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东梅是李敏和孔令华的女儿,也是毛主席的外孙女。

1999年,孔东梅出国留学。在异国他乡的生活让孔东梅有很强的孤寂和漂泊之感,和妈妈联系成了孔东梅出国留学期间最幸福的事情。

也就是在国外,出入各种文化场所,她才开始算是真正的以文化的角度来看待外公和外婆。

当收到妈妈李敏寄来的《我的父亲毛泽东》一书后,孔东梅被深深地触动到了。

她说:“我一看就哭了,几个晚上都没有睡觉,很多细节令人难以平静……”之后,她开始慢慢思索,怎么样将家族的故事、外公和外婆、红色经典传承下来。

回国后,孔东梅去了很多地方,寻找家族的痕迹和故事。她一边走访一边写书,记录了很多很多的故事……

贺子珍在苏联

井冈山是孔东梅最先来的地方,这里也是贺子珍和毛主席相识并且共同奋斗的地方。

当毛主席穿着破旧的军装,带着队伍在井冈山和袁文才等人见面的时候,毛主席就见到了一起来欢迎他的贺子珍。

那时的贺子珍只有18岁,很是能干,被称为“永新一枝花”。之后,她也成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一名女战士。

毛主席与贺子珍在井冈山的岁月是艰难的,但其中也有着爱情的甜蜜。

1984年贺子珍逝世后怎么样了(1984年贺子珍逝世后)(1)

虽然毛主席和贺子珍的婚姻只维持了10年,但他们生死与共的革命情谊,从来没有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改变。

1937年底,贺子珍将李敏安顿好,收拾了一些简单的行李,离开了延安,前往苏联。

苏联与贺子珍之前的生活环境完全不同。虽然贺子珍已经接近而立之年,但她长期生活在江西的农村,甚至连南昌都没有去过。

异国他乡的街道、建筑和风光都让贺子珍大开眼界。这也让她想到了祖国,异国与祖国的不同,让她感慨万千。

于是,她给毛主席写下了她来苏联的第一封信:

润之,我在这里见到了我以前没有见到的东西,这里发生的一切都令我感慨不已,我要在这里养好身体后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

这就是贺子珍,她对她的祖国有着无限的深情。

在苏联的学习是紧张的,也是辛苦的。但贺子珍不怕,报效祖国的信念始终支撑着她。

忙里偷闲,贺子珍去苏联各大有名的医院,去看病,希望能将伴随自己很多年的弹片取出来。

1984年贺子珍逝世后怎么样了(1984年贺子珍逝世后)(2)

当年在长征路上,贺子珍为了掩护受伤的战友,被敌人的飞机轰炸,十多片弹片被嵌入了身体,那也是贺子珍生命中最危险的时刻。

当时她用微弱的声音告诉了赶来身边的毛主席:“润之,我不能工作,还得让人抬着,心里很不安。把我留下吧,你们先走,等革命胜利后,我们再相见。”

毛主席心酸,他无论如何都不愿意将妻子留下来。在他的坚持下,贺子珍顺利完成了长征。

这么多年过去了,虽然贺子珍活着,但体内的弹片一直没有取出来,威胁着贺子珍的健康。身体的疼痛,给贺子珍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痛苦。

可想而知,她是多么希望弹片能被取出来。不幸的是,贺子珍去了苏联多家医院,得出的都是同样的结论:身上的弹片已经和身体融合在一起了,做手术也很难取出来。

贺子珍这次的苏联之行,最重要的是取出身体的弹片,但是现在却不可能了,这让兴冲冲的贺子珍很沮丧。

但是贺子珍在情绪低落了几天后,就又马上坚强起来,投入到工作之中。

在来苏联之前,贺子珍就知道毛岸英和毛岸青兄弟也在苏联。在某一天休息,贺子珍特意坐车前去看望毛岸英和毛岸青两兄弟。

杨开慧牺牲后,毛岸英和毛岸青兄弟就没有妈妈了,没有再感受到妈妈的爱。但贺子珍的到来,让一切都不一样了……

贺子珍拿着很多水果和食品来到了毛岸英和毛岸青兄弟的住处。第一次见面的时候,贺子珍和毛岸英两兄弟都有些紧张。

贺子珍主动打招呼:“我是贺子珍,你们的爸爸可想你们了。”毛岸英和毛岸青都不知道该说什么,贺子珍丝毫没有在意,继续说着:“你们的爸爸身体很好,只是工作很忙,他常常念着你们。”

毛岸英和毛岸青还是有些不知道该说什么。

贺子珍见他们住的地方有些脏,就连忙收拾了起来。她帮他们晒被子,洗衣服,整理床铺。

房间打扫干净后,她又将带来的水果和食品拿出来分给毛岸英和毛岸青吃,毛岸英和毛岸青也连忙倒了一杯热茶给贺子珍。

1984年贺子珍逝世后怎么样了(1984年贺子珍逝世后)(3)

临走的时候,贺子珍留下了地址,让毛岸英和毛岸青有空去找她玩。这次见面,贺子珍用自己的真诚给毛岸英两兄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之后的时光中,毛岸英、毛岸青两兄弟和贺子珍开始慢慢来往,真诚真的开出了花。

到了苏联不久,贺子珍就生下了一个男孩。好长一段时间,毛岸英和毛岸青两兄弟都没见贺子珍来找他们,也没听到贺子珍的消息。

于是他们匆忙来找,才发现原来给他们生了一个小弟弟。他们非常喜欢这个小弟弟,常常来找小弟弟玩。

这下,贺子珍身边就有了三个儿子,之前的那些沉闷情绪也都烟消云散了。

但这样的快乐并没有持续多久,随着小儿子的夭折,贺子珍陷入到了悲痛之中。当她悲痛欲绝地将这个消息告诉毛岸英和毛岸青两兄弟时,毛岸英两兄弟也是泪如泉涌。

同时他们还劝贺子珍:“贺妈妈,您别难过,您要保重身体,小弟弟不在了,还有我们,我们也是您的儿子啊,贺妈妈……”

贺子珍突然搂住毛岸英和毛岸青,不停地叫着:“儿呀,儿呀、儿呀……”之后,三个人抱在一起,哭成了一团。

贺子珍虽然失去了自己的亲生儿子,但又同时得到了两个儿子,这是她真诚对待毛岸英兄弟的回报。

1984年贺子珍逝世后怎么样了(1984年贺子珍逝世后)(4)

毛主席得知贺子珍在苏联的情况后,就将李敏送到了苏联。有了女儿的陪伴,贺子珍才渐渐好了起来。而毛岸英和毛岸青两兄弟也非常喜欢和小妹妹玩耍。

在苏联待了几年后,贺子珍带着李敏和毛岸青回到了祖国。

与毛主席庐山相见

1949年,李敏回到了毛主席的身边,并且一直跟着毛主席生活。

贺子珍虽然也想去北京,但因种种原因,未能成行。等她再次见到毛主席的时候,已经是在1959年了,李敏结婚的前夕。

1959年7月初,庐山会议召开,毛主席在会前就赶到了庐山。

贺子珍在井冈山的战友曾志也来到了庐山,并告诉毛主席,自己专门去看望了一个老相识。

毛主席就好奇地问,这个老相识是谁呢?

因为曾志和毛主席也认识,她就直接告诉毛主席,自己特意去看了贺子珍。

毛主席沉默了一会儿,关切地问曾志:“她怎么样,身体还好吗?”

曾志:“她很正常,对过去的事情记得很清楚。”之后,她又将自己见到贺子珍的情况详细地告诉了毛主席:

贺子珍在南昌居住,作为江西人的贺子珍倍感亲切。对于自己的到来,贺子珍非常欢迎,一起聊了很多过去的事情,好像重新回到了过去革命峥嵘的岁月。

在谈到毛主席的时候,贺子珍愣住了……

1984年贺子珍逝世后怎么样了(1984年贺子珍逝世后)(5)

毛主席知道曾志是贺子珍在井冈山的好友,而且感情非常深厚。一听曾志说起贺子珍的情况,毛主席就想到了当年在井冈山和贺子珍一起战斗的日子。

于是,他非常动情地对曾志说:“我们到底是十年的夫妻啊!”之后,毛主席就有了想见贺子珍的想法,并进行了周密的安排。

上了庐山后,贺子珍并不知道自己要见谁,直到见到毛主席。

这对她来说,是做不到的事情。见到毛主席后,贺子珍很长时间都不敢相信,这是现实。

这次见面,毛主席和贺子珍谈了一个多小时。他们之间具体谈了些什么内容,没人知道。

想来,分别20多年没有见面的他们会有很多话要说,会谈到彼此分别后的时光,谈到李敏的婚事……

陪着贺子珍上庐山的水静这么回忆:

我和封耀松在值班室等了一个多小时后,贺子珍出来了,只见贺子珍的脸上还带着泪痕。当天晚上,她和我说了很多话,从她和毛主席的结婚、到长征时期的事情,再到苏联的事情以及回国后的事情,她都说了,情绪也处在兴奋之中,整整说了一夜。在回忆往事的时候,她眼睛里是有光的,仿佛又回到了“永新一枝花”的青春年少……

李敏是这么回忆自己的父母庐山相见的:

“爸爸见到了妈妈。妈妈也见到了爸爸,可结果呢?双方的心里都不痛快,反而增加了对彼此的牵挂。”

孔东梅在《翻开我家老影集——我心中的外公毛泽东》一书中提到:“现在看来,庐山会面的最大收获,就是外婆当晚敞开心扉,向陪同自己的水静阿姨谈了整整一夜的话,披露了很多真相。”

1984年贺子珍逝世后怎么样了(1984年贺子珍逝世后)(6)

事后,曾志曾问毛主席:“久别重逢的感觉怎么样?”毛主席没有说太多,只是摇摇头:“我吃安眠药的时候,她一把抢过去。”

贺子珍下山后,庐山会议还在继续。开完会后,毛主席一回到北京就为李敏和孔令华办了婚事。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贺子珍一下了庐山,就大病一场。毛主席连忙让新婚的女儿去南昌照顾她。

在李敏的细心照顾下,贺子珍吃了毛主席让李敏带来的水果,她的病慢慢好了起来。

能走动后,李敏陪着贺子珍去了永新散心。家乡的山山水水,让贺子珍的心情更加好了,向女儿说:“今后,我每年都要到各地走走,多看看社会主义建设。”

此后,贺子珍对庐山格外眷恋。之后的1962年、1965年和1975年的夏天,贺子珍都到过庐山休养。

后来,她将自己遵守毛主席嘱托戒掉的烟又抽了起来。其中,她长期抽过的一种烟就叫“庐山”牌。

贺子珍和毛主席都没有想到,当年的庐山相见会是他们生前的最后一次见面……

1976年夏天,毛主席病重,长时间处于昏迷的状态。得知消息的李敏,赶到了中南海去看爸爸。

毛主席睁开眼睛,看到女儿来了,就去拉女儿的手,李敏连忙将手放到了爸爸的大手中。

看到爸爸生病,李敏内心并不好受,轻轻地叫:“爸爸,爸爸……”

毛主席还是喜欢叫李敏的小名:“娇娃,你来看我了,你怎么不常来看我呢?”李敏明白爸爸内心的孤独,但是她还是什么都没说。

之后,毛主席艰难地打起了一个手势,他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连成了一个圆圈,说了一句话。

由于毛主席的声音太小了,李敏并没有听清,问身边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也表示没有听到。

毛主席见女儿没有明白自己的意思,就没有再说话了,无力的闭上了眼睛。

1984年贺子珍逝世后怎么样了(1984年贺子珍逝世后)(7)

这是李敏最后一次见爸爸,她一直不明白爸爸最后的手势是什么意思,直到很多年后,李敏在好友的提醒下,才知道那个手势代表了妈妈,妈妈的小名叫“桂圆”。

可能爸爸是询问妈妈的情况,或者是希望自己能好好照顾妈妈。

李敏看完爸爸的几天后,李敏接到了中办的电话,再次来到了中南海。这个时候,爸爸已经永远离开了她。

这一天是1976年9月9日,工作人员告诉她,她的爸爸是在零点10分离开的……

贺子珍回到战友中间

毛主席逝世的消息传来,贺子珍虽然刚开始表现平静,但随后就被击倒了,好几天不吃不喝。

之后,等李敏再次看妈妈时,却突然发现:妈妈的头上增添了很多白发,几乎变成了电影中的“白毛女”。

一个月后,贺子珍的情况好转,对女儿说自己想干点工作。她还特意去了一趟福建,和哥哥贺敏学互相鼓励,要好好工作。

可是她刚从福建回到上海后,就再次病倒了。这次生病后,她再也没能站立起来,坐上了轮椅。

但国家和人民并没有忘记贺子珍。

三年后,贺子珍被增补为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方面在医院告诉了贺子珍这个好消息,贺子珍的内心非常激动,感谢国家和人民,感谢组织还能记得她。

她像个小孩子一样,激动地热泪盈眶。这份殊荣,温暖了贺子珍的内心,再次有了同病魔搏斗的信念。

身体情况好转后,贺子珍终于勇敢地说出了埋藏在心底三十多年的愿望:我想去北京,看看天安门,瞻仰毛主席的遗容。

有关部门马上将这个愿望汇报给了中央。

不久,她就坐上了中央派来的专机,前往了北京。这是贺子珍第一次去北京,为了贺子珍身体,很多医生、护士都陪着来了。

大家都不希望贺子珍的情绪太过激动,影响身体。但贺子珍又怎么能不激动呢?

1984年贺子珍逝世后怎么样了(1984年贺子珍逝世后)(8)

在李敏和孔令华的陪伴下,贺子珍来到了毛主席纪念堂。贺子珍答应过身边人要努力控制好情况。

但见了毛主席的遗容,她还是控制不住哭了出来。可能在贺子珍看来,自己和毛主席见面的时间还是太少,她还有很多话没有来得及说。

1984年,贺子珍病重。在同年的4月19日,离开人世。

贺子珍逝世后,对于她的后事应该怎么办,上海方面请示了中央。最终邓小平拍板:

我们中央的领导人都要送花圈,贺子珍的骨灰放到一室。

一室是八宝山革命公墓存放中央领导同志骨灰的地方。因此,邓小平的这句话给贺子珍的葬礼定了调子。

4月25日,贺子珍的遗体告别仪式在上海举行。领导同志都送来花圈。当天下午,贺子珍的遗体火化后,贺敏学、李敏、孔令华等人将贺子珍的骨灰护送到了北京。

之后,贺子珍的骨灰便被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贺子珍之前的好战友们还有很多不认识的人都来了,向这位女战士做最后的告别。

对于这件事,孔东梅说:“外婆从此回到了她的战友中间,她一直就是一名女战士……”

1984年贺子珍逝世后怎么样了(1984年贺子珍逝世后)(9)

第二天,中央电视台以及新华社等媒体都报道了贺子珍逝世的消息,介绍了她的革命历程,给了她最公正的评价:

贺子珍同志是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她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艰苦奋斗的一生……

贺子珍逝世后,家人在收拾她的遗物时发现,除了留在她身体的那些弹片外,还有一个革命残疾军人证。

直到逝世,贺子珍都没有领过残疾军人的补助。这个证书,表明了贺子珍在人世间的荣誉和清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