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赫赫有名的南洋公学,是上海交通大学和西安交大的母体,也是上海复旦大学的“母体”!

因为一只墨水瓶成就的百年高校:复旦大学成立的原因是一只被洗干净的墨水瓶!

中国的高级学府几乎全都有百年历史,如北京大学,成立于公元1898年,前身是戊戌变法唯一的成果“名师大学堂”;清华大学成立于公元1911年,前身是清华学堂,1912年改名清华学校,1928年改名国立清华大学;天津南开大学成立于公元1919年2月。

值得一提的是,北大、清华和南开三所高校曾经合并过,公元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鬼子全面侵华,北大、清华和南开大学为避战火,将学校迁到湖南长沙,合并后的学校命名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公元1938年,这所“一拖三”的大学再次迁址到云南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抗战胜利后的第二年,即公元1946年,这个“三合一”的大学全部回到北京,清华大学迁到北京清华园,北大迁到北京沙滩,6年后迁到现在的地址,南开大学迁到天津。

除了这三所高校,在南方还有一所百年高校,赫赫有名的南洋公学。

它是上海交通大学和西安交大的前身,这所学校最早在公元1896年提出兴办,督办人是清末大富豪盛宣怀(败家子盛恩颐的老爹),在1898年正式成立为“南洋公学”。

让世人为之惊讶的还在后头:南洋公学不仅是上海交大(1928年命名)和西安交大的前身,而且也正是因为南洋公学里发生的一件事件,上海复旦大学诞生了!

这起事件的起因是一个被洗干净的墨水瓶,因此被称为“墨水瓶事件”

公元1902年11月5日,南洋公学文科教习郭镇瀛去五一班上课,发现座位上有一只被洗干净的墨水瓶。如果放在现代,这根本不是什么事,拿走就行呗,但偏偏这个郭镇瀛是个封建思想严重的守旧派,他联想能力很强,他认为:这只洗干净的墨水瓶代表的意思是学生嘲笑他“肚子里没墨水”,挑战自己的权威和尊严,这还得了?

郭镇瀛当场发怒,问这是谁干的?学生们都说不知道,郭镇瀛不依不饶,他威胁前排的学生贝蝇伯和伍石卿,让这俩“倒霉蛋”三天之内说出始作俑者,否则将开除并追究责任,并且株连全班,被吓怕了的学生为了逃避责任,于是将可怜的“替罪羊”推出去顶罪,这个可怜的学生就是伍正钧!

复旦大学冷门(因墨水瓶而诞生的高校)(1)

按说这件事有了结果该结案了,身为老师应该“宰相肚里能撑船”,但郭镇瀛偏偏是一头犟驴,事情发生8天后的11月13日,郭镇找到学校负责人—校长汪风藻,要求开除伍正钧。

这下五一班学生不干了,认为郭镇瀛是小题大做,于是和校长理论,甚至以“如果开除伍正钧就全体退学”,威胁校长小事化了。

可惜学生们还是太嫩了,校长汪风藻和郭镇瀛步步紧逼,根本不听学生的申辩,下令开除五一班全体学生,由于五一班学生事前和全校班级学生说明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并一一告别,开除的消息传来,全校震动,全体学生纷纷抗议,找校长理论,校长却坚持开除五一班。

全校学生告诉校长:如果开除五一班,那么全校学生全体退学抗议,这让学校其他领导十分为难,陷入僵局的校方决定让德高望重的特班班主任蔡元培先生(时任南洋公学特班总教习)出面摆平。

蔡元培以出色的口才劝说学生先暂时不要采取行动,学生们听从后,蔡元培立刻前往“南洋公学”督办人盛宣怀处,请求让盛宣怀出面解决问题,但盛宣怀却以各种理由推脱,蔡元培等了三天,盛宣怀始终不露面。

11月16日上午十点,没有收到任何回复的全体学生们收拾好行李被褥,前往操场等待学校最后的回复,然而学校根本没有任何回信,绝望的学生们最后以班级为单位,浩浩荡荡走出校门,宣誓全校退学,蔡元培也因为愤怒辞去职务,跟随学生一起离开南洋公学!

复旦大学冷门(因墨水瓶而诞生的高校)(2)

学生们从南洋公学集体退学后也不能不上学啊!蔡元培再次出面,找到了爱国教育家马相伯,希望马相伯帮助学生继续学习。

马相伯深知教育的重要性,他得知“墨水瓶事件”的来龙去脉后,动用他的人脉关系,在法国天主教会的帮助下,于1903年在上海徐家汇成立了一所新的学校,即“震旦大学”,学生们感激万分,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让马相伯和蔡元培再次陷入绝望。

起初震旦大学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然而法国天主教慢慢露出了庐山真面目,他们以创立人自居,多次插手学校和学生事宜,学生们发现他们是想将学校变成以盈利为目的的西方天主教学堂,并利用西方天主教入侵东方文化,蔡元培立刻将法国天主教会的企图告诉了马相伯,马老坚定地站在了学生这一边。

复旦大学冷门(因墨水瓶而诞生的高校)(3)

马相伯

随后,马相伯,蔡元培,于右任,邵力子等人带着全体学生离开震旦大学,继续踏上了艰难的“求学之路”,公元1905年夏,马相伯在邵力子等人的帮助下,在吴淞成立了一所新的大学“复旦公学”。

然而不久后,被法国天主教会控制的震旦大学打着马相伯的名义四处招生,从中牟利,马相伯得知后很生气,他立刻写了一篇文章发表在报纸上,表示自己和震旦大学早就脱离了关系,震旦招生的行为都是天主教会的阴谋!

复旦大学冷门(因墨水瓶而诞生的高校)(4)

公元1905年6月29日,复旦公学正式成立,马相伯任校长,同年9月14日,复旦公学正式开学,公元1917年,复旦公学改名为复旦大学,并沿用至今(还有复旦中学等校)。

这所饱经沧桑的学校经历“墨水瓶事件”,又经历了“天主教的阴谋”,终于修成正果,刺破淤泥,开出了“出淤泥而不染”的映日荷花!

复旦大学从1905年成立,历经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学生们先后参加灭亡清朝的辛亥革命,抗击日寇的抗日战争,为中华民族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公元1939年,复旦大学的创始人马相伯老人去世,享年100岁,他一生致力于中国的教育事业和抗战大业,然而他并没有看到革命胜利的那一天!

他临终前遗憾说:“我是一条狗,叫了100年,也没有把中国叫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