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宇宙学到地质学,从生物学到人类历史,《大历史与人类的未来》一书,这些观点值得启迪。

人类历史最重要10本书(关于大历史与人类的未来一书)(1)

1 赢得人类共同共同未来的中心主题是:努力分享成功合作的喜悦!

2 从太空看地球的图片,引发思考:正如同《增长的极限》一书所说:只有弄清楚人类世界的现状与此前历史的各个时段在生物学、文化意义上有何不同,以及后者是如何塑造了前者,才有可能找到有效改造现实世界之道。

3 中世纪末期的西欧,世界地图,往往把中心放在耶路撒冷,并展示标记重大历史事件,放在教堂中作公众展示教育。

4 大历史是把割裂的文明史、生物史、地球史、宇宙史整合起来的历史叙事,尝试以此解释我们人类以及人类周围的万事万物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这个样子的。

5 凡是试图拥有影响力获得成功的人,包括在庞杂的社会网络中求发展的创业者,都必须对自身生存其中的世界有清晰的了解。所有的影响力,首先是尊重传统、尊重潜意识、尊重最广阔大众的根本诉求和情绪感知。所谓能感知到情绪,也是清晰了解各种群体的潜意识以及比例构成。对于普通群体的潜意识、占据的比例和能理解的程度,需要更清晰的了解。

6 洪堡在撰写《宇宙》一书之前,早已事业有成。29岁奔赴新大陆时,他给自己的使命写在信上是“我一定要弄清楚大自然的多种力量是如何彼此相互作用的,以及地理环境因素如何影响植物动物的习性和分布。换言之,我就是要弄清大自然是如何实现统一的。”

7 第二位大历史先行者,钱伯斯,其著作《自然创造史的痕迹》,1844年出版,影响巨大,对万事万物的历史作了动态历时的书写。

人类历史最重要10本书(关于大历史与人类的未来一书)(2)

8 在普通物质中,电子的作用是环绕原子核旋转并使得原子呈中性。同时,电子参与化学键的生成,化学键连接不同元素的核,实现粒子聚合成为分子。普遍认为,宇宙大爆炸10的负4次秒之后,电子和中微子,这些轻子凝聚的条件也具备了。

9 原子核内的质子数越多、中子数也越多,这样原子核才能粘到一起。26个质子和26个中子,形成铁元素,是最稳定的。1个质子和1个中子是氢。氧是各8个,排第8号元素。其他元素质子和中子略有不一样。碳元素为质子数6、中子数8,原子量14。同时,原子核越大了越不稳定,比如92个质子、143个中子的,原子量235的铀,就是容易改变和跃迁。

10 星系形成的早期,恒星通过熔炼氢元素氦元素,内核温度10的8次方以上,经核聚变到更重元素。有碳、氧、氮等,包括熔炼最稳定的铁。

人类历史最重要10本书(关于大历史与人类的未来一书)(3)

11 生命本身不但影响了地表,而且还在全球范围内创造并维持着自身赖以生存的金凤花条件。

12 远古的微生物就已经学会捕捉阳光并利用它来构建新的复杂实体。即光合作用。约在34亿年前,有些生物体已经摆脱了对地热物质和能量的依赖,并开始从外部获取太阳能。每一个生物体的进化过程,都是想法设法更多一点去实现物质和能力的摄入。

13 生命体会创造并维持其生存所必需的金凤花条件,而无生命自然只会产生熵,而不善于处理自己的垃圾也就是熵的解决方案。

14 大约2亿年前,能够恒定其体温的动物问世了,可以控制体内生物化学反应稳步进行,哪怕体外温度发生变化,也能调整适应,消耗一定能量。科学界认为部分恐龙已经是恒温了,从而再进化出鸟类和哺乳动物。

15 温血的动物生存能力更强,进而进化出大脑,有大脑动物更加灵活具有适应性。而大脑因为要不断去做判断和调整适应,消耗能量最大。

16 美国地质学家休伯特认为:因为能源是地球上所有活动,包括无机和有机,最根本的要素,所以人类文化的演进本质上就是人类如何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更好的掌握能源并提高使用效率的历史。

人类历史最重要10本书(关于大历史与人类的未来一书)(4)

17 人类如同任何其他形式的生命体一样,绝无可能摆脱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作用。 热力学第二定律真正的内涵,并不仅仅是热量传导的方向性,而是一个颇有哲学意味的结论——事物会自发地向混乱、无序的方向发展。 热永远只能由热处传到冷处(在自然状态下)。

18 早期人类的脑量的增加,与不断使用工具有关。如同所有的技术,不断用场景去磨合优化演练,自然进化出更好的成果。

19 人类学会了使用火,就等于开发出一种外在能源,凭此便可以创造和毁灭各种形式的复杂实体。掌握能量,便是降维打击。

20 依靠集体知识、团体协作和传承,人类仅仅600代,就把地球搅动了天翻地覆的巨变。

21 欧亚大陆东西延展深广,很大范围存在类似环境而又有差异性,可以培植和进化某些物种,传播扩散而提升。非洲、美洲的南北纵向,自然环境特别是温度变化多块,使得驯化动植物就非常难。比如畜牧业、农业只有亚欧大陆强大,而印加帝国的发展也是按中轴横向发展,同一温度带同一文化非常重要。

22 人类社会是典型的相互依赖关系,每一个个体都会对他人行为产生影响。凡是人,都无法全面控制上述构造。

23 霍尔巴赫在其《自然的体系》一书中给出的答案:只要人们以恰切的方式追求幸福,不光考虑自己的长期幸福,还包括他人的长期幸福,那么和谐的社会将会自动形成。

人类历史最重要10本书(关于大历史与人类的未来一书)(5)

24 早期文化信息知识存储在个人的大脑里,随后从泥板文献到结绳记事,收集、采购、存储、传递信息,有了外部记录和传递信息的创新,就能真正的激活了集体知识智慧。

25 从文字发明到印刷术发明,再到电子数据处理技术。人类信息传递和改造其他物质能量的能力大幅提升,从而不断进化。

26 美国史学家麦克尼尔认为,首批欧洲殖民者获得了对疾病抵抗力的优势,而1776年北美脱离英国,在微生物环境优势上强于对手。刚来的军队人员不少会大批落病,匆匆败退,有关联。

27 农业社会,人类主要是依托可再生的太阳能为动力;而工业时代,启用了化石燃料,获得了全新的提取能量模式。衍生思考:任何一个文明,都是从能量提取模式、信息连接模式,两个纬度互相依托而前进。借助电子信息设备,现在可以对海量数据进行准确快捷的处理,人与人与物的交流进一步改善,极大提升。再创了大脑,信息连接比能量连接都更为重要。

28 各种生产行为,都要把物质熵的生产最小化。

29 人类可能在遗传基因上就有这么一种倾向,即总要求得比自身生存繁衍所需稍多一点儿的物质和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