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邑人影院”线上分享会已经进行到了第11期。可喜可贺!

这期间,我们有单人主讲类型的知识分享,也有严格按照“罗伯特议事规则”举行的对等讨论;即有拉片,又有盘点;既有专业讲解,又有分散性串讲。

第11期,我们针对刚刚上映的《八佰》展开了讨论。大家的观点整体上都很精彩,而且各有启发。

八佰上映前管虎说了什么(管虎偏偏拍砸了)(1)

现摘录部分观点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技术一流,但管虎自身的问题未解决

分享人:金烁

时也,命也。

如果在去年世界一切正常运转的时候,《八佰》正常上映,那时候世界一片花团锦簇,有太多比《八佰》还优秀的大片都排着队等着世界检阅。彼时《八佰》从上影节戛然而止,多少有些灰头土脸的感觉,一下子被打入另册,不知道何时重见天日。华谊也是因此似乎进入了螺旋式下行通道,一时间不知道谷底在哪里。王氏兄弟卖了收藏卖房子,马上都要退市了,几近山穷水尽。本以为疫情会让他们死的更快,没想到峰回路转,疫情这个令全世界都改变了节奏的瘟神,却让他们置之死地而后生。

八佰上映前管虎说了什么(管虎偏偏拍砸了)(2)

选《八佰》将作为救市之作的消息一出,大家觉得简直再合适不过。一则院线重启之初放了些经典老片或者几部不成样子的新片,效果都不好。市场需要进一步刺激,那些本应在春节档的骄子们虽然也急着回本,但多少还有些自己的算盘。而早已是弃子的《八佰》,即有大片像又有众多影迷期待,让《八佰》为其它商业大片打头阵,输了华谊也不会埋怨,毕竟上映就是给了生路,比永远雪藏要好。《八佰》赢了大市重新开启,影视行业筋骨自此活动开来。所以,的上映可以说是各方面都满意的一个选择。

从超前点映到点映到正式上映,截止8月25日,上映5天票房接近12亿,因为题材本身也充满了话题,5天来围绕《八佰》的各种讨论就没断过。但无论反对者是否喜欢,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八佰》几乎目前国内电影工业能力之大成,在技术上达到了一个国产电影从未达到的高度。管虎自此向前一步,成为有票房号召力可以执导商业大片的国内一线导演。虽然从技术上《八佰》非常成功,但在其它方面电影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很多是管虎一直以来固有的问题,并没有得到特别好的解决。

八佰上映前管虎说了什么(管虎偏偏拍砸了)(3)

首先就是立意的拧巴。所有的战争片其实都是反战片,反战是拍战争片第一要立住的。同时为了满足市场要求,又要制造民族英雄主义,最后这两方面就拧巴了。体现在剧中就是出现强迫不想打仗的逃兵,让他们通过屠杀战俘来培养钢铁意志,这可是万人瞩目的通过商业大片啊,堂而皇之的杀俘虏,真的不太合适。

其次就是时间线过于简单。四行保卫战的很大一部分悲壮来源于这是一场表演性的战斗,但这个“表演”很多观众并不知道,直到影片快结束才从黄晓明嘴中说出。这就是按单一的顺序造成的。如果能够把时间线进行一下穿插,提前把历史背景向观众交待清楚,这场战斗的意义观众也许会理解的更深刻。

最后,关于对空间的迷恋。管虎是一个比较迷恋空间结构的导演,这一点在国内导演并不多。早至《斗牛》里面管虎就对村庄的地道和各种胡同的空间结构进行了透视。到了《厨子痞子戏子》里面更是将所有戏都集中发生在一个旅馆空间里面。到了《八佰》四行仓库又是一个天然的优秀结构空间,但整部电影从头看到尾看完也没明白仓库是个什么结构。对于空间结构的呈现,管虎再次失败。

八佰上映前管虎说了什么(管虎偏偏拍砸了)(4)

群像交待不明不白。管虎拍戏的另一个问题就是角色抠的不够细。作为战争戏《八佰》里是群像,太多的角色与人物应该各具特色各当一面。可是通篇下来,没有一个人物是完整的。比方说王千源演的羊拐,如果不是王千源影帝演技过硬,谁会记得一个没有任何故事的兵油子。羊拐人连工具人的作用都起不到。另一边张译和姜武作为贪财与好色的一体两面最终也草草收场,没有构成完整的人物故事。其它的角色也都差不多,有些虎头蛇尾。

几天过去了,最开始讨论《八佰》的只有一些影评人,随着观影群众的增多,越来越多的普通群众开始并讨论这部电影。无论怎样,只要被讨论被记住,对于电影来说就是成功。

八佰上映前管虎说了什么(管虎偏偏拍砸了)(5)

二、你需要知道的《八佰》故事线的大背景

分享人:杜一无二

跟大家聊聊这个电影的大背景吧。

七七事变之前,日本人所有的念头都集中在一件事上,满洲国这个地盘已经归我了,你蒋介石承认了行不行?

可中国就是不承认,这可让日本人着了急了。那个阶段签了大量的协定,跟国民政府之间有大量的折冲和讨论,其中日本人的核心就是三个条件,第一承认伪满洲国;第二,叫华北自治,说白了要在满洲国和中华民国之间搞出一个战略缓冲地带。那第三点呢,就是共同防共,此处指的共可不是中国的,而是苏联,就是在对付苏联的问题上,你中华民国政府要跟我日本人保持立场一致。

那蒋介石就是不干,尤其是承认伪满洲国独立这件事,一点没商量。

八佰上映前管虎说了什么(管虎偏偏拍砸了)(6)

七七事变呢,其实就是日本一些底层军官搞出来的摩擦,所以日本人到现在都不承认,什么七七事变是正式的抗战开始,它认为就是个事变。但是到了东京大本营,他们的高层在进行决策的时候,也面对一个两难。

当时的陆军大臣叫杉山元,他手下就有很多人在争议,有的人,比如石原莞尔就说,华北事变赶紧得停,因为日本人这个时候根本就没有能力全面陷入中国的抗战;而还有一帮人就说揍他,揍他,揍他,再揍两下中国就服了。那这个杉山元就跑去跟天皇讲,说揍他。

天皇就问了他一句话,说我们要是跟中国打起来了,那背后的苏联要揍我们,我们可怎么办呢?杉山元这个时候就讲了一句话,这句话后来就流传出来,那句著名的“三个月灭亡中国。”

那其实杉山元说这个话是不是有底气呢?我觉得他是有的。因为中日两国那个实力对比差距实在太悬殊了,人家工业产值是我们的五倍以上。拿钢铁举例,钢铁当时日本的产量一年是580万吨,而中华民国呢?4万吨。打仗打的是什么?就是钢铁嘛。一直到抗战后期,即使是最精锐的中央军,一个月就发二十发子弹,就这种军队的战力水平。而日本人,那是一个有着完备的现代化军事工业体系的国家,所以打你中国,三个月还打不服吗?

八佰上映前管虎说了什么(管虎偏偏拍砸了)(7)

我们一直有一个误解,说它三个月灭亡中国,就是把中国拿下,我觉得它可能没这么想。它三个月灭亡中国是什么意思?让蒋介石服,承认伪满洲国归我日本所有。

以当时国民政府的军事实力。那怎么办呢?这个时候中国人应该感谢两个人,两个人都是浙江人,都是蒋介石的老乡。

第一个人叫蒋百里,蒋百里是中国近现代最重要的一个军事理论家,他既留学过日本,也留学过德国。他后来就写了一本书,叫《国防论》,这里面有一个特别重要的结论,就一句话,叫胜也罢,败也罢,就是不要同他讲和。你可以把我按在地下打,但是让我服,门儿都没有,因为我中国的战略纵深特别大。其实这个思想,就是后来所谓持久战的思想。

那第二个浙江人就是陈诚,那陈诚这个人非常受蒋介石的欣赏,首先老乡,然后为人也比较稳重,军中有人送他外号,叫小委员长。那陈诚这个时候就提出一个战略,说我们能不能不北上迎敌,就是挡住日本人南下;我们相反,是在上海跟日本人大打出手呢?

陈诚这里面有两个道理。第一,从北往南打,日本人的机械化装备比中国人好,而中国的北方,华北平原,一马平川。他们南下我们根本打不过他。但是如果把日本人调到上海,这可就把战略方向给变化了。

八佰上映前管虎说了什么(管虎偏偏拍砸了)(8)

原来日本人是从北往南,现在可就是从东往西,我们即使上海守不住,一路往西退,这是沿着长江退,长江是水网地带,不利于机械化部队的展开,这样我们就具有更大的战略优势。蒋介石说:高!他甚至把当时已经北上抗战的一些军马撤回来,都来上海,于是就爆发了后来的八一三淞沪抗战。

计算一下那个时间,1937年的7月7号卢沟桥事变,到8月13号战场已经转到了上海,这说明国民政府的那个战略动作还是很敏捷的。蒋介石这个时候为什么愿意在上海跟日本人打?还有一个原因,广告效果好。在华北、在太行山里打,外国人看不见;可在上海不一样,大量的租界,那些美国、英国、法国人,站在自家的阳台上就能看见日本人怎么欺负中国人,将来对中国争取国际援助也大有好处。

所以蒋介石心里算的是这么一笔账,七七事变是你偷袭我,那在上海我能不能偷袭你一家伙呢?蒋介石想的是两步。第一步,在长江口我炸沉一些船,把长江航道给它封住,这样你日本军舰在长江里面的不就可以瓮中捉鳖吗?

八佰上映前管虎说了什么(管虎偏偏拍砸了)(9)

(日舰出云号)

然后我再把一些正规部队化装成地方部队潜入上海,因为上海的日本守军其实只是海军陆战队,而且只有四千个人,估计战斗力是不行的。我这些正规军进去之后,挖战壕、造炮楼,做好一切准备,出其不意打你一下,不就把小日本给打残了吗?等你大部队来增援的时候,我再在上海跟你决战,打给隔壁的英国人和美国人看。

“八百壮士”的最高指挥官谢晋元,作为国军三大德械师之一的88师第524团参谋部主任,就是第二批带队潜入上海,对日军展开调查的特务。而且他还提出了一个“铁拳计划”,你日本人在上海不是海军为主嘛,那我将你海军的旗舰“出云号”给炸掉,灭了你的首脑,你就失去了中枢。“铁拳计划”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因出现意外,未能击中“出云号”,但也给日军第3舰队造成了较大震慑,以至于不久后即航向离江岸中方阵地较远处,国军在陆上遭遇的军舰炮击有所减轻。

八佰上映前管虎说了什么(管虎偏偏拍砸了)(10)

“铁拳计划”后,九一三事变爆发,谢晋元所在的88师首先打响了对日的第一枪。守护四行仓库的是88时524团第一营,打响对日第一枪的523团。对于88师来说,打响第一枪的是这个师,最后结束的也是它。88师也算尽职了,作为三大德械装备师之一,在淞沪会战里尽了全力。之后,在南京会战中,88师负责守卫雨花台,结果近乎全军覆没,旅长2名、团长3名、营长11名全部阵亡,第262旅只剩下80多人,全师最终只剩下500人。

回说老蒋的作战计划,这个如意算盘打得也很响,但是弱国就是弱国,你即使是有心算无心,你都没有搞成。首先是出了汉奸,当时国民政府行政院的那个机要秘书叫黄骏,就是个日本间谍,而且父子俩人都是汉奸,后来枪毙了。他就把蒋介石封住航道,瓮中捉鳖的计划透露给日本人了,日本人得到这个消息魂飞魄散,有的军队军舰还在武汉呢,夺路狂奔,往长江口跑。中国的空军是追来追去,才在长江口炸沉了一艘日本军舰。

后来呢,日本人在战场上的增兵其实也有问题,在东京主持增兵的,是那个陆相杉山元,他这时候就特别得意,因为日本军队当中,海军和陆军的矛盾非常深,你们海军居然求得着我们,那我就帮你一把吧。海军说,你至少派五个师团;不用,我现在给你派两个师团,万一不够用,我再给你派。于是刚开始只增兵了两个师团。

后来有学者分析,说如果当时杉山元直接增兵五个师团的话,那结果可能就不是后来那样,因为淞沪抗战也许就打不了三个月,那中国政府把上海的机器、物资,南京的那些设备全部拆除,往大后方运的那个时间,可能就来不及,这对中国后来的抗战影响巨大。但是杉山元就犯了这么个错误嘛,逐渐增兵,他觉得打中国人根本用不着那么多军队。

八佰上映前管虎说了什么(管虎偏偏拍砸了)(11)

最后怎么样?最后除了防守日本本土的一个师团,以及留在中国华北的几个师团,所有的师团全部押到了上海战场,一度达到了八个师团。那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最后的结果是日本人损失惨重,据保守估计,至少死伤了四万人。

那日本人花了血本,蒋介石这边花的本就更大,整个淞沪战役,中国将士伤亡是二十万人,跟日本人是五比一的比例。而且淞沪战争特别讲的一点,是蒋介石真的下决心,而且贴老本。你想想看,蒋介石可是打内战出身的,这个时候他虽然是国民政府名义上上的首脑,但是地方上很多军阀还是不听他的,比如山东的那个韩复榘就是不奉中央的号令,你蒋介石能拿我怎么样啊?

蒋介石在淞沪战场上其实面对一个非常严峻的考验,就是你押上还是不押上?如果你的嫡系部队要押上,万一打光了呢?将来怎么去镇压地方上的军阀?可是如果你不押上,地方上的军阀凭什么听你的号令去上战场当炮灰,你自己保存实力,大家又不傻。所以蒋介石这个时候的表现还是不错的,中央军嫡系部队黄埔系全部押到了上海。

押到了什么程度?不仅是像胡宗南的第一军这种标准的中央军,甚至是新组建的陈诚的十五集团军,甚至是他小舅子宋子文新组建的一支税警部队,就是收税的警察部队,因为装备比较好,也押上去了。甚至把中央军校的教导队,是教学用的部队,也全部押上去了。

八佰上映前管虎说了什么(管虎偏偏拍砸了)(12)

当然了,当时全国都在往上海运兵,各条铁路公路都在把部队往上送,可是打的好艰难、好惨烈,一天减员一个师,打掉一个填上一个,拿命死填。胡宗南的第一军,那个装备是最好的,德械师,上去之后怎么样?第一天减员80%。当时有这么一个说法,就是中国装备最好的军队,在淞沪战场上最多坚持七天。这不是说上去打得不行下来,是上去一个不剩,只需要七天。

所以中国人通过淞沪抗战,花了二十万人死伤的代价,拖住了日本战车三个月时间。

八佰上映前管虎说了什么(管虎偏偏拍砸了)(13)

以上就是电影的一些大背景。仅供参考。

三、无论如何,技术上《八佰》是一个里程碑

分享人:彼得巴甫洛夫斯克

《八佰》这部戏的争议很大,各种乱七八糟,各种刁钻角度都有。说碰瓷的有之,说踩红线被禁的有之,说片方受压力认怂的也有之,一片乱七八糟的热闹。

看完影片之外,我的感觉是有些五味陈杂。

八佰上映前管虎说了什么(管虎偏偏拍砸了)(14)

如果我给这部影片打分的话,我给6分,刚及格。其中5分给技术层面,我不知道影片的制作单位是不是国内团队(毕竟《集结号》是找韩国人做的)。如果是,那将是中国电影工业的一个里程碑。就目前这个效果,值满分。

如果有问题,那肯定就是导演管虎的。(彼得分享的全部内容,请点击这里:《八佰》的槽点真是数不尽,只能给6分,其中5分给技术 )

四、几个泪点的设置,还是蛮不错的

分享人:王小东

看完《八佰》,让我有泪感的是其中的两个场景:一是陈树声等军人的跳楼阻敌;二是杨慧敏送国旗过河,“八佰壮士”升旗护旗的悲壮。

八佰上映前管虎说了什么(管虎偏偏拍砸了)(15)

让我警醒的是:当最后谢晋元奉命带着“八佰壮士”准备过桥退入英租界,而断后的军人英勇悲壮地阻敌,我内心涌起一股想法:为什么谢晋元不带着军队返回去,决一死战?

随着电影营造的氛围,“让别人去死”这种思想不由自主地闪现出来,《八佰》和《战狼》一样,调动观众情绪的手法用的炉火纯青。

从民族国家建构的角度来说,要么被欺负受辱、要么欺负人自豪,这都能让个体轻易地认同这个民族和国家,也更容易血脉膨胀,让别人去死或者自己去献身奉献。

最好的战争片是反战的,《八佰》却成功挑起了我内心的狂热,这让我一阵后怕。

八佰上映前管虎说了什么(管虎偏偏拍砸了)(16)

《八佰》让我感动,这是它成功的一点;《八佰》让我狂热,这却是它失败的一点。

五、隔靴搔痒,是我能给这个片子的一个评价

分享人:沧海

在我的理解中,一个导演首先能讲好一个故事,并让故事中的主人公都能立体地呈现在观众的眼前,从这个角度来说《八佰》是不及格的。

从“羊拐”——一个老兵莫名其妙的厌战,到“老铁”挥着大刀唱着空城计走向顶楼。他们为什么来,又到哪里去……导演没告诉我他们最后的结局。

隔靴搔痒,是我能给这个片子的一个评价,它在强迫我为电影而哭,又强迫我为人物对话而笑,总是在不对称的情绪下做被动的表达,是我最为讨厌的地方。观众需要被影片中的故事和人物打动,需要它们带我们走进电影中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并且认同由这个内心活动所引发的动作,所谓故事也是因此而来……

八佰上映前管虎说了什么(管虎偏偏拍砸了)(17)

显然管虎导演是胸有丘壑的,欲说还休,犹抱琵琶……或许也是某种程度上作出的妥协,但是没讲好一个故事,这没什么理由。

《八佰》还是去看看吧,不为电影,而是为了那些借电影之口说出了很多话的那些七十多年前的活生生的人们……有些话我们从未听到……

还是去看看电影吧,不为电影,而是为了自己。让自己更了解那段历史,那段历史背后的更多的故事,那些故事里的更多的有血有肉的人。看电影,不止于电影。

六、很可惜:剧本是负分

分享人:梧桐树下

可能是之前不断调档延期炒作带来的期望值太高,最后却遗憾发现电影远没有想象中好!

我的评分在6-6.5分之间,不是因为这是疫情期间上映的第一部国产新片,也不是因为这算第一部正面描写国军的大陆电影,而是源于影片的视听效果和老戏骨们的演技。

八佰上映前管虎说了什么(管虎偏偏拍砸了)(18)

可惜的是:剧本是负分,本身的虎头蛇尾和人物性格塑造的断裂就不论了,虽然大场面的镜头调度令人惊艳也是全片最出彩的地方,但整体叙述和人物刻画却在两个多小时的不短时长中相互倾轧、槽点满满。

导演迷失在符号的堆砌之中,各种意象时不时跳出来提示观众在此处有寓意的表达:白马、皮影戏、京剧、穿戏装的赵子龙……后期配音的湖北方言和杜淳的广普让人出戏。很多角色(例如姚晨、刘晓庆)没有赘述的意义。

看看隔壁同期上映的战争片《1917》,都是小人物视角切入,表达方式却不知高出了多少倍……

总而言之一个字:太惨烈!

七、很遗憾,我也觉得《八佰》不及格

分享人:李啸天

原本,对反映国军正面战场抗战题材的影片被搬上大屏幕,还是蛮期待的。

八佰上映前管虎说了什么(管虎偏偏拍砸了)(19)

看完之后,不得不说,管虎小心翼翼地在拍这个题材,压根没有突破。甚至,都没有超越1986年拍摄的《血战台儿庄》。

“四行仓库保卫战”,历史课本就有,大部分国人或多或少还是都知道这场战争的。它的意义也明摆着的,就是以区区420人的血肉之躯,说他们是真打也好,说是高级行为艺术也好,总之成功树立了一面旗帜,将国内民族精神凝聚了起来。

在《八佰》之前,台湾有一版1975年的《八百壮士》,由柯俊雄、林青霞主演。更早的,在1938年抗战期间,上海就拍摄一部《八百壮士》来鼓舞士气,本片应云卫导演、阳翰笙编剧,那时距距离四行仓库的战斗过去仅仅8个月。而且,在四行仓库保卫战刚刚结束时,就由田汉、陈白尘联合创作了舞台剧《八百壮士》进行公演。作为一个IP,这一战早就树立起来了。

以上几版,都规规矩矩在讲故事,都正面树立了谢晋元的形象。像1975版的《八百壮士》,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谢晋元传”。以谢晋元作为八百壮士的代表,完全说得过去。(更多补充知识,请点击:《八佰》里管虎都犯了哪些历史错误? )

但管虎很明显不想走前人路,想着另辟蹊径,于是在《八佰》里谢晋元不再是主角,甚至前大半部里基本上都看不到他的影子,到后半部分里戏份是增加了,但他的内心是什么,如何坚持的,有什么样的精神,基本上都看不到,只剩下了一个不堪重负疲惫不堪的职业军人的模糊模样,成了一个扁平的工具人。一下子,就推翻了几部前作的基础。

八佰上映前管虎说了什么(管虎偏偏拍砸了)(20)

树立国军正面抗战的英勇形象,抛开意识形态的束缚,《血战台儿庄》基本上已经做到了。前几年的电视剧其实做的也不错,像《中国远征军》《长沙保卫战》《壮士出川》《我的团长我的团》《民兵葛二蛋》等,口碑都不错。《八佰》却没能更进一步,依旧原地踏步,殊为可惜。

管虎在采访中谈到自己的创意点,他表示从一开始就是要从几位散兵的视角去切入这个故事。这说明,他自己还是被束缚住了,为自己戴上了套。

现代战争片更注重讲人性,看起来管虎也没错。从士兵的角度去拍,从怂到勇的过程展现出来,看起来这个主意也不错。

可是,能力不足以支撑起野心,就是一个大问题了。当管虎把架构搭起来之后,其中用来填充故事的人物,就只是工具人,每个人都是很明显的工具,单个拉出来并没有自己的完整故事线,人物只有细节,不见完貌。全片下来,没有一个人的形象是能够完全站得住脚的,零零碎碎,突然冒出来然后又突然消失掉。效果上,很多演员的表现,还是很不错的,从王千源、姜武,到欧豪、魏晨,再到杜淳、李晨,甚至侯勇、辛柏青等人的表演,都还不错,但是整体形象没有立起来,也是可惜了。

八佰上映前管虎说了什么(管虎偏偏拍砸了)(21)

有佳句,无佳章。其实,管虎为何不像昆汀·塔伦蒂诺那样,明明白白地以章回体的形式来讲故事呢?章回体明明是中国的传统,却拉拉杂杂,拼凑在一起。既想个人成长,又要批判国民党,还想展示对岸的十里洋场,野心太大,却没有清清楚楚讲完整自己的故事,整个就是一部垮掉的剧。

抱歉,不及格。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