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最后的皇帝故事(唐朝懒汉成皇帝)(1)

在古代,当皇帝是所有人的梦想。然而皇帝这个职业,可不是什么都能当上的。

要想当上皇帝,要么生得好,天生在帝王家;要么赶上好时候,天下大乱到了改朝换代之时,抓住机会趁势而起。

在唐末时就有这么一个幸运儿,从一个目不识丁的懒汉破落户,竟然机缘巧合,一路打拼坐上了皇帝宝座。

唐朝最后的皇帝故事(唐朝懒汉成皇帝)(2)

这位开国皇帝为巩固帝位,使出了浑身解数。

特别是为了让广大民众支持自己,炮制出一个自己父亲葬于龙穴,因而自己才是秉承天地运道所钟的天子的故事。

在那个时代,风水玄学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最能迷惑人心的,这位皇帝以一套高明的心理战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品尝了甜美的成果。

唐朝最后的皇帝故事(唐朝懒汉成皇帝)(3)

抓住“天时”乘势兴起

中国的封建王朝,无论开国时如何兴盛,但是末期因为各种阶级矛盾无法调和,都会呈现出战乱四起,天下割据的格局。

大唐盛世也没有逃脱这个轮回,以至于黄巢起义军将大唐打得四分五裂。

这时候一群自认为是幸运儿的家伙就跳了出来,他们多是手握兵权的各地军阀,因而才能称王称帝。

唐朝最后的皇帝故事(唐朝懒汉成皇帝)(4)

五代十国里的前蜀皇帝王建,就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一员。

生于847年的王建是许州舞阳人,现在应该说是河南人。

小时候的王建是一个典型的问题少年,家里传承的职业是烤饼,因而被称为“饼师”。

由于家庭贫困,以至于王建“目不识书”,基本就是个“睁眼瞎”。

唐朝最后的皇帝故事(唐朝懒汉成皇帝)(5)

王建的脑子相当灵活,胆子也大,啥来钱快就干啥。

“屠牛、盗驴、贩私盐”这些偏门带有风险的行当,他都干过。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后来,他终于因为贩卖私盐被官府抓进了大牢,当时就被判处了死罪,后来买通狱吏才得以逃出监狱。

唐朝最后的皇帝故事(唐朝懒汉成皇帝)(6)

无处可去的王建跑到武当山躲了起来,后来受到一个名叫处宏的和尚指点下山去参军。

王建加入了忠武军节度使杜审权的队伍里,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由于他孔武有力,很快被提拔为列校,又因为军功成为都头,类似于后世的千人长。

后来王建和另外四个都头一起,赶去保护处于危难之中的唐僖宗,晋升为守卫皇宫的神策军将领。

唐朝最后的皇帝故事(唐朝懒汉成皇帝)(7)

在唐僖宗出逃时,王建为皇帝担当开路重任,并在经过大散岭时贴身保护唐僖宗,唐僖宗甚至是枕着王建的大腿才敢睡了一觉。

睡醒后,唐僖宗将自己的袍子赐给王建,并任命他为壁州刺史,领地在今天的四川通江附近。

这两年多护卫在皇帝身边的经历,对王建的影响极大。

他认识到了文士的重要性,也发现了唐朝廷的软弱无力,对于那些跋扈的藩镇只能是听之任之,根本没有节制的能力。

唐朝最后的皇帝故事(唐朝懒汉成皇帝)(8)

于是王建在出任壁州刺史不久,就“招集亡命及溪洞夷落,有众八千,以攻阆州,执其刺史杨行迁,又攻利州。利州刺史王珙弃城走”

王建开始对周边用兵,扩大地盘,这是他单独出面反对朝廷及其命官的第一次军事行动。

根本原因就在于他知道,如何他怎么干,唐朝廷都不会管他,也无力管他。

其后,他利用东川节度使顾彦辉和西川节度使陈敬瑄的矛盾,巧妙地在夹缝中拓展势力。

唐朝最后的皇帝故事(唐朝懒汉成皇帝)(9)

经过长达五年的战争,最终夺取了成都。

在王建与顾彦辉争夺川东时,朝廷曾经两次派来使者进行和解。

第一次王建表示奉诏回成都,但是军队没有撤回。

第二次王建直接将军队摆了出来,用手指着扛着大旗的士兵宣称:“战士之情,不可夺也!”

唐朝最后的皇帝故事(唐朝懒汉成皇帝)(10)

897年,王建率领五万军队攻打东川。

当年10月他取得东川后,朝廷一改劝和的态度,而是赐封王建为信武军两道都指挥制置使,先后赐爵为琅琊王、西平王。

等到903年王建被唐朝廷被任命为蜀王时,他已是名正言顺地占据两川之地,成为当时显赫一时的藩王。

唐朝最后的皇帝故事(唐朝懒汉成皇帝)(11)

但是这时候,王建依然没有登上帝位。

而直到907年,朱全忠灭掉唐朝。

建立梁朝时,王建对于朱全忠派出的使者不但不接受,反而还声言要会兵讨梁,这时候挡在王建前面的唐王朝已经是轰然倒塌。

唐朝最后的皇帝故事(唐朝懒汉成皇帝)(12)

而朱全忠的灭唐兴梁,正好给了他建立国家的借口,于是半年后,王建正式建立“大蜀”国,即皇帝位,时年六十岁。

可以说,朝廷越软,王建越硬。

朝廷的腐败、软弱是他得以从小到大,最后得以割据称帝一方的根本原因,此所谓得“天时”也。

唐朝最后的皇帝故事(唐朝懒汉成皇帝)(13)

大搞心理战:炮制“天子”异兆

俗语云:得人心者得天下。

王建在占据两川之后,有了根据地,同时手里又握有重兵,这就相当于有了做皇帝的基本盘。

然而要想割据一地,还必须在征服人心上、在统治思想上下一番功夫。

“目不识字”的王建,在这方面颇有功力。

唐朝最后的皇帝故事(唐朝懒汉成皇帝)(14)

王建紧紧抓住封建思想中最核心的一点,那就是帝王应该是“天子”,他开始巧妙地宣传自己有“天子”的征兆。

据说王建在埋葬父亲时正好埋葬在了龙穴,虽然挖得墓穴很深,但是埋下的棺材却自己跳了出来。

这时候,王建被一位道士阻止,他发话说:“此天子地,汝小民何容卜葬!”

可是这时候的王建极为悍勇,根本不惧神仙,仍坚持将父亲埋葬在此处。

唐朝最后的皇帝故事(唐朝懒汉成皇帝)(15)

后来“棺复跃出,如是者三,乃克葬。”

这段记载在《十国春秋》里的故事,是在王建夺取成都之后才传出来的,显然这是王建开始给自己造势的一波舆论操作。

王建可能感觉这一个“天子”故事有些单一,于是又流传出王建遇鬼的故事,以此来对王建的“天子”身份进行加持。

唐朝最后的皇帝故事(唐朝懒汉成皇帝)(16)

王建最初贫困时曾和同乡晋晖到别人家偷东西,被人发现后追赶,两人“遁武阳古墓中”躲藏。

到了晚上的时候,就听到外面有人对着古墓呼喊:“颖川大会,得无同行?”

就听到墓中发出声音:“蜀王在此,不得相随。”

这时那些要去看颖川大会的鬼对古墓里的鬼说:知道到你有贵客,现送到墓里三份饭,二份献给蜀王,一份献给晋晖。

唐朝最后的皇帝故事(唐朝懒汉成皇帝)(17)

王建走上前吃了几口,感觉味道与平常不同。鬼告诉他:“这是皇帝吃的饭。”

这个故事里加入了王建的老乡晋晖的戏份,显得更加真实。

而这个故事很可能是王建伙同晋晖一起编造的,或者是晋晖想要拍王建的马屁,编造出来后得到了王建的默许。

唐朝最后的皇帝故事(唐朝懒汉成皇帝)(18)

王建给自己的父亲安排好龙穴后,自己又吃上了“御饭”,基本就解决了“天子”传承这个层面的问题。

随后他开始给自己身上又贴了一层金,依然是记载在《十国春秋》里。

当时王建因为从大牢里逃跑到武当山藏匿,山上的处洪和尚给他看了一次相。

唐朝最后的皇帝故事(唐朝懒汉成皇帝)(19)

处洪告诉王建:“子骨法甚贵,盍从军,自求豹变。”

这样王建从军旅中能够脱颖而出,就有了理论依据。

王建又靠着这一波吹嘘,为自己成为帝王的人设增添了很重的法码。

当然王建在从军的过程中,也不能无法作为,还应该有一些神奇之处。

唐朝最后的皇帝故事(唐朝懒汉成皇帝)(20)

于是又流传出一个故事,王建在军队里“所乘马死,剖之,得一小蛇于心间,私自异之。”

这个故事记载在《五国故事》《蜀梼杌》里,如果从科学的角度看,很可能是战马生了某种寄生虫。

然而,当时人不可能搞好得懂这些事,而王建却正好借机发挥,大肆宣传,表明自己身负天命。

最后,王建又加了一把神火,这个故事发生在王建攻打成都期间。

唐朝最后的皇帝故事(唐朝懒汉成皇帝)(21)

据说一天夜里,王建梦到一青衣神人大张其口。

王建自己的解释为土地神向他求飨,也就是说土地神是站在他这一边的。

这样,王建攻占成都就有了最合理的依据,于是他将这个梦四处宣传,以鼓励士气。

唐朝最后的皇帝故事(唐朝懒汉成皇帝)(22)

当然,王建手下也不乏“有识之士”,他们看清了王建想要当皇帝的目的,于是一系列骚操作开始了。

《新五代史》记载了907年在四川发生的一系列怪事:青城山出现了巨人,万岁县落了凤凰,嘉阳江里游来了一条黄龙,“诸州皆言甘露、白鹿、白雀、龟、龙之瑞。”

在会昌庙旁发现了四只龟,“背有金书:王字大吉。”

唐朝最后的皇帝故事(唐朝懒汉成皇帝)(23)

天命、风水、骨相、异梦、祥瑞,这一系列活动的出现,都是因为王建发动了一场全方位、多层面、体系化的“封皇”心理战。

当然,这就使得四川人民普遍相信王建就应该是“天子”,王建因此彻底地占领了当时的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

王建也从一个懒汉,摇身一变成为天赋皇权的天子。

从此,他可以安心地坐上皇帝的御座了。

唐朝最后的皇帝故事(唐朝懒汉成皇帝)(24)

短命王朝两代而灭

王建开创的前蜀,其疆域包括今天的四川大部、陕西南部、甘肃东南部,以及湖北西境一隅之地,面积位居十国第三,算是有数的强国了。

王建在位期间,虽然“目不识字”,但是他采取了一系列稳定发展措施,使得百业兴盛,民众安居乐业,将前蜀建成了当时乱世中难得的一方富饶安稳之地。

《资治通鉴》认为王建“好与书生谈论,粗晓其理。”

唐朝最后的皇帝故事(唐朝懒汉成皇帝)(25)

而且“是时唐衣冠之族多避乱在蜀,蜀主礼而用之”,因而王建身边汇聚了一批来自各地的贤能之士。

王建礼遇重用这些人才,“革弊从新,去华务实”。

王建还通过减免赋税,赦免犯人,整治农田、水利,发展农业,以达“永致清平”的政治目的。

唐朝最后的皇帝故事(唐朝懒汉成皇帝)(26)

在王建的统治下,四川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当时的成都也成为中国首屈一指的繁盛大都会,人文荟萃、经济文化繁荣发展。

城内出现各类集市,成为南汉、荆南、后晋、后周通商的中心,“蜀人称其繁盛”。

唐朝最后的皇帝故事(唐朝懒汉成皇帝)(27)

王建本来的目标是奠定百年基业,并且也想要走出四川,打下一个大一统的天下。

可惜,他称帝时就已是六旬老翁,治理统合前蜀又耗费了大量时间,他实在是没有力量、没有机会来进行统一的霸业。

这件事只能是交给自己的继承者来进行,然而可惜的是,在立太子一事上,王建失策了。

唐朝最后的皇帝故事(唐朝懒汉成皇帝)(28)

王建总共有11个儿子,因长子宗仁先天残疾,于是最初是立二子宗懿(元膺)为太子。

元膺多才多艺,本来是一个极好的太子人选。

然而却因为与枢密使唐道袭有不可调和的矛盾,致使两人在冲突时都动用了军队,有人乘机说太子举兵造反,被终被王建派军队镇压。

而元膺本人也在冲突中死掉,元膺死后,王建在选择太子人选时就有些举棋不定了。

唐朝最后的皇帝故事(唐朝懒汉成皇帝)(29)

这时候受到王建宠爱的徐妃,偷偷贿赂拉拢宰相与大臣合谋,最终使得自己的幼子王衍被册立为太子。

918年,王建临死前一段时间,看到王衍与诸王斗鸡、击球,认为“吾百战以立基业,此辈其能守乎!?”

想要改立信王宗杰为太子,结果信王突然暴死,当时重病在身的王建已经无力去查知信王死亡背后是否存在阴谋。

唐朝最后的皇帝故事(唐朝懒汉成皇帝)(30)

王建一死,17岁的王衍登上帝位后,立即显出他能力的不足和理想的缺失。

他将国家治理的权力交给亲信的宦官,甚至是自己的母亲也在其中不断的插手,而他本人则是整日的寻欢作乐。

王衍比较出名的一次玩乐,是与他的母后徐太后一起上青城山。

在上青宫里,他修了一座怡神亭,让宫女扮成道士,然后他和那些宫女们整天到晚一直鬼混。

唐朝最后的皇帝故事(唐朝懒汉成皇帝)(31)

当时正直的嘉王曾经痛哭着劝谏王衍,结果却被王衍信任的佞臣潘在迎等人讥笑为“发酒疯”,从那时起,再也没敢于直言。

如果只是荒淫还好一点,最重要的是,王衍还将王建托孤的老臣重将排斥在外。

他先是任命自己国舅徐延琼为军队的最高指挥,将一众老将压在下面。

唐朝最后的皇帝故事(唐朝懒汉成皇帝)(32)

同时他还建立了龙武军,一切装备供应都是最优的,相当于天子的御林军,由宦官王承休统领,这就引起了其他军队的不满。

结果当后唐军进攻前蜀时,那些军队不积极对敌,反而扬言“换龙武军相战”。

对王衍极度失望、失去信心的三十万军队,面对着后唐的六万军队不战而溃。

仅仅70天,后唐就灭了前蜀,这不得不说是一个让所有震惊的奇迹。

唐朝最后的皇帝故事(唐朝懒汉成皇帝)(33)

而王衍也仅仅用了7年的时间,就把他父亲王建身经百战创立的基业全盘葬送,这个二世祖真的是败家到了极致。

当然失败的结果只能是王衍独自承担,后唐大军将他带出四川后,根本没有什么遮掩,在半道上就把他杀掉了事。

王建编造的“天子”神话,碰到了“猪队友”王衍,就此褪去了一切神秘,湮没在历史尘埃之中。

文/蓝风烛尘

唐朝最后的皇帝故事(唐朝懒汉成皇帝)(34)

参考文献:

[1]罗开玉,王建是怎样走上割据道路的,四川师院学报,1984(4);

[2]莫锦江,论前蜀的兴亡,四川大学学报,198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