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洗历史,樱桃小果上桌:

归汉的文姬,留下的思绪

作者:伊君

文姬归汉已成为了典故,典故中一个弱女子的劫难,因了当权者的干涉,似乎出现了好转。

回到了家乡,也见到了亲人。

在以后的生活中,似乎也归为了平静。

女性就是女性,即便是才女,即便是蔡文姬,在当时,也依然要出嫁,要归为家庭。

有了家,似乎就是女性的幸福。

不管是不是真正的幸福,但是总比飘零在大漠,飘零在异国他乡要好。

虽然在他乡也留下过足迹,但是足迹毕竟是足迹,身心还是有了落定,需要落定。

蔡文姬虽然在大草原留下了后人,但是在归汉之后,似乎家乡里的人们也都希望她忘掉那段不幸的记忆。可以从新开始。

她也真正做到了再次嫁人。

可是记忆永远是记忆,是一个人的曾经,或者就是那段历史的特定性,生活在那个时段的一些女性的经历。

至少是蔡文姬的人生的一部分。

人的一生似乎也真的无法重复,或者也无法剪辑和涂改。

蔡文姬曾经生活过大草原,即便是一个才女,在战乱中被别人掠去也只能去作为别人的战利品。

在塞外给别人生子,对着南飞的大雁眺望自己曾经的家乡。

这是一个凄凉的场景,其实也属于历史中的真实。

当时的胡人曾经骚扰过中原,而深处中原的女性就是遭到了劫难。

蔡文姬是其一,其一也属于当时的人的真实经历。

大草原上的铁骑在中原掠夺的也并不止蔡文姬一个女性,似乎也只有蔡文姬实现了归汉。

归汉的路途自然也属于漫漫。

掠来的时候是一人,接走的时候已经是身为了母亲。

母子情自然也属于血脉的联系。

政治家不管,历史也可以忽视,但是似乎就当事人忽视不了。

儿子有自己真正的母亲,蔡文姬确实也有着自己的血脉在大草原。

历史造成了劫难,人也只能在劫难中书写历史,或者是忍受伤痛。

南飞的大雁年年都能够来来去去,而地面上的人就是回不了自己的家乡。

这是当时蔡文姬所面对的真实情况。

家乡离自己似乎遥远。在大草原生子、生活,但是总归不是自愿,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自己是汉人,自己希望有属于自己的生活。

曹操也算是文人,在历史上似乎也确实做了这么一件惜文爱才的事情。

文姬归汉的功绩归为曹操。而曹操在民间却被人称之为枭雄。

身为丞相的曹操都能够挟天子令诸侯,却对一个被别人掠去的女性做到了尽其力,施其礼?

这确实让人感觉到不解。

而曹操心里却非常的清楚。

枭雄做事也依然做到了有分有寸。至少面对蔡文姬是如此。

蔡文姬有才,但是她的出身却被很多人遗忘,而曹丞相并没有忘,不然他也不可能做到“挟天子令诸侯”,更不可能吟出“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诗句来。

他也有大志向,也有自己的追求。

他在寻找,寻找自己最大的依靠。

自己最大的依靠已不仅仅是东汉的小皇帝了,在当时,比小皇帝更强的力量还有之。

他知道蔡邕,而蔡邕恰恰就是蔡文姬的父亲。

周天子封侯拜相一国为姓之后,周文王的第五子姬叔度的后人正是以蔡为姓,封地正是蔡文姬的出生地附近。

这不是巧合,却是真实。

周王朝没有了,但是周文化还在,人也在。

三国时期离周并不远,而传说中的东吴都都周瑜还正在南方准备和曹操较量。

那是一批人,更是一种难求的力量。

曹操“挟天子令诸侯”自然不算什么光明正大,但是曹操本人也希望能留下点好名声,收拢点民心。

以历史上的脉络推算,周瑜正是周王室的后人,和蔡文姬的血缘关系也并不是很远。

曹操得不到周瑜,但是他身边却有个蔡邕,还有蔡文姬的事例。

蔡文姬当时也确实需要这样当权者的帮助。

曹操费尽心机接回蔡文姬,似乎蔡文姬也并没有表现出非常的感激。在她后来的丈夫出事之后,她依然敢披头散发地去见曹丞相,似乎曹操也不再是人们印象中的枭雄了。

曹操表现的也确实大量,像个老大哥的样子。

在蔡文姬的面前,他做到了有礼有节。

惜才,或者还真就是爱才。

其实曹操更爱的还是权,是想称王,而又没到时候。

他的儿子倒是完成了称帝,但是很快就被别人所更换。

历史就是如此。

秦赢政逼走了周赧王,秦子婴被项羽所杀,曹操做到了“挟天子令诸侯”,但是曹丕当政的时间也依然有限。

三国时期的英雄演绎出了各自的风流,而历史上的述说也依然是述说,在述说。

不管争斗如何,也不管谁胜谁负,历史上枭雄一般的曹操对蔡文姬还就是做到了以礼相待,给世人留下了一曲绝唱。

文姬归汉响沏千古,而在千古中总能留下曹操的身影。

曹操文人的一面,温和的一面,还是伴随着蔡文姬的故事,给人留下了不解的印象。

虽然不解,还是能够接受。

曹操似乎还就是曹操,做得了枭雄,也依然是文人,文人也留下了自己的名句。

小鸟围绕着大树纷飞是想寻找可以依靠的树枝,自己做点善事可能是出于本心,或者也在寻找枝头,收一收民心。

民心所向自然也决定着自己权力的巩固。

文姬归汉在当时确实是引起了轰动,枭雄一般的曹操费了那么大周折接回了一个女子,而且还对那位女子以礼相待,似乎也确实做到了一直的关照。

不管收到的民意如何,就这件事情,这段传说,曹操的形象还是比较激进的。

他做到了自己形象的另一面的树立。在事件中虽然只是个背影,但是这个背影的力量和能量却不可小窥。

故事在流传,而他的身影也总是在呈现。

三国演义中不管诸葛亮和周瑜如何地草船借箭,如何地火烧赤壁,最后儿子能够称帝的似乎也只有曹操。

曹丞相还就是曹丞相,挟天子令诸侯的是他,接蔡文姬归汉的也只有他。

他能够对蔡文姬以礼相待,至少在挟天子一令诸侯的时候也还是有些分寸。

看见飞鸟绕树,他也明白自己的处境。

何枝可依?如何能得到民心,得到支持?

蔡文姬似乎也明白曹操的心思,作为一个文人,一个女性,她不仅没对曹操接回自己表露出太多的感激,而且在后来丈夫出了事之后,她还披头散发地直接去见曹操,直接提出自己的要求,而且曹操还真的就答应了。

不是一般人,自然在历史上也都能留下不是一般的东西。

丞相给予的关照,自己完全接受,似乎也理所当然地都接受了。

曹操知道她是谁,她自然也明白曹操的身份。

接受的合理,给予的自然也合情。

“绕树三匝 ,何枝可依?”,“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就是答案。

杜康酒好喝,但是在面对蔡文姬的时候,枭雄也并没有喝醉。

文姬归汉用了几年(清水洗历史归汉的文姬)(1)

文姬归汉用了几年(清水洗历史归汉的文姬)(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