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野猪下山了!“猴纸”到我家阳台了!野生动物进城的消息频现社交媒体。事实上,我们身边居住着众多本土野生动物,它们与我们为邻,我们却鲜少了解它们。了解、友好、相伴,万物方能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新华日报·交汇点联合江苏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站、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等推出“秘境之眼·人类之友” 日历专栏,带您一起通过红外相机、动物观察者等的视角,去关注既熟悉又神秘的 “动物邻居”。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家园的生存基础、生机所在,每到节气日,我们还将邀请节气官来进行当日的特选推介播报。今天,一起来认识虎纹伯劳。

虎纹伯劳的生活习性 秘境之眼人类之友(1)

鸟大十八变,越变越苗条

虎纹伯劳脸上有标志性黑色眼纹,这令它们看起来像蒙眼侠客。成鸟头顶为灰色,背至尾上覆羽、翼上覆羽和内侧飞羽为棕栗色,且具有细的黑色波状横纹,因此特征,它们得名“虎纹伯劳”。

雌雄鸟极为相似,主要区分办法是,雌鸟脸上无明显黑色眼纹,头顶灰色仅延伸到后颈,上体羽色稍暗淡。它们的嘴像猛禽一样呈倒钩状。

未成年时,虎纹伯劳外形像一个肥嘟嘟的糯米团子,背部呈浅灰色,且略带浅褐色波纹,腹部呈米白色。

外表萌萌的肉食性鸟类

虎纹伯劳体形较小,身长17厘米至18.5厘米。伯劳是雀形目伯劳科的统称,全世界大约30多种,中国目前记录到的伯劳有11种。伯劳虽是雀形目,个头也不算大,但它们是所有雀里最凶悍的类群,面对捕猎对象,一些伯劳的凶猛劲头甚至不输小型猛禽。因虎纹伯劳喜爱将猎物挂起来,得江湖名声“屠夫鸟”。

虎纹伯劳常站在路边小树顶端或电线杆头,伺机捕猎。性凶猛,叫声粗犷响亮。鸣叫时常仰首翘尾,飞行时快速向前冲去。

它们主要吃金龟子、步行虫、蝗虫、蛾等昆虫,偶尔也吃蜥蜴、麻雀等小鸟以及鼠类。

虎纹伯劳的生活习性 秘境之眼人类之友(2)

“劳燕分飞”,入诗已千年

不过,古人赋予伯劳诸多凄美寓意:

“芃芃黍苗,阴雨膏之。悠悠南行,召伯劳之。”《诗经》中已有专门记载伯劳的诗句,由此可见,伯劳这个鸟名在中国历史上至少传承2500多年。

南朝乐府《西洲曲》载:“日暮伯劳飞,风吹乌桕树。”

南宋《乐府诗集·东飞伯劳歌》载:“东飞伯劳西飞燕,皇姑织女时相见。”

《西厢记》有这样的句子:“他曲未通,我意已通,分明伯劳飞燕各西东。”

于是,有了“劳燕分飞”的典故,东飞的伯劳和西飞的燕子,构成感伤的分离,成为不再聚首的象征,寄寓一种凄婉之情。

虎纹伯劳喜爱怎样的环境?

它们主要栖息于低山丘陵至山脚平原的开阔丛林,喜爱生活在疏林边缘,常停栖在固定场所寻觅和抓捕猎物。虎纹伯劳常单独或成对活动,爱将巢址选在带荆棘的灌木及洋槐等阔叶树。

虎纹伯劳的繁殖期在5月至7月,雌雄亲鸟共同在小树或灌木上以枯草、细枝、树皮等营造杯状巢,外壁粗糙,内层精致。窝卵数通常5至6枚,雌鸟孵卵,雄鸟警戒,孵化期约14天。雏鸟晚成,由双亲共同喂养13至15天即可离巢。

在江苏,虎纹伯劳是夏侯鸟。在我国,它们繁殖于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四川、陕西等地,越冬于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湖南等地。

采写:刘春

美编:郑玲玲

图片:苏州市林业站、苏州大学生态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