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岳阳楼(洞庭湖)的诗句很多,有些也很不错,例如刘禹锡的“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别有韵味;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湖》“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气势不凡;许棠的《过洞庭湖》中“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算得工巧;屈原在《九歌·湘夫人》中写“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瞬间便有了画面,有景又有情,写得真好!

但汪曾祺先生曾在散文中表示,读《岳阳楼诗词选》有千篇一律之感,只有孟浩然的一联“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和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最有气魄。

的确如此。

孟浩然写岳阳楼的诗词名句(是孟浩然的望洞庭湖)(1)

孟浩然的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一首拜谒之作,一般庸手写这种诗,多是浮夸空虚、阿谀奉承,毫无什么诗意可言,但是孟浩然却能写得不卑不亢,不仅描绘出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而且将自己“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的深意表现了出来,充满了才气。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是说洞庭湖这大泽的水气蒸腾起来,犹如大雾白茫茫一片,波涛汹涌的湖水,几乎将整个岳阳城都撼动了。这种壮观景象,也只有孟浩然的这两句诗最具表现力,一旦翻译过来,立马就少了几分味道,这是好诗原汁原味带给我们的美感。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是情与景的巧妙处理,结合地紧密又自然,触景生情,情在景中。前四句,描写洞庭湖的景致,说一到秋天,洞庭湖里的水盛涨起来,与湖岸平齐了,一眼看云,只见水天一色、湖山相映,浑然一体,真美极了,当真是“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把洞庭湖的景致写得有声有色,生气勃勃。

孟浩然写岳阳楼的诗词名句(是孟浩然的望洞庭湖)(2)

因这样的景,容易让人想到年富力强的进取精神,这也正是诗人后四句所体现的,诗人想要渡水却没有船只,白身无仕,有愧于圣明天子;坐看垂钓之人多么悠闲自在,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这种含蓄的表达,正体现了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的雄心。

杜甫的《登岳阳楼》也是千古名篇,这句“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也写得极其霸气雄壮,读杜甫这首诗,也有一种跟着登上岳阳楼,远望洞庭湖水的壮观气势。

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老杜早就听过岳阳楼的盛景,只不过一直没机会拜访,现在终于如愿登上了岳阳楼,看到了洞庭湖的壮观,因而感慨:浩瀚无边的湖水将吴楚两地分隔开来,整个天地都仿佛在湖水中浮沉。这种壮阔的气概,非亲眼看到不能写出。

孟浩然写岳阳楼的诗词名句(是孟浩然的望洞庭湖)(3)

杜甫无人可及的诗才,为我们留下了这样的佳句,岳阳楼与洞庭湖,因这两句诗,变得更加动人。可惜杜甫的心太苦了,他的境况让人同情,“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何其可怜!但杜甫境况如此凄凉,还心怀国家,“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家国情怀,让他涕泗横流。

整首诗,因有家国情怀的加入,变得更加浑厚,气魄惊人又沉郁顿挫,个人觉得是登岳阳楼第一好诗,比孟浩然的,更有韵味和气魄。

孟浩然写岳阳楼的诗词名句(是孟浩然的望洞庭湖)(4)

当然,关于岳阳楼,更出名的,还是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当真是令人奋进的千古至言,无论何时读来,都令人肃然起敬!但可惜不是诗,不然,能将杜甫、孟浩然比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