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内容:【原文华译】,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资治通鉴事情能成的6个要点?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资治通鉴事情能成的6个要点(资治通鉴200对事不对人)

资治通鉴事情能成的6个要点

学习内容:

【原文华译】

北地郡先零羌及枹罕县、河关县群盗造反,拥立湟中县的义从胡(指自愿归附的匈奴人)北宫伯玉、李文侯为将军,杀死护羌校尉泠徵。金城人边章、韩遂一向闻名于西州,群盗将他们引诱劫持,让他们主持军政,又杀死金城太守陈懿,攻烧州郡。

当初,武威太守倚恃权贵,恣行贪暴,凉州从事、武都人苏正和调查他,罪名成立。刺史梁鹄恐惧,想要杀死苏正和,以推卸自己的责任,于是征求汉阳长史、敦煌人盖勋意见。盖勋一向与苏正和有仇,有人劝盖勋借机报复。盖勋说:“为国家办事,却杀掉忠良,这是不忠;乘人之危,这是不仁。”于是向梁鹄进谏说:“豢养鹰隼,就是为了让它凶猛。它凶猛了,又杀掉它,那养来干什么呢?”梁鹄于是打消念头。苏正和后来找盖勋道谢,盖勋不见,说:“我是为梁使君考虑,不是为你好!”仇恨如故。

后来,刺史左昌盗取军粮数万,盖勋进谏。左昌怒,派盖勋与从事辛曾、孔常出城,屯驻阿阳以拒贼,想要找碴儿以军法惩治盖勋,但是盖勋数有战功。等到北宫伯玉攻打金城,盖勋劝左昌救援,左昌不听。陈懿死后,边章等进军将左昌包围在冀县,左昌召盖勋救援,辛曾等迟疑不肯进兵,盖勋怒道:“当初庄贾延误军期,司马穰苴将他斩首,如今一个小小从事,难道比古代的监军还贵重吗?”(春秋时,齐景公拜司马穰苴为将,命自己的宠臣庄贾为监军。出军之日,庄贾迟到,司马穰苴将他按军法斩首。)辛曾等恐惧,于是听命出军。盖勋到了冀县,指斥边章等背叛之罪,边章等都说:“左使君如果早听您的话,进军金城,那时候我们还可以投降。如今罪已深重,不能回头了。”于是解围而去。

羌族叛军将校尉夏育包围在畜牧场,盖勋与州郡合兵前往救援,到了狐槃,被羌军击败。盖勋余众不足百人,身上三处受伤,指着旁边的木表说:“就在这儿给我收尸!”句就部落酋长滇吾拿着兵器,拦在前面保护盖勋说:“盖长史是贤人,你们杀他就是有负于上天!”盖勋仰头大骂:“死反贼!你知道什么!快来杀我!”羌众相视而惊。滇吾下马,把马让给盖勋,盖勋不肯上马,于是被羌人俘虏。羌人佩服他的义勇,不敢加害,把他送还汉阳。后来,刺史杨雍上表,保举盖勋任汉阳太守。


【学以致用】

从盖勋的故事中,思考一个词语:对事不对人

01,“对事不对人”,这句话讲起来简单,做起来难

如果是一个公司里面倡导的价值观,那么,执行起来,更加艰难,需要领导人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是易经里的习惯,是圆形,是曲线,会拐弯,反正不是直线的,如同太极图,既能是阳,又能是阴,又会是中间那条“s”线

当面“对事”,有领导在的时候“对事”,有利益相关因素所以“对事”,但背后可能是“对人”,或者表面“对事”,内心是“对人”的,这都是特色

所以,盖勋这样的人,很稀少,很了不得

最近,网络上关于“人民经济”一词的讨论比较火,以我个人的看法而言,保持独立思考的原则下,我不会一开始站在某一方,因为矛盾论的原则,好的方面当中也有不利的因素,当下有利的因素里面也有对未来可能是致命的坑,所以,不得不思考的更清楚,同时还得站的更高处来思考这些问题,而不是盲目被哪一方带偏。这里面有个“界定”的问题,下面会延伸一下

但是,讨论嘛,不服就找新的依据,拿新的道理来说服嘛,没必要对人进行攻击,这就是“对人不对事”了

如果一个人因为在“对事”上面找不到新的理由和依据,而转向“对人”的攻击,那么,就不得不让人怀疑其背后的动机,以及动机背后更深远的利益阶层了

我们只是老百姓,也非专业人士,没那么多信息可以查找,所以不跟风,自己多思考,相信国家。 这100多年走了那么多的坎坷之路,已经醒了,没那么容易被“忽悠”

02,对事不对人,对岗不对人,对岗也对人

从个人的修身角度,对事不对人,这是很高的修行法则,重点在于“克己”,用佛家的词语,需时时勤拂拭

从公司角度,对事不对人,对岗不对人,这是从文化价值观入手,从机制建设入手,极其重要

人心是个复杂的函数,管是管不住的,本质是通过管事来约束人

我们在做股权激励方案的过程中,也是讲分配方式跟随着岗位走,你离职了,或者降职了,你的股份配额就得留在公司或者下降

有很多老板不明白这个逻辑,只看人给股权,大方的很,但其实给自己埋了一排的坑。

我前面笔记中有提到一个事例,两个员工因为业务单子的问题闹了矛盾,上面领导在这个事情的处理上,没有做好,上午因为这个人讲的有理,就把那个人批评了一顿。 后来听了那个人解释了一遍之后,晚上又回过来把这个人批评了一顿,而且两次都当着所有的业务团队

在这个事情上,领导忘记了自己的原则(公司的原则),公司的标准没有或者模糊了,下面的两个人,或者两个团队(部门)闹矛盾了,请问,你想拿“对事不对人”的价值观来衡量,那么,这个“对事”的标准是什么?

所以,如果公司要梳理这个价值观,那么,首先自己要时时刻刻记得,并且随时拿公司发生的事情来打磨这个“价值观”

如果领导只是这么一说,公司的价值观条例也就放在墙上一挂,

确实好听又好看,但仅仅只是个摆设而已

所以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容易

对岗也对人,也是在公司层面,要把一个人作为激励对象,从股权分配上来看,去看事情能不能做得好,岗位职责有没有达到标准, 同时也要看人

毕竟,有的人很擅长做事,但是放在管理岗位上就很头疼了,所以,有的时候要对岗又对人

03,界定

界定什么?

界定善恶,界定上下、内外、先后,远近、公私...主次...对事与对人...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手法,就像棋盘上面的线条一样

遇到事情,先不从善恶好坏上面去发力,

先画一条线,

如果一条线不够,那就再继续画一条线

把一个问题界定清楚,或者把某个问题给摘出来看,放在不同的角度上来看

从公司层面看,要做到对事不对人,那么忙就要明白什么是公?什么是私?

先国家,先公家,先集体,还是先个人,先小部分人?

虽然看待同一个事情,可以有不同的角度,但是,哪些为主,哪些为次,这个要清楚。

就像上文所讲的,不管是同部门的两个人为了利益斗争,还是一线作战的两个部门为了利益不愿意配合,本质在哪?

本质都是先有“小我”,后有“大我”

本质背后的本质就是,公司的价值观已经模糊了,没有让他们意识到,只有公司把粮食打下来,业务拿下来,大家才有饭吃,而不是拿业务之前就在相互对抗,不愿配合,最后客户服务不好,单子飞了,怪谁?公司倒了,员工又能好到哪里去? 现在工作又不那么好找。

这看似是分配的问题,但更重要的是分配之上的价值观引导的问题。

这就是问题的界定,

没有界定好,你去苦口婆心找哪一方沟通都很费劲。

盖勋对自己做人,做事,公的,私的界定的很清楚,这是我们值得学习的对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