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农历三月二十九日,黄兴亲自带队发动的广州起义,在历史上一般称为黄花岗起义。这一次起义,老实说直接的战果非常有限,损失却极其巨大,孙中山事后曾痛心地说道:“吾党精华,付之一炬。”

黄花岗72烈士的故事简介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1)

例如福建志士方声洞,起义前夕,时在日本留学的他被推选为同盟会第十四支部支部长,以接替即将回国参加广州起义的林文。方声洞却毅然拒绝,并慷慨陈词:“诸君不许吾同死耶?是焉置我也。我虽不才,习医数载,颇自信有得。义师起,军医必不可缺,则吾于此,亦有微长,且吾愿为国捐躯久矣。今有死所,奈何阻我去?况事败诸君尽死,我能独生耶?留我奚意?”

黄花岗72烈士的故事简介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2)

又如安徽怀远人宋玉琳,闻讯从安庆连夜赶往广州,千里赴难。其云“富贵利禄岂能动,生死绝不变初衷。”此真大丈夫也!

当然,在舍身赴义的同时,他们也并不是没有痛苦,没有留恋。大好年华之时却要与家中的亲人诀别是深藏于他们内心之中最大的内疚。

黄花岗72烈士的故事简介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3)

正如林觉民起义前连夜草就《禀父书》:“不孝儿觉民叩禀:父亲大人,儿死矣,惟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也。大罪乞恕之。”或许任何语言都是苍白的,这种伤痛非当事人不能体会。

黄花岗72烈士的故事简介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4)

四川籍的喻培伦则相对“幸运”,因为他还有一个亲弟弟。起义前夕,当弟弟喻培棣也与他一同报名参加选锋时,喻培伦劝止了弟弟。喻培棣开始很生气:“举义,诚知必死,然死国义也。吾人不肯死,谁肯死者?国事不可挽矣!”然而,喻培伦却晓之以理:革命为先,家国兼顾。家中尚有高堂二老,需人尽孝,若于起义中兄弟皆亡,置父母二老于何地?

最终,兄弟二人相拥痛哭诀别,为中华数千年煌煌青史再添凝重一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