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小婧(化名)收到了她上个月在澳洲代购那买的保健品,一共8瓶:“这些东西我都吃一年多了,每个月都要买一批。

打开小婧的床头柜,映入眼帘的是十多个瓶瓶罐罐,上写的都是英文。“这是复合维生素,我一般早上吃,这是葡萄籽精华,抗氧化的。”说起自己的保健品,小婧显得很在行。

而对于女儿每天吃大量保健品这事儿,小婧的父母总是有些担心,“你年轻,本来身体就健康,别补过头了。”

对于爸妈的担忧,小婧倒是反驳得挺快:“专家都说了,抵抗新冠肺炎,最重要的是提高免疫力,我吃的这些微量元素都是免疫力基础!”

十大智商税保健品(4种被捧上天的保健品)(1)

其实,随着我国民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吃保健品的人越来越多,而且各个年龄阶段的人都有,这也一步步使得我国的保健品市场规模越来越大。

一、我国保健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数据统计显示,我国2018年的保健品市场的规模产值就达到了1627亿元。而且,我国保健品市场的特点是渠道分散,入行的门槛并不高,于是在行业内,多数企业吃定了消费者的心理,把产品的定价无限的推高,导致普通大众在对待保健品这件事情上越来越看不到健康和正确的真相。

有些产品明明就跟食品没有区别,但是很多企业还是顶着药品的光环入行。

十大智商税保健品(4种被捧上天的保健品)(2)

基于之前出现的多种问题,国内保健品市场的监管也在趋于完善。目前,主要针对的是违法宣传、违规销售模式、违法广告、不合格产品等几个方面来监督和改革,虽然监管的力度越来越大,不过未来五年国内保健品市场的规模,还是有望能够达到2435亿元的规模。

市场在趋于成熟,消费者的习惯也在渐渐成熟,那些虚假宣传的违规产品,慢慢就只能退场了,何况有些东西是真真切切没什么用啊。

十大智商税保健品(4种被捧上天的保健品)(3)

十大智商税保健品(4种被捧上天的保健品)(4)

二、这些被捧上天的保健品,其实不保健

№1.酵素

这个名字在前些年比较流行,但其实它就是港台地区的一个翻译名称,大陆这边的正统叫法就是“酶”。酶是人体生物反应的一种催化物质,就目前来说已经知道的酶有4000千多种,它们分布在人体内的各处,比如唾液中就含有酶。在临床上,有一些针对性的酶类药物,例如促进创口愈合的糜蛋白酶。

但是药物和保健品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你根本不知道商家宣称的究竟补充的是哪一种酶,何况人体内4000多种,你真能相信保健品能添加的全吗?更最关键的是,酶本身就是蛋白质,吃下去后,在胃里就被分解进而失去作用了,那你不管吃了多少,都等于白吃。

十大智商税保健品(4种被捧上天的保健品)(5)

№2.鱼油

鱼油的广告是软化血管,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而且它的主要成分是不饱和脂肪酸ω-3系列,具体作用是防治血栓,保持血管的通畅。但保健品毕竟不是药物,根本不会出现像他们宣称的那种效果。

福州总医院心内科黄明方医生明确表示,与其花大钱买鱼油吃,还不如吃一些天然的深海鱼类补充不饱和脂肪酸,这样既美味又安全,更重要的是价格还便宜。花大价钱吃的鱼油,人们并不了解其中的成分到底是什么。

十大智商税保健品(4种被捧上天的保健品)(6)

№3.大麦青汁

这也被宣传的神乎其神,可以减肥,可以补充维生素和膳食纤维,还可以治疗便秘。那它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呢?麦子的绿叶烘干后磨成粉——听起来像是饲料啊。

而且,稍微有一点点医学知识的人也会懂,说到膳食纤维和维生素,每天吃的蔬菜和水果不比那些麦子叶儿多多了嘛。所以,与其天天吃“饲料”,那你还不如买点水果天天吃,顿顿饭多吃点蔬菜呢。这种产品过去在日本也大卖过,但因为涉及到了虚假宣传,还被有关当局开出了高额的处罚单。

十大智商税保健品(4种被捧上天的保健品)(7)

№4.口服胶原蛋白

这名字也不陌生,尤其是注重自己外貌的女生,更是希望能够通过服用胶原蛋白来达到青春长存的目标。

北京营养师协会理事顾中一明确表示,胶原蛋白是啥啊?那就是蛋白质,在人体皮肤、组织以及骨骼内含量都很丰富,根本无需外界补充。而且胶原蛋白进入肠胃后会被分解吸收,其宣称的作用也就无效了。

事实上,胶原蛋白是一种“劣质蛋白”,实际营养成分比鸡蛋、牛奶还差。花大价钱,补充一些食物中就能吃到的营养成分,那确实多此一举。

三、保健品是双刃剑,你要懂得吃

从营养摄入均衡的角度看,某些保健品单独补充一类物质,确实可以起到辅助的作用。但商家的虚假宣传,让很多人误以为保健品具有药物的明确功效,这样长期的误导,使得人们把保健品和药物划上了等号。

可实际上,保健品的作用仅仅是辅助,而且它是食品并非药品,只有理清了这一关系,公众才能正确认识到保健品的价值。

十大智商税保健品(4种被捧上天的保健品)(8)

对于如何正确使用、购买保健品,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秘书长吕燕妮给出以下建议:

  1. 购买经国家有关部门审批的,有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和“小蓝帽”标识的保健品;
  2. 购买时选择正规合法的店铺,不可落入非法销售者的一些常见营销套路中;
  3. 补剂类的保健食品并非多多益善,一旦营养素过多堆积在人体,反而会引起机体代谢异常,损伤健康
  4. 一些声称特定功能的保健食品,如降血脂、降血压的保健食品,并不能取代药物的治疗作用;
  5. 保健食品需长期食用才有预防得病的作用,所谓的“速效”、“疗效”都不可信。

当人们不会被欺骗的时候,当人们身体出现问题去明确求医而不是相信保健品的时候,保健品乱象和价格昂贵的局面才能一点点的回归平稳。

#清风计划##39健康超能团#

参考资料:

[1]《鱼油不宜长期服用 乱补不如合理膳食》.中国妇女报.2019.8.21

[2]《一文了解2020年保健品行业市场规模与发展前景分析 政策趋严推动转型升级》.前瞻经济学人.2020.7.8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