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战争频发的年代里,许多科技、医疗水平都没有现在高。战争不仅让许多人因此无家可归,甚至付出生命,还引发了许多人类当时根本无法抵抗的细菌感染。而看似小小的细菌感染,对于现在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是在当时来说,如果被感染就相当于一只脚已经跨进了鬼门关。

在二战时期,因为战乱,不少人的身体难免会出现大大小小的伤口。这些伤口如果没有得到即使的处理的话就很有可能会引发伤口感染,从而导致一系列的身体疾病,对人体造成不可逆的严重后果。

美国青霉素对病毒有用吗(青霉素曾是美国)(1)


除此之外,对世界历史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欧洲历史上曾经爆发过不同程度的感染性疾病,例如鼠疫、霍乱等。而当时的人们对此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身边的人被感染然后死去。在病毒的攻击下,当时的世界人口急剧锐减,也许是长期地与病毒做抵抗,人类的身体里有了抗体,这些传染病后来才在世界上销声匿迹。

但这也引起了许多研究学者的注意,为了避免人类碰到病毒感染时仍旧束手无策,许多科学家都在致力于研究能够帮助人类抵抗病毒攻击的药物。

而青霉素的发现,无疑成了世界的“掌上明珠”。由于青霉素能够有效地杀死细菌,但鉴于当时人们还没能量产,所以青霉素在二战期间极其地珍贵。甚至与原子弹、雷达并称为是二战中的三大发明,成了扭转二战战局的关键。这可不是危言耸听,小小的一瓶药物就是有这么大的影响。要知道在二战时期,青霉素可是比黄金都要值钱,在20世纪40年代,一吨青霉素的价格就相当于675吨黄金。

美国青霉素对病毒有用吗(青霉素曾是美国)(2)


青霉素又被称为盘尼西林,在我们现在看到的许多战争片中都少不了它的身影,但它的发现却是因为一次偶然。

1928年,有一位名叫亚历山大·弗莱明的细菌学家因为去度假,忘记了他的在实验室里的培养皿还培养着的葡萄球菌。等到几个星期他回来后发现在这个培养皿的周围有一圈青霉,然而神奇的是这些长青霉的地方,他先前培养的葡萄球菌都死掉了。弗莱明很快意识到这些青霉也许能够分泌一些杀死细菌的的物质。因为青霉的颜色,后来弗莱明就给这些青霉取名叫做“青霉素”。

为了证实弗莱明的猜测,他开始培养这种青霉,并将它分别加到长满其他细菌的平板上。经过几次实验之后,弗莱明已经确定了这种青霉素的确可以杀死细菌。这对当时饱受细菌侵扰的人们来说可是一个惊天的好消息。

美国青霉素对病毒有用吗(青霉素曾是美国)(3)


为此他还发表了一篇关于青霉素的论文,但由于弗莱明苦于没有办法大量的提取青霉素,更没有办法使青霉素能够长期保存,并且当时也有磺胺类的药物盛行。根本没有人注意到青霉素,更没有人看到它的闪光点,后来这件事也就尘封在岁月的长河里,但是不死心的弗莱明还是将这个菌种保存了下来。

然而10年之后,两名澳大利亚的科学家,弗洛里和钱恩在众多学术论文中发现了弗莱明这篇关于青霉素的论文,他们找到弗莱明后,弗莱明也很慷慨地将自己培养多年的青霉菌赠与了两位科学家,因为他们都知道,如果能够将这种青霉素应用于人体的话,那将会拯救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弗洛里和钱恩经过一年的研究后虽然也找到了一种提取青霉素的方法,但他们也和弗莱明一样止步于没有办法提取,他们提取一年的量根本就不够一个人使用,更不用谈在人体上进行试验了。

于是弗洛里决定找一向在科研方面财大气粗的英国政府拉赞助。那时正值二战刚开始没多久,在希特勒的带领下,德国横扫整个欧洲后就盯上了英国。此时的英国保命都来不及哪有心思再把精力放在搞科研上。

美国青霉素对病毒有用吗(青霉素曾是美国)(4)


求助英国不成,弗洛里又找到了美国,那时候的美国对于二战可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觉得两位科学家搞的这个项目如果能成功,完全就是自己能够占据战争优势的垫脚石。不仅答应帮两个科学家搞科研,还召集了全国几百位科学家和相关的医药公司为这个项目鼎力相助,完全就是不计成本的。

当然,有这么一个强大的后援团队,青霉素的提取量相比于之前三位科学家单打独斗提高了很多,但产量也只能供10个人使用,还远远达不到量产的标准。后来美国也参加了二战之后,青霉素也完全派不上什么大用处,所以这一项研究又搁浅了。

直到美国农业部突然有一天在发酵的玉米浆里生产出了大量的青霉素,这一发现可是直接让美国穿上了刀枪不入的铠甲,不仅一路所向披靡登陆诺曼底,改变世界格局。还从此一路走向发家致富。与此同时,三位科学家叶获得了诺贝尔奖。这可是科学界的“天花板”。对于美国来说,量产青霉素,只要保证有原材料玉米浆和乳糖就可以。但对于两样都缺,都需要进口的中国而言那是连干活的家伙什都没有。由于当时我们和美国的关系还不错,所以美国默克公司在上海帮我们建了个生产青霉素的工厂。工厂设备是有了,但是原材料该缺还是缺。

美国青霉素对病毒有用吗(青霉素曾是美国)(5)


抗美援朝爆发后,美国和港英政府都对大陆实行了禁运。我们更不指望美国能帮我们什么了,只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就在我们陷入青霉素的困境的时候,一个关键人物出现了,他叫霍英东,是一个香港商人,也就是霍启刚的爷爷。他不仅是香港商界的一个传奇人物,同时也是一个爱国人士。要知道,港英政府当时对中国采取禁运,导致中国很多需要进口的物资都非常稀缺,谁敢“雪中送炭”,那都是格杀勿论的。

然而霍英东当时几乎是每天都冒着生命危险用自己手里的大量船只偷偷向大陆输送需要的汽油、钢铁等物资,当然也包括被奉为“神药”的青霉素。只有成品的青霉素显然是治标不治本,压根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美国青霉素对病毒有用吗(青霉素曾是美国)(6)


而这时又一位关键的爱国人士出现了,他叫张为申。可能很多人不认识他,但他的导师可是二战时负责青霉素研究的负责人,彼得森教授。和我们的钱学森教授一样,张为申一心想着回到祖国参与祖国的建设,也同样费了好一番功夫才有机会能够回国。彼得森知道留不住他,便送了他一份最新培养出来的青霉素菌种。

带着这份菌种回国后的张为申,因为生产青霉素的原材料被禁运了,张为申不得不另寻替代品。这在当时来说相当于是大海捞针,但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断地实验能够替代玉米浆和乳糖的原材料还真被张为申给找到了。那就是价格相对廉价的棉籽饼粉末。

尽管找到了能够替代原材料的棉籽饼粉末,但局限于生产技术的不成熟,青霉素的结晶有时候会堵住针管口,并且棉籽饼粉末只能替代玉米浆,没有办法替代乳糖。所以这时候的青霉素供应还是主要依靠霍英东的运输。

美国青霉素对病毒有用吗(青霉素曾是美国)(7)


又经过了大量的研究寻找,张为申找到了同样价格低廉又能替代乳糖的原材料。

在东德和苏联的帮助下在我国建造了华北制药厂,专门生产青霉素。至此,中国算是彻底突破了美国对于青霉素生产的封锁。不仅生产的青霉素的成本远远低于美国,还硬生生将曾经比黄金还贵的青霉素做到了现在几毛钱一支的白菜价。原材料成本低,技术成熟,产量自然也就提上去了。美英等曾经对中国实行禁运的国家最后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中国生产的效果一模一样的青霉素占据全球90%的产量。

中国能有如今的盛世,离不开许多像霍英东、张为申这样的爱国人士在背后默默地支撑起中国的每一个进步。所有打不死我的,只会让我变得更好。英美国家天真以为对我国实行了各种封锁就能让中国向他们低头。殊不知,他们所谓的封锁不过是激励我们开辟出一条更好的路。

,