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张聪

在满屏皆是emo的当下,你要如何度过焦虑对抗压力?还真有节目组把这个议题做出来了。

4月21日晚,浙江卫视推出的《三个少年》在探讨完社交、卷或躺平、盲盒文化等年轻人的情绪世界之后来到第四期,少年研究员宋亚轩、唐九洲、席瑞和研究院主理人沈涛及特聘研究员张天爱、短毛桃一起,分享各自生活中的焦虑,提供解决的方法。

继内卷和躺平后(继内卷和躺平后)(1)

为啥年轻人爱说“我emo了”?这个今年突然流行起来的热词,是英文“emotional”的缩写,即情绪硬核或情绪化硬核的意思,在网络上可以延展理解为:抑郁、颓废、焦虑等等。

有分析认为,快节奏的生活、高强度的工作与学习或多或少地影响着现代人的情绪,焦虑伴随着压力而来——而深夜,则是大家公认为最容易emo的时间。

节目现场,少年们也分享了自己的深夜emo时刻——时代少年团成员宋亚轩说自己会在睡前思考人生终极问题,被张天爱调侃为“哲学家”;而喜欢在洗澡时听歌的唐九洲说自己经常听着听着就听成了“曲中人”。

继内卷和躺平后(继内卷和躺平后)(2)

对于年轻人的焦虑,北大心理学硕士、青年心理学家短毛桃表示,这其实也有生理因素,比如年轻人的前额叶皮层没有那么发达,而前额叶皮层又恰好主管人的控制执行功能,因而年轻人会更容易焦虑。

焦虑不分大小,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焦虑,节目现场还迎来了一棵特殊的“焦虑树”,面对身材焦虑、年龄焦虑、隐私焦虑等各种焦虑类型,研究员们都各自认领,张天爱就摘下了“休假焦虑”和“名字焦虑”,原来,她说自己经常添加完新朋友后忘记备注,“很久之后见到对方想要聊一下,可是一翻微信发现我根本不知道TA的名字了……”这种焦虑,在微博等社交平台纷纷得到网友回应,“天哪我也是!”

继内卷和躺平后(继内卷和躺平后)(3)

emo难免存在,大家会如何应对呢?宋亚轩表示“睡一觉”就好了,唐九洲则会通过“捏方便面”的方式缓解压力,希瑞的方式竟然做家务……而最终大家得出的结论是:emo不可怕,正视自己的焦虑,勇敢面对它才是终极之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