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不久前,我听了两节课,很受触动,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教师教学的担忧?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教师教学的担忧
中国教育报
不久前,我听了两节课,很受触动。
一节是初一年级的生物课,主要涉及“生物的多样性”相关内容。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探究了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价值以及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概况、生物保护措施等教学重点,同时,这位教师将与生物学科相关的学科知识联系起来,进行了课堂延伸。比如,在讲述“生物多样性的美学价值”时,她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文学,一起描写一些生物的外貌。在讲到“野生动植物的药用价值”的时候,她与学生一起找到了历史教材上的相关知识——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把历史上的科学成就、中医药学及生物知识综合起来讲述。在讲述“潜在的价值”的时候,告诉学生过去曾经是很不起眼的野草现在已经变为人类的生命之宝。比如著名科学家屠呦呦首先从黄花蒿中发现抗疟有效提取物,并分离出新型结构的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创制了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她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一节课下来,学生们已经分不清课堂上都涉及哪些学科的知识了,但是,他们经历了趣味十足、内容丰富的45分钟。这样的课换取了学生全身心的投入,也抹平了门类台阶带来的困惑。其实,知识的分科是人为划分的结果,而学生获取知识却不会因为学科界限而停步,反而,教师适当地“跑题”——扩展与打通,有助于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学习兴趣的提升。
让我深受启发的另一节课是一节历史课,主要内容涉及“统一国家的初建”。学习目标为:了解秦统一六国、建立统一国家的基本情况,掌握诸如秦始皇开创皇帝制度,推行郡县制,建立一整套官僚体制,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等知识。教师在课堂导入的时候用了一个英语单词“CHINA”,学生很是惊讶:历史老师怎么也关心起英语来了?原来,教师的问题是,你知道“中国”的英语单词为什么是这样的?顿时学生们的兴趣十足。教师顺势引导,有学者说,这个词与两千多年前中国第一个统一王朝“秦”有关(英文中“秦”的翻译是“CHIN”)。随后,在讲述“秦灭六国”的时候,教师又拿出了地图,学生惊奇,历史老师开始上地理课了。教师以现有的河流为标记,讲述了当初的政治格局,标清了六国的位置,困扰学生的历史地理空间问题迎刃而解。对于“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这个教学重点,教师将之与政治、文化、经济、交通、军事等问题联系起来,一一讲解。比如,讨论政治问题的时候,教师与学生探究当时的中央行政机构、地方行政机构等问题,虽然讲述比较浅显,但是,学生因此对当时的政治形势有了一定的感悟。在讨论货币与度量衡的时候,教师联系到语文课上曾经讲过的“邹忌修八尺有余”中的“八尺”,“八尺”是当时一个美男子的标准,教师设问,“八尺”是多高?接下来说,大约为1.85米。学生疑惑地面面相觑,问:“老师是怎么知道的?”教师说:“古代的尺长度与现在的尺长度不一样,看来统一度量衡是一件好事。”在这样的课堂,学生不仅掌握了历史知识,语文学习也少了一个障碍。
教师在课堂上目标不明地东拉西扯,当然不行。但是,只灌输本学科知识,不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死守本学科的“疆域”,也是不可取的。事实上,无论文科,还是理科,都需要跨学科授课,其最大的作用就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这种教学方式其实对教师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教师要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不断地学习,而且知识越丰富越好。同时,教师备课的负担也加重了,但是,长期坚持下来,教师的备课会变得轻松愉快,学生对课堂知识点也会有更深刻的理解,教学质量自然会得到提高。
(作者单位:山西省运城市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