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709年,康熙决定将已经废除的太子重新扶正。

与此同时,康熙又给负责看守皇长子胤禔的守卫下了一道圣旨:

“更番监守,但有疏忽,当族诛。”

康熙大儿子胤禔与明珠的关系(康熙皇长子胤禔)(1)

众所周知,皇长子因为当初使用巫蛊之术魇咒太子而被终身圈禁于府邸之内。可现在连行为不端,屡犯大错的太子都重新归位了,又何必加重处罚?

圣旨下达之后,一时之间众说纷纭,有的说重罚皇长子是为了起到震慑的作用,让其他皇子安分一点。

有的则说,虽然是皇长子,但毕竟是庶出。既然是庶出就要做好分内之事,竟然敢窥窃皇帝之位,尤其是使用的手段还是宫廷之中最为忌讳的巫蛊之术,实属活该。

还有人认为,胤礽之所以能重回太子之位,实在是当时八爷党闹得太凶。

如果不恢复他的位置,还不知道这些皇子们要闹出什么幺蛾子。

所以胤礽的重新归位,只不过是康熙的缓兵之计,目的是能有时间安下心来在众皇子之间仔细挑选合适的接班人。

至于加重皇长子的处罚,无非是要将这个缓兵之计做得更加逼真。

其实不论这些说法正确与否,从胤禔被圈禁的那一刻起,就再也没能走过自己的府邸,一直到26年后黯然离世。

可是这里有一件事情非常值得注意。

按照历史的记载,胤禔和雍正都死于1735年,胤禔在前,雍正在后,前后也就相差半年多的时间。

因此有人认为胤禔的死是雍正安排的。

为何有如此说法,这还要从胤禔年轻的时候说起。

康熙大儿子胤禔与明珠的关系(康熙皇长子胤禔)(2)

影视剧中的胤禔是一个肥头大耳,非常愚蠢的形象,其实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首先说相貌,太子的外教老师法国传教士白晋,曾于1693年评价胤禔是一位美男子,不输其父亲康熙。

其次说才能,《清史稿·诸王六》中记载,胤禔最为年长,在其他皇子还懵懂无知的时候,他就立下了不少功勋。

比如康熙二十九年的征讨噶尔丹,三十九年参与巡视永定河堤并担任总管等功绩,替康熙分忧不少。

就连传教士白晋也评价胤禔是聪明能干,皇帝尤其宠爱。

所以说,这位皇长子并非是一位草包笨蛋,反而,他相貌堂堂且功勋卓著,深得康熙的喜爱。

也正因如此,在胤禔27岁的时候,就被其父亲封为郡王。

然而也正是这个郡王的爵位,让胤禔内心的欲望之心开始膨胀,也埋下了怨恨的种子。

胤禔心里知道,按照他的功绩,封为第一等爵的和硕亲王都不过分

然而可惜的是,别看他文武双全且相貌堂堂,但因为母亲是一位妃子,属于庶出,所以只封了个郡王,也和太子之位无缘。

人总会这么奇怪,越是得不到的东西,心里就越是抓狂,尤其其他几位皇子逐渐成人后都加入了夺嫡大战之后,他也蠢蠢欲动,想要搏一把。

按照当时的情况来看,他虽然没有完全地把握,但他毕竟是皇长子,也很有能力,再加上平时收集了不少太子行为不端的罪证,以及重臣纳兰明珠的支持,让他有了夺嫡的实力。

康熙大儿子胤禔与明珠的关系(康熙皇长子胤禔)(3)

图:法国传教士白晋画像

世人总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胤禔也很坚信这一点。

果不其然,公元1708年,他还真等到了机会。

在这一年的5月份,皇帝外出围猎,许多皇子都跟随前往。

然而这一次围猎从一开始就状况不断。

首先刚7岁的皇十八子在途中突患重病,尽管皇帝非常焦急,但其他皇子似乎毫无怜悯之心,尤其是太子。

这让皇帝颇为心寒,就责备了太子几句。

没想到太子居然蛮横顶撞,之后又在自己帐篷外窥视,似乎有“弑逆”的意图,这才让康熙下定决心要废除太子。

如此天赐良机,胤禔如何能够放过。

康熙大儿子胤禔与明珠的关系(康熙皇长子胤禔)(4)

在父亲召集所有皇子以及大臣商讨的时候,他趁机将之前收集的太子罪证向父亲说明。

比如其放纵下属敲诈勒索,截取蒙古贡品,以及之前监国时为政不仁等诸多罪状。

果然,皇帝听后震怒无比,准备处置太子,似乎成功就在眼前。

可惜的是,当皇帝问他应该如何处置太子的时候,他却说错了话。

他假意想要替父分忧,实则想杀死太子,一下子让皇帝顿悟,原来说了这么多太子的坏话,就是想取而代之。

更糟的是,皇三子又举报了他利用巫蛊之术魇咒太子,犯下了宫廷大忌。

这段时间围绕夺嫡发生了这么多的大事,皇帝备受打击,胤禔又犯下巫蛊的大罪,正好拿来出气,于是将其永久圈禁。

胤禔就这样过了整整26年的时光。

康熙大儿子胤禔与明珠的关系(康熙皇长子胤禔)(5)

图:纳兰明珠剧照

被圈禁的第一年,胤禔试图东山再起,暗地里做了不少动作,可都被父亲发现,于是才有了前面康熙下令严加看管的圣旨。

圣旨下达之后,胤禔知道自己已经穷途末路,无奈地接受了现实,在府邸过着罪犯一般的生活。

自由是这个世界上任何人都想拥有的东西,失去了自由,尤其是皇子,即便每天锦衣玉食,妻妾成群,也是索然无味,又岂是无聊两个字能诠释得。

在此后的26年里,胤禔已经没有了人生的方向,每天只能饮酒作乐,因此他连续生下20多位子女,最小的两个孩子出生时,他已经61岁的高龄。

可见此时的胤禔已经释怀,而且身体非常硬朗,不然怎么会在61岁还有生育的能力?

然而2年之后,63岁的胤禔却突然死亡。

如果仔细地推敲会发现,胤禔的死似乎有些蹊跷。

康熙大儿子胤禔与明珠的关系(康熙皇长子胤禔)(6)

因为他去世的时间正好是雍正十二年的一月份,几个月后雍正也跟着去世了。

那么是否可以假设胤禔是被秘密处死的呢?

可当时还有另外3个康熙的儿子,为何他们会没事?

其实原因很简单,当时还在世的康熙儿子分别是,第十,第十二,以及第十四子。

老十的母亲是钮祜禄氏,母家背景非常强大,雍正不敢触碰,搞不好玉石俱焚就麻烦了。

老十二生性老实,也没有必要动他。

至于他的亲弟弟老十四,毕竟是一奶同胞,而且也被幽禁,杀了他对不起母亲。

那么回过头来再看老大胤禔,硬朗的身体,曾经疯狂的夺嫡行为,一旦自己去世,那么他将是一个非常大的隐患。

或许雍正在当时已经感知自己的身体状况不佳,为了给儿子乾隆铺路,老大胤禔这个时候就可以死了。

康熙大儿子胤禔与明珠的关系(康熙皇长子胤禔)(7)

权力,尤其是皇帝的权力,其实是用来造福百姓的。

可古代多少人只看到了这个权力表面所带来的荣耀和威风,却很少有人能参透其背后的责任和付出。

雍正在位时夜以继日地工作,最终将积弱不堪的大清朝拉回了正轨,因此他才干了13年就累倒了。

所以他不能让自己辛苦积攒的成绩被别人糟蹋,或许这就是胤禔突然死亡的原因吧。

参考资料:《清史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