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全球海洋变暖报告发布

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牵头,联合全球14个研究单位的23位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发布了国际首份2021年海洋变暖报告。新数据表明:2021年海洋温度再破纪录——2021年海洋升温持续,是有现代海洋观测记录以来海洋最暖的一年。同时,地中海、北大西洋、南大洋、北太平洋海区温度均创历史新高。

这一报告刊登在国际学术期刊《大气科学进展》(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AAS)上。

海洋发展重大问题(海洋增暖再破纪录)(1)

海洋热含量变化是判断全球是否变暖的最佳指标之一,这是因为全球变暖90%以上的热量储存在海洋中,而且与地表温度相比,其受自然波动的影响更小。

研究显示,过去80年中,海洋每一个十年都比前十年更暖。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观测的最新数据表明,2021年,全球海洋上层2000米吸收的热量与2020年相比增加了14×1021焦耳,这些热量约相当于中国2020年全年发电量的500倍。而海洋变暖在南大洋、中低纬度大西洋、北太平洋等区域更为剧烈。

为探究其原因,研究团队使用了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地球系统模型的独立强迫实验,揭示了不同强迫因子对海洋变暖的贡献。实验表明,温室气体增加是驱动海洋变暖空间结构的主要原因,此外工业和生物气溶胶、土地利用等对海洋变暖也有一定的影响。

研究人员还发现,温室气体对海洋的影响还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海洋对大气温室气体增加的响应较为缓慢和滞后,过去的碳排放导致的海洋变暖等影响将持续至少数百年之久。这一现象凸显了海洋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

海洋变暖引起了一系列严峻后果,包括推升全球海平面、降低海洋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效率、增加海洋热浪发生概率、强台风/飓风更多、极端降雨更多等等,对人类活动和生态系统有重要影响。研究团队指出,需要充分将海洋变暖的影响纳入气候风险评估、气候影响和应对当中。

海洋发展重大问题(海洋增暖再破纪录)(2)

我国如何应对

我国有3.2万公里海岸线,有广阔的海洋国土。海洋的持续升温对中国有什么影响?我们该如何应对?记者专访了报告的主要完成人、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成里京。

记者:海洋持续变暖对我国有哪些具体的影响?我们应如何应对?

成里京:我国是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的国家,海洋持续变暖所引发的台风、海平面上升等结果,都将对我国特别是沿海城市产生巨大的影响。因而除了目前提出的减缓气候变化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之外,还需要着力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的工作,加强对未来可能会遭遇的气候变化、极端事件的监测、预测和应对。

记者:这项研究会持续下去吗?

成里京:对科研而言,持续的研究,进行纵向、横向对比才能看出问题。我们所在这方面一直有投入。具体到这项研究,我们最近一些年会每年都做。2021年是联合国Ocean Decade项目实施的第一年,这一项目旨在未来十年加强对海洋的理解、预测以及切实解决海洋健康面临的问题。未来十年对于应对气候变化是关键,也是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基础,我们会每年提供海洋变化信息,为公众、科学家和政策制定者提供服务。

记者:后续还有哪些深入研究?

成里京:首先,我们需要更深入理解区域变化,并将海洋热吸收与气候风险评估、经济损失和收益等进行定量测算,以更好地在国家和区域尺度进行气候应对和适应。其次,我们需更理解海洋热吸收和碳吸收的关系,更好地定量测算热-碳吸收的关联,为净零排放目标提供更好的科学支撑。最后,我们将深入研究海洋热吸收和地表温度的关系,厘清海洋热吸收的快慢到底如何影响地表气温的变化。

本文作者:齐芳

内容来源:光明日报

来源: 东大街5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