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训黄莹100天33本书第66天

[玫瑰]阅读书籍《学会提问》p179-214

读书笔记和阅读思维(读书笔记学会提问)(1)

[玫瑰]阅读内容:

第九章《有没有替代原因》和第十章《数据的欺骗性》

1、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因果关系并不一定真的存在,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很有道理,但本质上却经不起追问。

具体给到了两个技巧①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的替代原因?②像孩子一样好奇的多问几个为什么。

2、数据有欺骗性。

作者指出,人们对数字的描述,其实在数学中可能有多种解释,而为了证明他表面上的观点,提供数据的人会有选择性的突出某一种数据。

比如说像“平均”。这个定义在

读书笔记和阅读思维(读书笔记学会提问)(2)

数学中的描述有三种:

①平均数。

把所有的值从最小到最大加起来,除以个数,也就是我们经常以为的平均。

②中位数。

这个数与值值没有关系,只与这个数在一个数的集合中所处的位置有关系,从大到小,如果有101个,那他就是第51个,前面和后面的数是一样多的。

③众数。

就是出现在这个集合中最多的那个数字,它代表了最常出现的情况。

很多结论中我们看到的那个值,天天看着很明确,实际上有好多含义,比如最高值会拉高平均值,可能最高值是最低值的几千几万倍!

这就让数字变得没有意义,比如说平均消费水平,平均收入等等,以这种词来代表一个群体的水平,明显是有问题的。

3、情况使用三种含义的平均值。

在不同的情况,如果要用平均值,那么就应该结合数字本身代表的意义来取平均数还是中位数还是众数。

比如要统计最典型,最常见的例子,那就应该取众数,因为它是出现最多的。

如果只是单纯的计算群体中最中间的那个直,那就应取中位数,这个数字明显是会比平均值低很多。

最常见平均数往往就,比中位数要高,尤其这种最小和最大之间差距越大的时候越明显。

读书笔记和阅读思维(读书笔记学会提问)(3)

[玫瑰]我的感受

1、放下想当然但以为那就是对的。

忽然觉得学会提问是一件很简单很本质的事情,只需要你像孩子一样好奇,撇掉心中很多“想当然”的想法就好了。

2、想想有没有可以替代的。

当一个结论出现时,我们看看是用事实数据证明,还是说用了另外一个结论来混淆作为证据来证明,对于这一点,很简洁的办法,就是想一想有没有替代原因?想一想,用来作为证据的那个句话是真的吗?

3、多问几个为什么?

数据和事实看起来很正确,实际上也经不住几次追问和深究,往深里看,看它本质的代表含义。

[玫瑰]我的整体感受

《学会提问》这本书一共有12章,现在读到了第十章。

忽然感觉提问题变成了一件很简单很容易的事情一一那就是返璞归真,回归到孩子的好奇,回归到孩子的本真,放下很多自以为是和习以为常的知识诅咒。

我们不是不会提问,而是年龄越大越习以为常,熟视无睹。

最近读到了学习方法,开始读很难,现在慢慢有点感觉了。

故事读书会,一个讲读书故事的号,

每天分享我的读书打卡,

喜欢读书就一起来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