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荀子·荣辱》里写道:“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

有自知之明的人,不会抱怨别人,把握命运的人,不会责怪老天。反过来说,抱怨的人,心穷命苦,浑然不知。

一个家庭是由很多个体组成的,都希望兴旺发达,但是总有一些时候,大家越努力越糟糕,适得其反。

有句话说得好:“如果方向错了,停下来就是前进。”

当衰败的征兆越来越明显的时候,就应该反复思考,学会反其道而行之。

要懂得,下坡的时候,你倒着走,就是上坡。

一个家庭的衰败的根本原因(当一个家庭走向衰败的时候)(1)

02

家有败子,不要给钱,要“扶志”。

有道是,上梁不正下梁歪。

如果你的家庭里,有败家子,不要一直抱怨,因为败家的事情,你也有份。

比方说,十多岁的孩子,很喜欢看手机,只要有了手机,就不会想任何事情了。这样的习惯,其实是你培养的。认真想一想,孩子两三岁的时候,只要一哭闹,你就把手机甩给他,用来“哄一哄”。久而久之,就有了手机瘾。

同理,儿女喜欢乱花钱、小错不断、缺德等,都是父母培养的习惯,还是兄弟姐妹互相感染的结局。

对于败家子,你就要狠下决定,不要再给钱了。要想办法,把志气扶起来。正所谓,棍棒底下出孝子。

《酉阳杂俎》里说:“人不读书,其犹夜行。”

一个家庭,最怕的就是陷入了迷茫,找不到方向。读书,就是寻找方向的最好方法。

不管儿女有多大年纪了,你都要鼓励他们读书,同时你自己也要带头读书。有了书香的家庭,即便没有钱,也会走上正道,并且把智慧变成经济效益。

03

兄弟不和,不要纠缠,要“分开”。

树高千尺,枝丫无数;家大业大,遍地开花。

兄弟姐妹就是一个手上的十根手指,只有齐心协力才能办大事。但是手指不一样整齐,还有大有小。产生矛盾,是在所难免的。

因此,家庭发展到一定的高度,就要开枝散叶,要扩张广度。

如果你在农村待过,就会发现,成年的儿女,都会自立门户,另外找一块地皮,建立一个新家。

鲁迅和两个弟弟,很长一段时间,住在北京西城的一个四合院里。因为妯娌矛盾、兄弟互相猜忌等原因,导致很不愉快。

周作人写信给鲁迅,说:“我想订正我的思想,重入新的生活。以后请不要再到后边院子里来。没有,别的话。”

鲁迅想和周作人理论几句,但是被拒绝了。此后,他搬出了四合院。又过了若干年,周作人谈起分家的事情,有了一些悔意。

距离产生美。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如果你要保全家人之间的感情,那么兄弟姐妹要分家,儿女和父母也要分家,不要在往事上,纠缠不清了。

一个家庭的衰败的根本原因(当一个家庭走向衰败的时候)(2)

04

夫妻吵闹,不要争利,要“谋利”。

贫贱夫妻百事哀。一个没有钱的家庭,矛盾肯定会多一些。夫妻就是家庭的顶梁柱,谁都活得不容易。

《朱子家训》里写道:“居家戒争讼,讼而终凶。”

在家庭里,打官司,就是两败俱伤的事情。不到万不得已,你都不要去打离婚官司,连离婚协议书之类的东西,都不要去触碰。

如果夫妻吵架不断,你就应该主动低头,把夫妻的情分,当成赚钱的动力。等你真正有本事了,爱人也会围着你转。

西汉大臣朱买臣,年轻的时候,以打柴为生。妻子看他不顺眼,常常说:“你好好打柴,别读书了。也不看家里多穷。”

朱买臣说:“我要考取功名,你不要怨我。”

后来,他们离婚了。朱买臣独自进京考试,一举成名。

当我们笑话朱买臣的妻子的时候,还应该看自己的婚姻,是不是因为一时半会的困难,劳燕分飞。

谁都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但是一定要相信,夫妻同心,黄土变金。

05

生活奢靡,不要得意,要“抠门”。

“一日一钱,十日十钱;绳锯木断,滴水石穿。”不管你的家庭有多富有,如果你不懂得节俭,就是走向衰败的征兆。

西周时,周幽王娶了褒姒为妻。因为褒姒貌美如花,但是不怎么爱笑。因此,周幽王请人唱歌跳舞,还大吃大喝,来取悦褒姒。

有一次,周幽王计上心来,把边疆的烽火点燃,让周围的诸侯都来围观,以此博得美人一笑。诸侯们被愚弄了,愤愤不平,从此各自为政。

对周朝虎视眈眈的犬戎,借机攻入了镐京,西周就此结束。

君王是国家的家长,你是小家的家长,如何当家,道理非常类似。

要牢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学会抠门,日子会难过一些,但是你可以留住未来的幸福,也可以扭转家庭的命运。

一个家庭的衰败的根本原因(当一个家庭走向衰败的时候)(3)

06

《鹖冠子·环流》里说:“物极则反,命曰环流。”

任何事情,到了一定的高度,就会走向反面。因此,想要持续上坡,就要不断确定新的目标,然后不断去追求;如果要把下坡变成上坡,就要学会“进退”的技巧。

作家梁凤仪在《豪门惊梦》里写道:“昨日的是非,记在心头足矣,不必翻出来折磨自己,对仍要生存下去的人,只好如此。”

好的家庭,是骨气和智慧的结合——顺风而行可以去远方,逆流而上也可以。

当家庭走衰运的时候,大家调整方向,前方仍有风口浪尖。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