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在线每周一词(嘉兴在线每周一词)(1)

小词人:是树枝还是骨头,我啃了以后告诉你……

美发师“Tony老师”这阵子出现的频率有点高,因为全民抗疫,理发店都没开张,一些单位因此想办法请“Tony老师”上门为员工服务。为什么人们叫美发师Tony(托尼)而不是杰克?如果你把“托尼”两个字好好读一遍……或许可以捕捉到里面的梗。

现在的年轻人互相说俏皮话的时候,如果一个人发微博或微信,说到了某种可能气味不太友善的事物——袜子和球鞋,制作失败的食物,汗水浸透的衣服……

他的一些好朋友就会留言说:这是一条有味道的信息。显然,关键词和核心要素是“味道”。

如果说上述的味道还是属于物质意义上很直观的“味道”的话,那么属于网络热词的“梗”的味道,就纯粹是精神上的了,它关乎典故、幽默、段子,凭意会、理解、领悟、想象等精神和心理活动。

在朋友圈,在微博,经常看到“话说一半”的人,然后有人会在下面留言:“这里面有什么梗?”

评论一部影视作品时,作者也经常会说“里面各种新梗老梗”;

在综艺节目里,主持人和嘉宾常常会自谦:“我的梗可能有点老……”意思是自己说的这个典故和段子已经被传了很久,可能给不出新灵感,引不起笑声了。

去年的热门电影《少年的你》有一个争执的点就是“融梗”,意思是作者拿了别人的一个灵感或桥段,由此发展壮大,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是把别人的“梗”,“融”入了自己的作品,把别人的精彩创意融进了自己的作品。

2019年12月,“融梗”这个词还入选了《咬文嚼字》2019年十大流行语。

70后的童年,图书还没有现在丰富,我在有限的图书和杂志中,不时会看到“故事梗概”这样的字眼。

那时候小,也不问什么叫“梗概”,只生吞活剥地认为大概是故事的主要情节和脉络,因为我更关心的是“故事梗概”后面的内容:故事的缘起是什么?谁是好人谁又是坏人?坏人最终有没有受到惩罚?故事里有没有才子和佳人?

“梗”字蹿红后,我又专门去查阅了“梗概”的官方含义:指粗略、大概的内容、要点或讨论题的主要原则等;也指一种应用文体,常用于电影、电视和小说的故事简单介绍等。

对照我童年时把“梗概”理解为“一个故事的脉络和核心”——似乎也算个“八九不离十”。

也曾有好学的网友和我一样,去追寻过“梗”字的新定义和走红原因,其中一些网友认为,“梗”是“哏”的别字——不如我们说它们是“通假字”用法?

“哏”是天津方言,基本字义是:滑稽和可笑,或者是滑稽有趣的言语或动作,如逗哏和捧哏,而在综艺节目中的“哏”,就是桥段、伏笔、笑点的意思。

相对于“哏”,我觉得“梗”确实更能表达上述意思。在流行面对面交流且用口说的时代,“哏”字更好地强调了“从‘口’里说出来的有意思的话”这个含义。

但到了网络时代,大家都是刷屏幕刷文字的,“口说”的少了,“眼看”的多了,而“梗”字,既像一根枝叶饱满的树杈,又像一根骨架饱满的羊蝎子,看起来深沉,拿起来方便,啃起来入味,这不就是核心和典故的意思吗?

来源:嘉兴在线

申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