大。小清新的调音也可以做到高密度,扎实有力;而暖味的调音也很可能偏薄。

话说回来,两者都拥有高明的调音,相对来说mojo更鲜明漂亮,901s平衡口则松弛舒展。推力自然是901s平衡口强大,可以把平衡Z7推得更舒展,更具延伸感。但毕竟Mojo只有一个3.5单端口。

这一轮对比暂时到此,谢谢观看。下一轮,Hugo单端直推 vs 901s平衡口直推

g神和choco 谁更强(你们期待已久的Chord)(10)

Hugo单端 vs 901s平衡卡3.5平衡口Round Three

耳机:原线改四芯卡农平衡HD600 / 7N单晶铜镀银线IE8

曲目:剧院魅影<Prima Donna>(歌剧女主角) DFF格式,平衡HD600通过四芯卡农母座转3.5mm TRRS平衡插头转接线,搭配901s组成平衡系统;而Hugo端只能通过转接线变成单端状态。又是一轮不对等的PK?下面开始展开。

这次先来说说901s平衡卡之下的平衡HD600的表现。

首先测试曲目是一首经典的大场面的音乐剧作品,人声solo、大合唱、铜管乐队交相辉映,此起彼伏,可以说是几轮PK以来最考验器材的一首作品。

g神和choco 谁更强(你们期待已久的Chord)(11)

901s平衡卡之下的平衡HD600有着不俗的厅堂感和老烧口中hd600专属的“光泽度”,可以说是在产的便携前端范畴内能够将HD600基本素质架构推得相当出色的一款(PK台放就算了),或者说已经是随身端金字塔尖的表现了(之一)。

整个唱段有起有落,各声部之间没有混乱的现象,而且整体性很不错(这是我评价器材最看重的一点)。三频较为饱满顺畅,无衔接脱节的现象。女主角的嗓音圆润肉感,未被复杂的其他声部所淹没(声音元素真心太多了,但曲目本身的编排就是大师级、世界级,你可以听清每一个小细节,不管是管乐、弦乐以及合唱的不同声部都处在此起彼伏的状态,极为精彩,却又融合与一个辉煌的大整体之中。所以经典就是经典,无需过多的话语去评述~)

整个乐章的纵向声场表现令人印象深刻,能够大体模拟出一个球形剧院的声场空间。而且最让我刮目相看的地方在于,米饭同志通过多年的“听音观”教育终于让很多随身烧友明白了一个事实——真正的现场演出,其整体音色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之下绝对不会是冷艳、清透、线条感咄咄逼人的那种表现,而是悠扬润泽、明亮但有一点内敛感(因为衰减)。而901s在整体音色上比较成功的做到了这一点,悠扬润泽,松弛但不失张力。

Hugo单端推HD600

整体音色的“明度”有所提高;同时,Hugo以更丰富的信息量作为支撑基础,在润泽度没有下降的情况下音色更加的鲜活和通透。Hugo单端驱动的HD600相比901s平衡驱动的HD600在纵横向声场规模上均有小幅度的提升,更为舒展。而人声则表现出了更为凝聚的结像和更为通透的音色,尤其是女主角最后的高音穿透力还是要比901s更出色一些。

对比901s,即使Hugo的耳放部分被不少高端玩家所鄙视(推大耳还是吃力),但其凭借解码端的出色表现,这一轮不仅没有落后于平衡模式下的901s,反而小幅度领先,可见其作为所谓的“随身天花板”的整体实力并非吹嘘和炒作。

这一轮对比到此结束。

g神和choco 谁更强(你们期待已久的Chord)(12)

这次更新一下以mojo为代表的新一代随身耳放解码一体机在不同介质(同轴和光纤)状态下的声音区别

首先,澄清一下关于mojo推力的情况,据隔壁阿福实测,mojo的推力为:448毫瓦/32欧(THN N<1%)。这是什么概念?mojo的单端推力可以接近或达到国砖的平衡口推力

g神和choco 谁更强(你们期待已久的Chord)(13)

比如901s平衡口据说是500毫瓦/32欧,凯音N5平衡口是480。而广大日砖韩砖,基本上都难以超过100毫瓦,很多人喜欢的pha3单端推力也是没有mojo大的,D50/D100这种传说中推力很大的录音砖,基本上就是50毫瓦的状态……还说mojo推力不行?还说它只能推塞子?

好了,聊完无趣的参数我们来看看实际听感。

本次器材包括D100,X3K,mojo,飞利浦9500耳机。

测试曲目为安德鲁波切利的Because we believe.

测试方式为D100和X3k同时播放此曲,D100用光纤(Hugo官配光纤线)接入mojo进行解码,X3k用定做的佳耐美75欧同轴线连接mojo,在播放过程中快速切换两台前端,对比音色的不同。

总体来说,两个前端使用不同的数字输出介质接入到mojo之后,在音色上确实存在区别。同轴的听感更好,体现在中低频的饱满与扎实、人声的厚度适中,血肉感更明显。光纤输出乍一听似乎有层次感更好的假象,但两者做比较便可察觉到光纤输出后的解码质量是不太好的,整体显得清瘦、薄,尤其是下盘比较“虚”,不实。在弦乐一类的曲目中,光纤输出到mojo解码听感还算不错,但管乐就不行了,乐器本身金属质地通过音色所表达出来的质感还是同轴解码更准确。

g神和choco 谁更强(你们期待已久的Chord)(14)

所以在日常中,如果你有mojo,而正愁如何选择一款随身数字播放器当做转盘,我建议还是选择带有同轴输出的前端更好。

此轮对比到此结束。(未完待续!)

醒目福利

前88位在公众号后台回复“mojo”(全小写),将自动回复一个秘密福利,手快有,手慢无!

用心·分享·聆听·态度

Earphones & Chatting

耳机与杂谈

不止谈耳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