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是战国时代的风云人物,他最风光的时候佩六国相印,当时战国七雄中齐、楚、燕、韩、赵、魏六国国君都信任苏秦,让苏秦“并相六国”,司马迁《苏秦列传》中说:“于是六国纵合而并力焉,苏秦为纵约长”但是苏秦并不是求学一毕业就求职成功,而是经历了求职失败后,又“头悬梁、锥刺股”苦读了一年后,方才真正把书读透并形成了自己的思想理论,最后成功游说六国国君,成就了一番了不起的事业,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苏秦最好的书籍:第一次求职失败后?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苏秦最好的书籍:第一次求职失败后

苏秦最好的书籍:第一次求职失败后

苏秦是战国时代的风云人物,他最风光的时候佩六国相印,当时战国七雄中齐、楚、燕、韩、赵、魏六国国君都信任苏秦,让苏秦“并相六国”,司马迁《苏秦列传》中说:“于是六国纵合而并力焉,苏秦为纵约长”。但是苏秦并不是求学一毕业就求职成功,而是经历了求职失败后,又“头悬梁、锥刺股”苦读了一年后,方才真正把书读透并形成了自己的思想理论,最后成功游说六国国君,成就了一番了不起的事业。

传说苏秦是鬼谷子学生,苏秦向鬼谷子求学毕业离开后,便想有所作为,他第一次求职瞄准了当时最有名气的秦国,因为他分析将来秦国能影响天下。苏秦打点行装,从河南洛阳到了陕西咸阳,去游说当时的秦惠王,提出吞并诸侯“称帝而治”的蓝图。可是秦惠王没有采纳苏秦的建议,说:“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我现在时机不到不能用你,希望将来再向你请教。苏秦不甘心,还继续卖弄自己的学问,哪里知道秦惠王已经听不下去了。苏秦当面游说不成功,便待在秦国继续写策划书、计划书,送给秦惠王,但秦惠王根本不理会他,直到苏秦弹尽粮绝,没有钱粮了,没办法继续留在秦国了。

苏秦没有办法找到工作,于是只好一副落魄相回到老家,妻子在织布没有停下来迎接,大嫂不给他做饭,父母不和他说话。这时,苏秦没有对亲人迁怒抱怨,只是说”皆秦之罪也”,意思是都是我苏秦的罪过呀!他在含垢忍辱之下,连夜检阅自己的藏书,找到了姜太公所著的《阴符经》,开始闭门研究谋略之学。

由于有了失败的经历,苏秦再读《阴符经》时,启发了他的新思想,他结合《阴符经》,重新仔细研究当时的天下大势,使他有了新的启示,形成了一套适合于当时时势的新的谋略构想,因此便建立信心,自认为再度出山,必然可以切合当时各国君主现实的需要,必定会采纳他的意见。苏秦第一次游说,走的是强国路线,第二次游说,苏秦改变打法,先找到了最弱小的燕国,主张六国合纵抗秦,燕王被苏秦打动了,愿意把全国的力量托付给他,又为苏秦准备足够的活动资金和外交车马,苏秦终于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苏秦游说燕王成功后,又到了赵国,结果赵王也和燕王一样,对秦国早就不满了,加倍地供给苏秦活动资金和外交排场,苏秦更加志得意满,一鼓作气说动了韩、魏、齐、楚国王,秦国也没有想到,当时主张吞并六国的苏秦,现在举起了联合六国抗击秦国的大旗。六国合纵计划成功后,苏秦返回的路上,侍从的车驾阵势,非常浩大,甚至当时周天子也“闻之恐惧,除道,使人郊劳”,为苏秦清理道路,派人去郊外欢迎苏秦。关于苏秦,历史自有评说,但他联合六国抗秦,至少减弱了二十多年的连绵战争,一介书生能有此作为,也可做读书人的偶像了。史上记载苏秦最后在齐国被刺身亡,也有传说苏秦并没有被刺死,只是受伤或伪装受伤,然后就去找他老师鬼谷子去修道了。传说虽不可信,也是后人的一种寄托希望。

从苏秦的经历中,我们至少可以学到:

1.失败不可怕,任何时候都可以重头再来。

2.不成功而不迁怒他人,胸襟宽阔才能最终成就大事。

3.读书一定要结合时势应用,才能有所作为。苏秦第一次游说失败教训告诉我们,书中的理论都是前人的经验总结,是不能照搬的。苏秦第二次游说成功经验告诉我们,《阴符经》即使并不存在,但只要把已有的知识结合时势应用,就会形成创新思想,从而有所作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