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圣”徐霞客

徐霞客登华山(游圣徐霞客)(1)

现在的旅游达人乌泱泱的,何止千万!可是,若论起旅游之祖之圣,非明末的徐霞客莫属。他一生有三十多年的时间都在中华大地上四处旅游,足迹遍布二十多个省市,考察、探险、思考、做笔记,留下了横跨地理、地质、风俗、人文、文学等多个领域的巨著《徐霞客游记》。

也许有人会说,这有什么,早在北魏时,就有旅游达人郦道元了,他的旅游笔记《水经注》早就名满天下!不错,徐霞客正是把郦道元作为偶像来崇拜的。不同的是,郦道元和其父极其祖上都是北魏高官,有着丰厚的薪水,他的旅游花费有朝廷供给,而且以郦道元的官员身份,他的考察探险之旅,能没有外界的帮助和资助吗?

徐霞客登华山(游圣徐霞客)(2)

徐霞客的旅游探险却是地地道道的个人行为,他以平民的身份,以一己之力,花费巨资,完成了为期三十多年的探险旅游壮举!他能走这样的另类的人生之路,是因为他父母和家人的强有力的支持!

徐霞客生活在明代崇祯时期,老家是现在的江苏省江阴市。在封建社会里,这个老徐家的人有点另类:他们家子弟也识字读书,但是他们却不走科举之路,对功名利禄、升官发财之类很淡漠。据说,他们祖上有个人和江南才子唐伯虎结伴进京赶考,一个有财,一个有才,且都行事高调,无意中得罪了京都知识界,结果功名没有考取,反而吃了官司。从此,徐家人觉得读书考取功名,对他们家来说就是流年不利,于是,就断绝了子弟读书做官之路,老老实实的种田经商。多亏祖上家大业大,到徐霞客成年时,家里依然富裕。其实,徐霞客的父亲就热衷探险旅游,他的这种爱好遗传给了儿子。他曾经对人说他儿子脸上有烟霞之气!所以徐霞客,名弘祖,子霞客。在父亲的熏陶影响下,少年徐霞客就立下了“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的旅行大志。

徐霞客的母亲也非平凡之辈!她心胸豁达,通情达理,极尽所能地支持儿子。据记载,她年过八十时,徐霞客想暂时停止外出游览,留在家里照顾她。但为了不影响耽搁儿子旅游,她要求和儿子一起外出,而且逞能似的一路走在儿子前面!亏她缠裹过的一双小脚,还能走的那么快!

有了父母的支持,有了雄厚财力的保障,徐霞客的探险旅游依然很艰苦。他去的地方一般都是荒僻的人迹罕至的地方,住宿、吃饭,都没有保障。他和家仆背着行李,跋山涉水,忍饥挨饿,还要时时面对外来的侵扰,如土匪强盗的打劫、狼虫虎豹的突袭等等!没有坚强的意志,超凡的毅力,勇敢的决心,这种艰难的充满危险的旅游是难以坚持的。而徐霞客整整坚持了三十年!徐霞客为什么能冒着生命的危险,舍弃富裕的生活,一次又一次再一不间断地去探险呢?答案应该就是热爱。因为热爱,他甘之如饴;因为热爱,他不惜以命相搏!

徐霞客登华山(游圣徐霞客)(3)

徐霞客最后一次旅游探险时,已经重病在身了。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地上路了。在云南,他双脚不能行走,他的仆人趁机盗走全部钱物逃匿。最后,还是在云南吐司的帮助下,他被人抬回了家乡,去世时,年仅54岁。临终前,他耿耿于怀,念念不忘的还是旅游笔记的整理!这样一个把全部身家性命都献给旅游探险的人,世间能有几人?他被尊为“游圣”,当之无愧!《徐霞客游记》开篇之日(5月19日)被定为中国旅游日,也是众望所归!

徐霞客去世后,他的笔记,被朋友和儿子整理成册,字数多达一百多万。但是,后来清兵入关,他的家乡战火纷飞,家人逃难,笔记散失。战后,几经周折,在朋友和家人的努力下,只找回了六十多万字!就是今天的《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登华山(游圣徐霞客)(4)

《徐霞客游记》,“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其中,记录了各种自然现象、人文、地理、动植物等状况。文笔优美,质朴绮丽。这些游记,既是地理学上珍贵的文献,又是笔法精湛的游记文学。后人称赞它是“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徐霞客登临黄山时,曾对黄山的秀丽这样赞叹:“薄海内外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后被当地人引申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他在山脉、水道、地质和地貌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都取得了超越前人的成就。欧洲最早对石灰岩地貌进行广泛考察和描述的是爱士培尔,时间是1774年;最早对石灰岩地貌进行系统分类的是罗曼,时间是1858年,都晚于徐霞客。

徐霞客登华山(游圣徐霞客)(5)

据研究,徐霞客在地理科学上的贡献很多,对火山、温泉等地热现象也都有考察研究,对气候的变化,对植物因地势高度不同而变化等自然现象,都作了认真的描述和考察。此外,他对农业、手工业、交通的状况,对各地的名胜古迹演变和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也都有生动的描述和记载。

一介布衣,凭借一己之力、一个家庭的支撑,探险考察三十年,成就了光耀后世的名著《徐霞客游记》,他怎么能不被后人敬仰崇拜呢!他的名字在史册中熠熠发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