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黄河水格外清澈,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黄河作为我国的第二大河,流经全国多处地区,是极为重要的一条河流,是流淌在中国的“黄色血液”。
而我们总称自己为“炎黄子孙”,其中黄河便是我们文明发展的“根”。我们亲切地称呼黄河为母亲河,是因为黄河哺育了中华人民,同时,黄河文明也是我们的骄傲。
但正是这样的母亲河,却一直以来带给人们一个困扰,那便是黄河的“黄”。
因为黄河中流淌着大量的泥沙,所以黄河在汛期的时候经常会发洪水,将周围的村庄以及庄稼淹没,给百姓造成极大的损失。
但是在今年,黄河水在入汛前水却莫名其妙变清了,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黄河水为什么“黄”?
黄河水其实并不是一开始就是黄的,是在后期才开始慢慢变黄的。
在中国古代,有不少人文书就曾经记载过黄河水之清澈,说明在早期,黄河并不“黄”。而黄河水在什么时候开始变黄,具体时间是无法考究的。
但是在春秋战国的《左传》一书中,就曾经记载过想让黄河水变清,在人短短几年的寿命中是难以完成的,用以形容治理黄河的难度之大。
在两汉时期,百姓还曾经称黄河为“浊河”。到了宋朝,黄河一年的输沙量就已经高达达到5亿吨。据此便可以推断,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黄河水就有可能已经开始变得浑浊,且在后期,黄河水变得越来越浑浊。
而黄河水变黄,实质上也离不开以下几个原因。
黄河的地理位置。黄河其实不是一开始就黄的,是在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临界处才开始变黄的。
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这一片的土壤多为风沙带来的外来土壤,所以土壤极为松散。再加上这一片地区长年缺乏雨水滋润,导致土壤极为贫瘠。
每当遇到强降雨天气的时候,这些原本就松散的土壤便极容易被雨水冲刷,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这些土壤也极易进入黄河内。
而每当黄河涨潮落潮的时候,也会携带大量的两岸土壤进入河内,跟随着河流奔涌向前。因此黄河,不得不“黄”。
人为的破坏。黄河变黄,其中也自然离不开人为破坏的因素。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已经发明了铁器用于农耕。这些铁器的存在,大大加快了人们开垦土地的速度,许多绿植因此遭到破坏。
而绿植又是稳固土壤最好的天然物品,绿植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且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人类的活动范围也变得越来越大,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也逐步加深。黄河作为中国的重要河流,周边的人类活动自然是少不了的。所以,黄河变“黄”,也离不开人类活动的原因。
黄河如何变得清澈
在历史记载上,黄河变清的现象是极为罕见的,最近一次的记载是1727年,持续时间为20多天,距今也有上百年的历史。
但在近几年,人们发现黄河水似乎逐渐变得清澈,作为我们的母亲河,我们对于黄河治理的重视程度自然不言而喻,所以黄河变清似乎也不再是什么很稀奇的现象,这就离不开以下这几点原因。
第一,退耕还林政策的下发。想要让黄河变清,那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减少泥沙再流入河内。因此,国家便对黄河地区实施了“退耕还林”的政策,以种植绿植来加强土壤的稳固程度。
我国的子午岭,这里作为黄土高原的腹地区域,对黄河的影响是极为巨大的。曾经在子午岭,所达到的损失天然树林面积达4800平方公里,所以国家对于这片区域的治理是非常重视的。
目前,在子午岭区域,我们已经实现了林场管护林木达321亩,其中60%为人工种植的树木。这样一来,有了绿植的保护,水土流失现象就会大大减缓。
同理,在其他区域,我们对于绿植的种植重视程度也大大提升了,森林覆盖率提高,对于黄河的保护自然也就加强了。
第二,今年降雨量的减少。今年汛期前黄河格外清澈,与今年的降水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降雨量的减少,让黄河流域附近受到雨水冲刷的影响不是那么大,所以造成的水土流失现象也会相对减少一些,这样黄河水自然就相较以往会变得清澈些。
第三,大坝水库的建成。随着近年来国家水利工程的不断推进,大坝水库的建成对于治理黄河也有了极大的帮助。水库可以蓄水,使泥沙沉积,让水变得清澈。同时,人们也能根据自然因素,调节大坝放水,这样一来,黄河的季节水量也能得到相应的控制。
保护黄河是我们的责任
黄河作为我们的母亲河,哺育了千千万万代的中华人民,黄河的存在,是每个中国人的精神寄托,也是极为重要的存在。所以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也逐步有了能够治理黄河的能力。
正因如此,我们更要提升对黄河的保护意识,将治理黄河、保护黄河视为我们的责任。只有重视自然环境,我们才能在这片黄土地上永久地发展自己的文明,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继续发扬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